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实践和作文升格(讲义)(十八)

    第七讲   议论文的例证法(一)

 

例证,即事例论证,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要恰当、正确地使用例证的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选例

选用的事例:⑴要典型,有代表性;⑵其观点要与文章观点一致;⑶能真实、准确、充分、圆满地证明观点。

选用事例时:⑴要思路开阔,不拘泥于一隅;⑵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来灵活撷取,要能为文所用。

二、正确叙例

(一)合理剪裁

围绕论点选好的典型事例,在运用充当论据时,要准确把握其重点,恰当的进行剪裁,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材料和数据。

“取其一点”,集中火力,使事例准确有力的为论证服务,即正确选取事实材料中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对意义丰富的材料,要细心斟酌,只找准和截取材料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一面。这样,让材料与论点高度一致,增强叙例的指向性和事例的论证力量。

[实例一]如《谈骨气》一文,关于文天祥的事迹,为了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者适当剪裁了文天祥卫国战斗中怎样“坚决抵抗”,怎样“失败被俘”,以及被俘后怎样“受尽折磨”等内容。只针对性的概述了最能体现文天祥“有骨气”,即宁死不投降、失败了再干的内容:“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文天祥被拘禁在一个阴冷的地牢军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害了。”这样,事例就有的放矢的证明了论点。

(二)适当概括

事例论证中的叙例,只是论证的初步和手段,根据论据展开分析论证,将思路推向论题,使论点进一步深入,才是论证的最终目的。

因此,事例本身无须多加渲染,应适当舍去材料中描写的成分,只简洁精练的叙述材料,使读者了解其主要内容、性质或特色即可。中学生初写议论文,叙例时,往往缺乏论证意识,洋洋洒洒的把事情的全部经过描写一遍,占用了很大篇幅,使议论和叙述主次颠倒,削减了事例的论证力量。 

下面这段文字写的非常成功,值得借鉴。

[实例二]白石老人艺术上的高深造诣,是勤练的结果。他笔下的绝妙墨虾并非举手所得;他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练画,是他一生不改的规矩。正是这不成文的规矩,练就了他一手画虾的绝技。我们惊叹于他今天的成就时,却未曾体会到‘精’字后面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这一段文字中,第二句中的叙述精练爽利,不拖不沾,点明了白石老人成为大画家是靠勤奋这一道理。第三句及时概括,文字内容还有意识的向论点(“白石老人艺术上的高深造诣,是勤练的结果”)做了倾斜。第四句顺水推舟,从反面论证了论点。因此,在能够有力证论点的前提下,事例的叙述,是越简洁越好。

其实,议论文的目的在于阐明道理,要把重点放在说理方面。但有些同学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常常不厌其烦,讲得有头有尾,使议论文宛然一篇叙事文章;还有的同学为了增加材料的现实感和真实性,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详加描述,这样一来必然占去很多篇幅,留给议论分析的余地就很小了。

下面是一篇习作中的故事性材料:
  [实例三]英国有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中有个孩子,孩子上学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孩子好像对上学并无天赋,而且对学习也毫无兴趣。虽然,为了父母,孩子努力过,但成绩依旧毫无起色。渐渐地,这个家很少再有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整日的叹息和无奈失望,终于,孩子因受不了家中的压抑气氛而离家出走,在外出谋生时,他发现自己对雕刻似乎很有天赋(还应该补充他奋斗的过程)。一天,他听说政府决定要为一位伟人雕刻一座雕像,很多雕刻匠都希望去完成这项工作,谁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和伟人的名字一同被雕在上呢?在千万个竞争者中,孩子技压群芳,赢得了完成这项工作的权利。雕像落成那天,人们纷纷去瞻仰,大家被伟人的丰功伟业折服,同时也都注意到雕像上的另一个名字:小马文。(《材与非材》)
  原文300字,修改后压缩成77字:
   英国有一个男孩,对学习毫无兴趣,因不堪学校的枯燥生活和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愤而出走。在独自谋生的几年中,他终于在雕刻上找到自我,而最终成了一名有名的雕刻家。
  在一篇八百字左右的议论文章中,如果一个事例就占了全文的近二分之一,那么,文章不仅没有足够的篇幅展开分析、论证,而且会显得头重脚轻、文体不明。经过修改以后,原材料减少了近四分之三,其作为论据的功能并没有受到损害,而给议论分析的空间却大大增加了。

再看两例:
  [实例四] 闻一多先生为研究古代典籍,目不窥园,兀兀穷年,头发凌乱不堪。可他却不屑梳理一下,终于写成了著名的《唐诗杂论》。(《一屋不扫,未必不能扫天下》)
  这个事例突出的是闻一多先生不屑梳理他凌乱不堪的头发,终于写成了著名的《唐诗杂论》,紧紧照应文题——一屋不扫,未必不能扫天下。
  [实例五]一个小女孩,站在法庭上面对离婚的父母,她会选择谁?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择,因为选择了母亲,她就选择了富贵、选择了澳大利亚;选择父亲,她就选择了贫穷,选择了中国。人人都说这太难了,可小女孩选择了父亲,选择了含辛茹苦单独抚养她长大的父亲,舍弃了富有却极少相见的母亲。大家都被震撼了,这难吗?“其实很简单”,小女孩如是说。我相信,这的确很简单,面对这种艰难的抉择,你只需要静下来听听你的心灵,让它来告诉你你需要什么。小女孩做到了,尽管她才14岁。(《倾听心灵的钟声》)
  如果我们同学来叙述这个故事,可能就要从小女孩的妈妈去澳大利亚开始写起,还要交代她父亲如何抚养她长大等。如此写来,恐怕300字的篇幅也不够。而作者把这些与主题——“心灵的选择”——关系不大的内容全部舍弃了,将笔墨集中在小女孩的选择上,不仅为后面的分析打好了基础,而且避免了枝节的纠缠,使文意更加连贯。
  枝节过多,不仅浪费篇幅,也会使材料意义指向不明确,使人感觉材料使用不当。如例四,如果在“目不窥园,兀兀穷年”上多加渲染,意义重心就可能偏向“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这就大违本意了。所以,我们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一般只把与观点直接相关的情节交代清楚即可,其它内容(故事中的细节)尽可以省略。而对于大家都已经很熟悉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则应更加简略,只需突出几个关键词就足够了。如:
  [实例六]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气壮语!莫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过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贱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那时花开》云南高考优秀作文)
  这段文字中涉及了七位历史人物,作者几乎没有写他们的事迹,只强调了几个关键词语,就足以说明自己的观点了。如果把他们的故事原原本本写出来,不仅显得罗嗦,而且还会破坏全文的气势,实在是劳而无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以叙代议”到“叙议衔接巧妙”问题分析
写作训练  议论文论据分析——怎样分析事实论据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写作高手应具备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三)
关于记叙文、议论文写作
写作时如何做到选好文体,端正文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