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溪对联集赏

  龙标书院联

  湖南黔阳县黔城龙标书院有一副对联,系危慈一所撰:

  一水西来,行舟荡漾鸣双桨;
  大江东去,浪涛寂寞打孤城。
  危善定(1908-?),字慈一,危道丰三兄危道恒之子。生于清光绪三十五年(1908)二月初五日。毕业于清华大学。民国二十一年(1932),在《西南日报》任总编辑。抗日战争时期,在黔城成立“黔阳县难民救济董事会”,任会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国民党怀疑他是共产党员。斯时,已是共产党的地下外围组织成员。民国三十六年(1947),被国民党囚禁于洪江碉堡里八个月后释放。民国三十七年(1948)七月,被国民党通缉,逃往武汉,经危日寿介绍,在国民党整编四十军军部任秘书。后又在洪江雄光电灯公司任科长。解放军占领湘西后,前往美国。

  湖南黔阳芙蓉楼联

  湖南黔阳县西南去六十里,为古黔城,梁到唐时称龙标。城西曲径通幽,萋萋芳草间有木楼翼然,名曰芙蓉,相传这里就是王昌龄当年临江送客,赋诗饯别辛渐的地方。王昌龄诗家夫子,所作七言绝句前人尊崇备至。后来因为一篇《梨花赋》得罪了唐明皇,由江宁丞贬来龙标为尉,过了几年淡泊静守的生活,也有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楼为重檐,……最能引人注目者,却是芙蓉楼前一座拙雅的小亭,和这个小亭内一块长方形镌有玉壶的石碑。碑上的玉壶,看起来古朴匀称,线条粗犷,原来是个用意十分周密的篆合文字。其作者,乃清道光辛丑状元、江西布政使龙启瑞。启瑞的父亲龙光甸,道光年间出任黔阳县令。……于道光十九年(1939)年重修芙蓉楼,增其旧制。启瑞遂巧运慧心,把《芙蓉楼送辛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篆如壶式,由其父龙光甸请当时著名石匠、宝庆人陈玉生镌刻于石碑上,并置亭保护。后人以此碑出自名人诗,状元书,巧匠镌,誉为黔城“三绝碑”,争相拓印。

  一楼正厅门柱联清黔南人后斌所题:

  楼上赋诗,石壁尚留名士迹;
  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
  后斌,清代黔南人,生卒不详。

  一楼正厅门柱联清谢祖乾、陈庆臣所题:

  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梦;(谢祖乾)
  芙蓉共艳色,百年人事尽如花。(陈庆臣)

  二楼正厅门柱联黔城人危道丰所题:

