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年级(上)作文导写(二)
 

                   八年级(上)作文导写(二)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训练目标:

   1、了解“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写作中作用;

   2、掌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要求、方法及运用。

 训练重点:

  掌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要求、方法及运用。

 训练题目:

  以“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为话题,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叙事要清晰,起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中心突出,主题鲜明。

  2、围绕中心,详略得当地进行剪裁,使得主体突出,事件、人物形象生动、具体。

  3、字数不少于550字。

  课前准备:打印辅助材料

  教学时数:二课时

  导写过程:

  一、导入:

  一篇新颖的文章,总是能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疏密相间,重点突出,中心鲜明,匀称和谐,起伏有致的。

  一篇文章能否新颖,与详略是否得当有很大的关系。

  新颖的好文章,对最能表现、揭示、突出中心思想的那部分内容,会写得多,写得密,写得详细,写得精雕细刻。

   一篇好的记叙文,除了做到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外,还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使所叙之事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二、明确目标

  1、了解“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作用;

   2、掌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要求、方法及运用。

 三、知识回顾: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意思。要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表现得鲜明突出,就必须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详细地写。

  《枣核》一文,作者详写旧时同窗在美国住地精心布置中国式花园,并要在花园中栽下家乡枣树的事,目的是为了具体生动地表现这位老人依恋故土之情。作者和这位老人的关系,老人托他带几颗枣核的事,以及老人在车站接他的情形等内容,不能不写,又不必详写,所以只作了简略的交代。

   文章的中心是衡量材料主次的唯一标准。能够突出中心的就是主要材料,这样的材料要详写,甚至精雕细刻,不惜笔墨;照顾过程、结构完整或行文连贯等方面的材料就是次要材料,这样的材料要略写,甚至一笔带过,惜墨如金。在这方面,《社戏》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这篇小说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之所以写得详细,就因为这三部分最能表达这一中心,是主要材料;乡间生活、得以看戏的因由之所以略写,是为了照顾整个情节的完整性,是次要材料。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必须根据既定的中心辨析材料,分清主次。

   学生看知识短文,并自由发表自己对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作用的认识与理解。

四、写作指津

 (一)、详写、略写的界定及要求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详写与略写的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与略写是对立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啰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三)、详写与略写的确定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要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简括地说: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的地方就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是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此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四)、详略处理的常见毛病

   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就少写,或不写。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这些都应在写作中加以克服。

    总而言之,在一篇文章中要能够做到有详有略,在了解了取材范围的基础上,心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和要表达的主题,并以此为标准,去寻找、挖掘、审视每一个材料,并要对主要事件及其相关事件的每一个场面、片断、环节进行斟酌、酝酿、筛选,确定所用的材料,明确主次、详略及层次,然后构思情节,拟定写作提纲。

五、经典品味:

    阅读以下文章,探讨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及主题,找出详写与略写的文字,讨论这样写的原因或理由,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观赏杂技表演

                  

    我们围坐在操场上,静静地等待着沧州杂技团的演出。

    一阵锣鼓过后,只见一位阿姨来到桌前,她表演了第一个节目——魔术。只见她拿起一个红布袋,将布袋在桌上反复抽打几下,挥手做了一个从空中抓取的动作,然手从袋中慢慢地挤。哦!真神了,居然挤出鸡蛋来了:一个、两个……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孤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

    最精彩的马戏是压场戏。只见一位大哥哥从场外牵进了一匹膘肥体壮的白马,绕场转了几圈之后,马踏着悠扬的音乐在场上轻松地跑起来。马背上的大哥哥像一名鞍马运动员,两臂支撑着马身子来回转动。突然音乐加急风骤雨,这匹马前蹄腾空,朝前奔去。骑马人顺势在马背上来了一个空翻,不偏不倚恰好坐在马鞍上。音乐节奏越来越快,马“咴咴”地叫着,大哥哥一手抓住缰绳,把身体悬在空中,然后又来一个“倒立拾金钱”。只见他右脚踏蹬头,身子朝下,左手从地上拾起一枚硬币,接着连续又来了个“蹬里藏身”、“金钢铁板”、“犀牛望月”……他的动作潇洒大方。场上人们望着这一个个娴熟的动作,都为他精湛的技艺而惊叹不已……

    演出结束了,人们边走边议论着,不知是谁感叹他说:“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啊!”我心里忽地一动:我们现在“十年寒窗苦”,不正是为了将来能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贡献力量吗?

