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编作文训练及作文升格】第十五讲
 第十五讲 作文成功的五大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将地球翘起。”是的,万事万物要走向成功,支点是万万不可缺少的。面对高考,无数考生倒在作文的面前,因为他们找不到作文成功的支点。高考作文成功的支点在哪里?纵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透视其成功之处,不难发现,成功作文无不显示出独特的个性,或思想深厚,或妙用素材,或语言精美,或形式独特,或充满人性之美。
【成功支点一】思想深厚——让你的思想、积淀卓然不凡,荡人心魄,给人力量启迪
没有思想的人是空虚的,没有思想的文章是低劣的。中外名篇佳作无一不是以其深厚的思想性名垂青史的。《史记》如此,《红楼梦》如此,《阿Q正传》亦是如此;《战争与和平》是这样,《巴黎圣母院》是这样,《老人与海》也是这样。再看历年高考作文中能给人心灵触动的满分佳作,何尝不是如此?
深厚的思想从哪里来?
从阅读中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广泛的阅读是形成深厚思想的源泉。
从生活中来。阅读是理性的,现实生活却是感性的。生活广阔,处处时时都能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
从反思中来。阅度书籍,感知生活,搜集到的只是思想的原材料,要成为自己独特的思想,还需有效的反思。反思的过程是过滤思想的过程,也是积淀思想的过程。
从写作中来。积淀思想的目的是要将它通过语言的表达显示出来,深厚的思想只有在不断的写作中才能逐渐成熟。
   当思想的积淀达到了一定的厚度后,那么作文成功的第一个支点便打造成功。此时让你的思想在你的笔下纵横驰骋,定会有荡人心魄的力量。
                                                   感时花溅泪
                                                   湖北 考生
   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一粒水珠就是一粒水珠。而在诗人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正因为诗人感情丰富,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的早期生活,安定幸福,少受战乱之苦,因此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她后期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而言,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宇宙天体。但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不朽的生命。王维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细细体味,至今口有余香。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豁达旷远。也正是如此,对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它事物,诗人们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而千百年后,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天”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志向和博大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
    【支点评析】
   “浅尝辄止”是思想浅薄的外在体现,不能主动深入思考的人永远无法形成深厚的思想。在历年高考中,这种思想的浅薄让大批考生吃足了苦头,许多人也能在文中列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人物来,然而也仅仅只是简单的列举而已。或是虚张声势,或是空喊口号,或是人云亦云,这些外在的表现无不暴露出众多考生的思想贫乏。
   然而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卓然不凡的、特立独行的思想。
   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很独特的,独特在那里呢?大凡考生写作此题,一般从两个方向立意,一是感情对理智的不利影响,二是情感能帮助人做出正确的选择。本文却走出了第三条路:景随情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粗看此论似乎太过“中庸”,细看,见解却是十分新颖,你看,李清照笔下同是一个事物,不同时期却有不同感受,问题在哪里?情感所致。你看,月亮只有一个,可是由于情感不同,无数中国人却赋予它无数个不同的形象,此外,还有“春”还有“天”,每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由于情感的不同其认知也是不同的,对于这种情况怎么评判呢?作者给出了答案:“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好一个“见仁见智”,不人云亦云,有个性,有思想,充分体现了该考生不同凡常的思维个性。创新就在这里。
   没有对历代文人材料的占有,没有对历代文人代表的深入了解和反思,他不可能完成这篇文章。可以想象,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这位考生一定是位有心人,他懂得“读、思、写”三者的关系,他懂得积淀思想的重要性。正是有了平日的深厚积累,在考场上他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在瞬间薄发。这里,思想的力量盖过了一切,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成功支点二】素材妙用——让材料在你的笔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有时我们并不缺乏例子,面对众多的例子,相反我们却束手无策。好像没有一个例子是合用的,用去用来,就只有那么几个不知用过多少的次的陈旧的例子了。事例不新鲜,文字也不优美,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象呢?