  地以人传,千载芙蓉今和在;
  我生公后,一江寒雨客归来。
  危道丰(1884-1949),字芑滨,号从洛。黔阳县黔城镇人,光绪十一年(1884)生。危道丰少年时参加府试落第,随即去广州,就读于时务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2),危道丰赴日本留学,初入弘文学院,旋入振武学校习军事。光绪三十一年(1904),危道丰毕业回国,任湖南省南路师范学堂教员。随着危道丰又东渡日本,入军联队习工兵,期满后再入士官学校。光绪三十五年(1908),危道丰毕业回国,任湖南督练分所教练处提调。赴京考试军事,得工兵科举入。宣统二年(1910),危道丰回湖南,先后任西路巡防营管带和督练公所粮饷科长。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湖南光复后,危道丰任都督府参谋次长。旋升任参谋部长,1912年辞职。民国元年(1912),危道丰与唐蟒等创办《军国民日报》,后易名《国民日报》。不久,应黎元洪电召赴鄂,任北洋军政府副总统府参议官。旋由黎元洪保入京,任袁世凯总统府参议官。民国八年(1919),傅良佐主湘政,危道丰应邀回长沙,任督军署副官长,旋调第一兵站委员长,驻株洲。是年冬,傅良佐离湘,危亦离湘赴京,任陆军讲武学堂战术教官。时北洋政府已决定对德、奥宣战,危加入参战军工兵部队,驻通州。任教官,后任工兵材料厂长。后应川边镇守陈云皋之请,任驻京代表,旋任参谋长。民国十二年(1923),北京政府改组,危道丰被委任边藏劝业员,未就职。旋至福建,入同学王伯川幕。民国十三年(1924),危道丰被派赴台湾考察。自台湾归后任督军署参议,为讲武学堂编译兵书。民国十四年(1925),危道丰赴浙江,任嘉兴县知事。民国十五年(1926),危道丰卸职浙江嘉兴县知事,旋任上海县知事。民国十六年(1927),国民革命军进入上海后,危道丰去北京,入奉军韩麟春部,任驻京代表,与国民革命军磋商停战事宜。民国二十年(1931),宁、粤战争爆发,危道丰受张学良委托,与罗文干赴沪同粤方会谈,双方得以言和。不久张学良出国考察,危道丰闲住北京。民国二十五年(1936),危道丰返湘,任国民党政府第二行政督察专员(设慈利),不久辞职。民国二十六年(1937),危道丰任陕西西安统税局局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危道丰任湖南洪江电灯公司经理。后又任国民党黔阳县参议会议长。民国三十年(1941),危道丰兼任黔阳县第六初级中学校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刘伯谦任黔阳县长。危道丰命令其侄危慈一撰文,以“黔阳人要为黔阳人做事”为题,影射刘伯谦不为黔阳人做事,发表于《黔阳民报》,因而触怒了刘伯谦。刘伯谦则以危道丰有“奸伪之嫌”,上报省政府批准,将危道丰逮送至洪江专员公署,囚禁半月后,始取保释放。危善定,字慈一,危道丰三兄危道恒之子。民国三十六年(1947),危道丰竞选国大代表,落选。民国三十八年(1949)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二日),黔阳国大代表、匪首潘壮飞拿出四百元光洋,指使江市帮会头子冯有云刺杀危道丰于江市康溪洲危修吾家。

  玉壶亭对联:

  风动铃声穿楼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危慈一)

  送客亭对联:

  过客离亭千古怨;
  清风明月一江楼。

  曾传泗,撰于民国初年。

  三角亭对联:

  风梳三径草;
  月浸一池花。
 (周则范)

  半月亭对联:

  鱼游水底寻明月;(黄忠浩)
  树插石缝遮青天。(熊希龄)

  碑林对联:

  妙书鸿戏秋江水;
  佳句风行晓苑花。
(王继贤)

  题芙蓉楼:

  名楼今更奇,喜见花间凝露,檐角留云,引龙山叠翠北来,雾幛烟岚瞻胜迹;
  诗哲日益远,遥怜月下放歌,江头送客,余潕水拖蓝东去,清流浅渚印冰心。
 (向小韩)

  吊王昌龄联:

  迹古冰心在;
  官卑诗卷留。

  欧阳曰枚:贡生,耒阳人。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与荣大顺同任黔阳训导。

  名同楚泽三闾重;
  花比河阳一县妍。

  龙光甸(?-1849),字见田,广西临桂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大挑知县。历湖南溆浦、湘阴知县。
  道光十七年(1837),任黔阳知县。精明善断,人不能欺。惩治豪强,严革恶习。兴利除害,百废具兴。所有罚款,尽以之修寺观、祠堂、庙宇、街巷、桥梁、道路,县治焕然一新,皆其力也。他如养济、育婴及远近古迹,无不悉力经营,并捐养。廉数千缗,添设书院膏火,置义学十五所,各有田租岁,由官聘请邑绅,凡穷乡僻壤,躬自劝学。一时弦诵之声,比于武城。尤重名教,彙旌节孝,多至数百人,建总坊表之。禁宰耕牛,几十年后,人民仍然恪守其法。
  道光十九年(1839)与子龙启瑞、教谕黄本骥一起重修黔阳芙蓉楼,并编辑《王少伯宦楚诗》泐石芙蓉楼碑廊。道光二十年(1840),捐俸倡修南明招抚使邱式耔故居烟溪“月瀑园”,为“重九会”。落成,有《月沛园落成集咏诗》三卷。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还未解任,其子龙启瑞(1814-1858)从黔阳赴京,考中状元。大魁天下,人以为盛德之报。手录宰黔阳事,宜存交后来。其深谋远虑如此。离任之日,虽孤贫乞丐,亦号泣挽留。为清代自康熙初黔阳县令张扶翼后一人而已。
  道光二十一年(1841)秋,擢下(霞)浦同知,皆有政绩,寻调台州同知。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开放五口通商,海门港地处浙中,当台郡六邑咽喉,故奉批移同知衙门驻葭沚。初到之际,地无衙署,光甸前任皆留省不到任,独光甸到任,借民居听事,故为首任同知。在任朔望讲事,修市廛。道光二十六年(1846)立官署,兴水利,曾建葭沚新闸,手书“椒江锁阴”。中夜冒寒,亲自缉盗。子龙启瑞时官湖北学政,每欲迎养,而光甸以椒民为重,不欲去。道光二十九年(1849)进京引见,归卒于旅途中。
  清道光十七年,桂林龙光甸任黔阳知县。道光十九年己亥仲秋,龙光甸捐俸重修芙蓉楼。落成时,雅集时贤汇聚芙蓉楼,作《重修芙蓉楼落成怀古》。唱和者颇众,因尔刊刻于芙蓉楼碑林。作《己亥仲秋重修芙蓉楼落成怀古即事》》四首,其二云“吏隐龙标话昔年,几回山径耸吟肩。名同楚泽三闾重,花比河阳一县妍。蛮女乞诗书锦字,苍头拾叶佐炊烟。风流王粲今谁见,月满芳林听杜鹃。”此联语出其中。