    佳作评点:本文的小作者选取了位能表现杂技演出“怪、险、熟”特点的三个节目加以描述,而且详略得当,第一个略写,第二个第三个精雕细描。小作者写场上不忘场下,如用台下老奶奶带着哭腔的喊声和“我”的惊讶衬托场面的惊险;用“人们都惊呆了”来表现演出的效果……逼真、传神,活灵活现,别具一格。文章的结尾力量,从演员的台下苦练联想到我们现在刻苦攻读,含义无穷。

    总述:如果是记一件事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其起因和结果,要少写,说清楚即可。跟中心思想丝毫无关的内容,即使再好,也要忍痛割爱,一点也不能往文章里塞。事情的经过部分最能反映中心思想,要多写,写具体。必要的交代、说明、过渡等跟突出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要写得少,写得疏,写得简略,要轻描淡写,但不能不写,不写就会使文章内容不完整,不连贯,让人读起来难懂,也觉得别扭。如果是写一次活动,而活动的项目又很多,那就应该有的详写,有的略写。

                                     

     星期天,我们全家到公园去观赏荷花。

     走进大门,我一眼就看见了那满池美丽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撑在水面的伞,上面布满了晶莹的水珠。粉红色的荷花箭直指天空,盛开的荷花散发出清香。

     我们手扶着池边的栏杆,欣赏着艳丽的荷花。这时爸爸说:“大家很喜欢荷花,谁能说出荷花的好处?”

     弟弟抢着说:“荷花香,莲蓬子可以吃。”

     我说:“荷花很美,它的地下茎——莲藕也可以吃。”

     爸爸说:“荷花的好处的确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荷花虽然生长在污泥里,可是开的花是那样清爽干净,荷花不怕污泥,而在污泥中勇敢地生长着。”

     我说:“那么荷花最可贵的是出污泥而不染了?”

     “对,”爸爸接着说:“做人就要像荷花那样,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要坚持正义,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要做那种随波逐流的人。”

     我们一边谈论,一边思索,渐渐离开了荷花池,渐渐看不见那娇艳的荷花了。

     佳作评点:本文略写了荷花的外形美,详写了议荷花的过程。通过议论荷花的好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像荷花那样,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要坚持正义,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要做那种随波逐流的人。全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总述:如果叙事重在说理,那么,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地方应该详写,其余的地方应该略写。如叙事散文《落花生》,写种收花生的全部过程只用了18个字交代完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写得极其简略,过收获节时,又闭口没谈一句怎样吃花生食品,父亲跟孩子谈花生的好处却写得很详细。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通过对花生特点的议论揭示出来的,所以写得多。种收花生,是过收获节、议花生的前提,不能不写,但不能多写。吃花生跟中心思想无关,所以,作者就没写。

 六、口头训练:

  以“那一次,令我真________”为话题,拟一提纲,说一段话

   要求:叙事过程明了,说出详写与略写的内容,并能说明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

                 教师、学生点评。

 七、审题构思:

 审题:

题目中的取材范围很广,只要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关键是对“一朵浪花”的理解,决定着取材与立意的广度与深度,这里的“一朵”,暗示了取材的数量,“浪花”蕴含了取材的要求,应当是积极向上的,所选取的材料给读者有着某一方面的教益与收获,能启迪人们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使人明白某种生活道理。

构思:

 本作在写作的要求上,从审题中可以看出,叙事的目的是为了揭示道理,表达情感,激发人们积极的精神。因此在构思上,首先要把事叙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可以设置悬念,采用多种叙事手法进行。其次是把所要表达的主题,揭示的道理,蕴含于事件或人物的言行之中,同时能给读者一个悟的空间。例如《草》一文,开篇倒叙,紧扣读者;艰难行走,报告上级;路遇医生,不肯救人;惊动病人,切入主题;谆谆教诲,道深理明;事尽情长,力量鼓人。另外本文的题记,也是构思上的一个特点,开启全文,统领全篇。

 八、自主作文:

                      1、搜集材料,互动评点

                      2、确立主题,选定材料

                      3、拟定提纲,明确详略

                      4、构思全文,精心拟稿

 九、改稿誊写

                  

教学反思:

 本作指导教学流程,从整个施教过程来看,与学生的认知和所掌握的文章详略要求相一致,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流畅,特别是范文评点,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但时间不个充裕,因此,可以作这样的调整:导入训练目标后,先出示一篇范文,学生评点后,自行总结“详略得当”的写作要求,教师只需作提纲挈领的概括就可以了,然后再评点范文,让学生畅所欲言,重点放在“口头训练”这一环节,加强点评的力度,使学生在同学的习作中明确得失与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有故事我有“酒”,把你故事联成文!教你三个作文构思技巧
【语文学科必读】如何安排作文的详略
作文讲座:第五讲 理清思路 合理结构
作文讲评课:如何在叙事中注意详略
作文辞典 | 超实用的作文36计之丰筋天成计(结构术)
作文百法(51---5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