   下面是一则现成的材料文段:
   好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徐虎的人出现了。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水管维修工人,其实并不起眼。然而,他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徐虎,十几年来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靠着自己双手的辛勤劳动去养活家人。他不嫌工作又脏又恶心,他的名字和他最朴实的告白“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一直铭记在我心中。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但他并不以此为傲。(上海考生《我想握住你的手》)
   来看我们怎样把这个文段用于2008年的广东高考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不要轻易说“不”,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面对怎样的工作,都要勇敢的去尝试。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水管维修工人,其实并不起眼。然而,他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徐虎,十几年来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靠着自己双手的辛勤劳动去养活家人。他不嫌工作又脏又恶心,他的名字和他最朴实的告白“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一直铭记在我心中。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但他并不以此为傲。如果徐虎当初对这又脏又恶心的工作轻易的说“不”,轻易的就放弃了,还能有今天的徐虎吗,还能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吗?正因为徐虎对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不轻易说“不”,才造就了非凡的业绩。
   大家可以看到了,本来没有什么关联的一个材料文段就这样被我们用于高考作文了。可以这样说,什么材料都可以用于考试作文,就看你会不会用的。
   在使用现成的材料文段的时候,只要我们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就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1、在材料前加上一段简短的导语,使观点和事例关联。
   2、在材料后加上分析和总结的话语,也就是扣题分析。
   3、如果能在中间也加以点题就更好。
   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自己寻找词语叙述材料的时间,加快写作的速度,更主要的是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变得富有文采。
    再看一例:
   【平时储备的材料】
   1、屈原:郑袖的甜言蜜语依旧环绕在怀王耳畔,子兰的句句谗言刺痛了你受伤的心,汨罗江畔洒满你无尽的泪水,楚国的安危牵动着你痛楚的心灵。品行高洁,无韵之《离骚》;命途多舛,凄美之《怀沙》。你投身汨罗,用泪水与悲恨来表达你的爱国之心。清清的汨罗江水让我读懂了你的无奈,你的痛苦,读懂了你为国而亡的决心。
   2、李清照:读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下面是一篇以“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为话题的作文。
                                             闪烁出不同的光芒
                                                广州 考生
   看过露珠吗?看过枫叶上露珠所闪烁出的红光吗?它是否让你感觉到火一般的热情温暖?是否也看过那荷花上露珠所闪烁出如泪滴般苍白的光芒呢,它让你想到悲伤吗?
   为什么同样是露珠,闪烁出的光芒却如此不同,那是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实人亦如此,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所闪烁的光芒也不同。
   可曾记否,那孤独的屈大夫?当郑袖的甜言蜜语依旧环绕在怀王耳畔,子兰的句句谗言刺痛了你受伤的心,汨罗江畔洒满你无尽的泪水,楚国的安危牵动着你痛楚的心灵时。你以高洁的品行谱就了无韵之《离骚》;命途的坎坷,让你写下了凄美之《怀沙》。站在汨罗江旁,你宁愿成为荷叶上苍白的露珠,也不放弃节操去换取温暖的光芒。你那泪水和悲恨所表达出的爱国之心正如荷叶上的露珠,即使苍白,但却晶莹剔透,正如你所吐纳出的高尚纯洁的光芒。
   江舟上,手中拿着泛着菊花香味的酒杯,你对着广阔的江面,豪迈地发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言壮语。曹操,你无畏风雨,人生境遇中的波折只会成为你不断茁壮的动力。风在呼,海在啸,此次战役将是你人生的转折。你那雄雄的野心,高昂的志气注定你的人生会闪烁出不一般的光芒。你的光芒透视出你那坚定不屈、勇猛无敌的品质。
   “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种惆怅;“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曾经的你是多么的快乐啊,从你口中吐出的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诗句。而如今,你的人生将不再闪烁快乐的光芒,国家的沦陷,丈夫的离世,环境是多么的恶劣。这一切都让你的露珠不再有光芒,剩下的只是透着惆怅暗淡的灰暗光线。
   屈原你高尚纯洁的光芒多么地耀眼,曹操你勇猛无敌的光芒多么绚烂,而李清照你那灰暗的光芒是多么地令人心疼啊。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颗露珠,每颗露珠又会因个人的境遇不同而放射出不同的光芒。
我们应该好好展现出露珠最美的光芒。无论是绚烂的夺目的光芒,还是平凡清淡的光芒,只要有意义,我们便满足了。
   【支点评析】这位同学成功地运用了平时储备好的作文材料。原先的材料证明的都是其他方面的话题,本来和这次考试的作文题挂不上钩。但作者的聪明就在于巧妙的“嫁接”,对准备好的作文材料稍做改动就能在陌生的作文题写作中发挥作用,从而获得成功。
   关键是你一定要学会借现成的材料去表达自己的新观点。人物可以是旧的,故事却是新的,表达的主题也是新的。所以同样是荆轲这个人物,我们可以写他的“诚信”,可以写他的“心灵的选择”,还可以写他的“勇敢”、他的“悲壮”、他的“友情”。同样是屈原,我们可以写他的高洁、可以写他的爱国、可以写他的心灵的选择,还可以写他的情感与理智。
   说到这儿,聪明的你一定明白了,一个素材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在考场上,根据题目要求选好角度,写出自己的思想,一旦你练就了这样本领,高考作文还有何惧!
    请看下例:
                                                  吊屈原赋
                                                 甘肃 考生
   尝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与秦求和,终使怀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竟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于史矣。
   君沉汨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支点评析】高考作文用文言形式写作能得满分,其过人的文言表达能力自然值得称道。但本文获取满分还在于其素材的妙用、构思的精巧。屈原的事例本身具有多面性,在许多不同的题目里、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使用。只是大多数同学仅仅是把楚王疏远屈原当作一个简单的事例罢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本文作者实在聪明,立足一例,借古说理,巧妙构思,精雕细刻,写得深刻、写的透彻。文章由当年贾谊作赋入手,引出自己的写作用意。由楚怀王、唐庄宗二例论情与理的关系,进而论楚怀王亲子兰疏屈原的根源所在——情感蒙蔽了理智。接着文章回到现实谈论时事,表达自己的愿望,最后强调情与理的关系,告诫世人。纵观全文,可以发现,文章借屈原事入笔,但目的却是要借古说近,名是吊屈原,批怀王,实是戒后人,莫随从。为达到这一目的,不惜曲笔,精细描画,运思之精巧令人赞叹。评为满分不为过。可见,只要将旧材料同自我结合在一起,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就能写出新颖独特的好文章。要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应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加强对同一材料的发散思维,要学会多角度立意,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古今各类人物的研究,读通一类人、一类事。如此,方能在高考中任你题目百变,我自以不变应万变,让作文轻轻松松夺高分。
   【成功支点三】语言优美-----让语言的羽毛给你的思想插上翅膀。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凡高考成功作文都拥有魅力非凡的语言。一个好主题,一个好素材,一个好角度若没有语言表达来体现,一切终究只能停留在构思阶段。所以,日常的作文训练一定不能放松对语言的铸炼,要练就独具个性而又优美的语言,让语言的羽毛给你的思想插上翅膀。
语言美体现在多个方面。
   凝炼美是其一。高考作文一般要求为800字以上,用900字左右叙好一件事,议好一件事,抒好一段情,没有凝炼的语言是不行的。语言的凝炼性体现在语言有力度、简洁、明快、不繁琐。若叙事则叙事有条理,描写传神;若议论则用词准确到位,耐人寻味;若抒情则情随意到,字字含情。
   修辞美是其二。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一篇文章中,比喻用得好则生动活泼,清新明快,意蕴丰厚;排比用得好则气势如虹,一气呵成,震人心魄。拟人用得好,则活灵活现,独具一格。对比用得好,则美丑尽显,相得益彰。此外,还需灵活运用各种句子形式,巧妙搭配。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常式句、倒装句,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句子形式若能搭配巧妙,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
   个性美是其三。个性化的语言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考场作文中,凡成功者大多富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独立人格的体现,是个性思想的释放。语言的个性表现不一,大气是个性,轻灵是个性,绚丽是个性,深邃是个性,质朴是个性,清新是个性,犀利是个性。请看下面一篇文章。
                                         勿以好恶论断之
                                            山东 考生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片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旦,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瞑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支点评析】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充实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实。以公子小白、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信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充实,极具说服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优美的语言表达。
   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简洁明快,凝练准确,读这篇文章,你看不到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而是抒真情、发真论,读之可亲。二是善于使用各种句式进行巧妙搭配,如文章第一段结句用问句形式就很好,既可引人思考,又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一个问句看似无意,作用却是很大。再如文中第三段运用感叹句也是意在突出论点,加强气势。从全文来看,文章多用短句、整句,结构齐整,形式优美,读之有音韵之美。三是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如文中第二段连用三个充满诗意的排比句以腊梅、鱼儿、秋叶作比来说明不应因感情亲疏而失去理智。接下来连用排比,以事例叠加的形式从正面、反面论证主题,从而形成极其强大的气势,论证效果极佳,堪称美文。
   【成功支点四】形式独特——独一无二的表达形式将成为你作文成功的魔法石
   小说、散文,在平时加强练习即可,多写几篇,便有收获。此外,还应积极向报刊文章学习,尤其是杂文类报刊,常有意想不到的妙文出现。读到之后,仔细揣摩,熟记心中,时机成熟,便可化为已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玩味之后,你也会找到自己独具个性的写作方式,那么,这个独一无二的表达形式将成为你作文成功的魔法石,助你在高考考场上夺取满分。不过,有一点尚需同学们注意,形式独特决不是怪异,说到底,形式还得为文章主题的表达服务,形式一定要和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否则,形式也就失去了意义。
   【成功支点五】展示人性——让人性的光芒照亮思想的天空
   历览高考佳作,篇篇美文,震人心魄者有之,发人深思者有之,摧人泪下者有之,促人奋发者有之。你可以为之哭,为之喜,为之击节,为之叫好,为之欣悦,为之忧愤。其感人的力量来自何处,思之又思,想之又想,一首闪亮的光芒照亮了我们思想的天空,是的,人性!是的,人性!人性的光彩是无法掩盖的火种,是作文成功的基石。善良、正直、诚信、亲情、扬善疾恶、百折不挠,这些正是人性中最重的法码。在写作的天空里,这些思想的火种让你的文章具有了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所以,当你坦然面对高考作文的时候,请记住,你一定要用一颗善良诚实的心去抒写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人性。让高贵与高贵会面,让善良与善良拥抱。那么,你的真诚,你的善良,你的悲天悯人,你的终极关怀都将唤起阅卷者的情感共鸣。面对如此美好的情感没有人会漠然视之,没有人会置之不理,更没有人会刻意压制。于是,你的真情,你的人性的魅力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回报。请看下例:
                                                 真理只有一个
                                                   湖南 考生
    袭人的寒风沿着漫天枯黄的野草卷来,我在苍茫的幽幽古道上,寻找着千百年来被遗忘和丢弃的珍宝。
   那是一种怎样的奇思,会将真理埋没在幽僻的山谷,若不是有夸父追日的决心,怎有人能将它觅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洛阳古道上响彻云霄的感叹,还是阮籍穷途惊天动地的恸哭;是哈姆莱特站在崖边生存或者毁灭的抉择,还是千里孤坟,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
   我不知道亲缘对我意味着什么?莫不就是我的姓氏和血统。那么真理又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也就是一种痴迷的执著。我不知道“文敌诗友”的白居易、元稹是怎样作出这种两难的选择,更无法想象那个为江州司马惊起的大诗人怎不受到“文敌”的牵绊,反而泪溅湿青衫。
   我不解爱因斯坦和波尔为什么开始还争得面红耳赤,转眼间又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是情感埋没了真理,还是真理在情感的簇拥下熠熠生辉。这真是一种无助的悲哀和孤独。
   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而我却认为父亲的处世过于圆滑。我是我老师的学生,而我却认为老师的教学过于呆板。我理解父亲的苦衷,更尊重老师的劳动。但“真理只有一个”,我只能选择这惟一不让我感到心疚的东西。
   浩渺的星空呀,你永远闪耀着动人的灵光。你哪里知道纵使万丈的火山灰能掩埋整个的庞贝古城,却永远也掩埋不了真理的曙光。
   罗马广场上空激扬着令人振聋发聩的文字:“未来的世界会认识我的价值……”躁动的人群中回荡着为和平、为真理护卫的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声音:“相信我,千万人呼喊的声音比不上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的痛苦……”
   对面不是血海深仇的死敌吗?为什么明知危险重重还要执著主动伸出和平的双手?这里不是满目疮痍的子民吗?为什么还要背着激进的青年,迈出寻求和平的出路?激进青年的爱戴难道比不上对手的停战吗?亲亲子民的情感难道比不上与“敌人”的一个握手吗?
   “真理只有一个”,原来这就是答案,是我寻寻觅觅、魂牵梦绕的唯一的归宿。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终身追求奋斗的唯一终极。
   [支点评析]读罢这篇文章,相信再稳重的阅卷老师也会拍案而起,击节叫好,面对这样的充满真情而有散发着人性魅力的绝妙佳作我们除了赞叹还是赞叹。文章立意高远,畅谈对人文的终极关怀;材料典型而有新意,从夸父到阮籍,从哈姆莱特到王昭君,从白居易、元稹到爱因斯坦、波尔,从布鲁诺到拉宾,作者历览历史星空里的诸多人物,探求他们追求真理的历程,揭示他们伟大的人性魅力,进而表现自己对真理不懈探求的志向,显示出作者真挚的情感、不同一般的认识水平和文学素养。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心对人类历史与发展的理智思考,对人类文化的终极关怀,对人类思想精髓的继承与追求。全文结构谨严,中心突出。用笔灵动,语言流畅,行文大气。
   考场作文,夺取满分不是梦,给你一个支点,你一定会成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作文成功的五大支点
小学生作文100个怎么办?
作文的思想表达意向及能力
读书报告
现代西方哲学15讲笔记
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