  诗才久著丹阳道;
  胜迹犹传潕水滨。

  龙启稷,字穀士,桂林人。道光辛丑状元龙启瑞兄弟。随同父亲龙光甸宦迹黔阳,与龙启瑞同在龙标书院就读。道光十九年(1839),龙光甸重修黔阳芙蓉楼落成,参与聚会。

  诗似李供奉;
  官如梅子真。

  龙启瑞(1814-1858),广西桂林人,字辑五,号翰臣。清朝古文家、目录学家、诗人。
  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其父龙光甸(字见田)官黔阳知县,乃与兄弟龙启稷(字穀士)、龙启祐(字助亭)就读黔阳龙标书院。常常憩息在芙蓉楼,钻研书法诗文等。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与其父黔阳知县龙光甸、黔阳教谕宁乡黄本骥,一起重修黔阳芙蓉楼,并编辑《王少伯宦楚诗》泐石芙蓉楼碑廊。龙启瑞为《王少伯宦楚诗》书丹。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助其父黔阳知县龙光甸、黔阳教谕宁乡黄本骥捐俸倡修南明招抚使邱式耔故居烟溪“月瀑园”,为“重九会”。落成,有《月沛园落成集咏诗》三卷。
  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从黔阳赴京,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考中状元。大魁天下,人以为盛德之报。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院修撰、广东乡试副考官、侍讲、湖北学政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丁父忧回籍。值金田起义,广西巡抚邹鸣鹤奏办广西团练,龙总其事。对付洪秀全组织的太平天国起义军。
  咸丰二年(1852)壬子,太平军攻桂林。率团练守城顽抗,以功升侍讲学士。咸丰六年(1856)丙辰,授通政司副使,旋简江西学政。咸丰七年(1857)丁巳,迁江西布政使。咸丰八年(1858)戊午,卒于江西布政使任上。龙启瑞治古文,尤善音韵之学,为广西五大桐城派古文家之一。著有《古韵通说》、《尔雅经注集证》、《经籍举要》、《经得堂诗文集》、《浣月山房诗词抄》等。
  道光十九年(1839),龙光甸重修黔阳芙蓉楼落成,龙启瑞作《己亥仲秋重修芙蓉楼落成怀古即事》四首,其二云:“龙标风雅客,少伯古无伦。诗似李供奉,官如梅子真。远来夜郎国,长占五溪春。此日登临处,清风寄白蘋。”

  谪龙标推丛莽,煮清茶以明志;(谢祖乾)
  游鳌山扫落叶,吃淡饭而安心。(谢祖乾)

  黄本骥自题:

  未酬千里志;
  空负十年春。

  黄本骥自道光十七年(1837),选黔阳教谕,悉心培育远道来学同郡各县生员。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阎海林(字润东)任黔阳知县,夏日同人燕芙蓉楼,互相作诗。黄本骥《和阎明府韵》中有“未酬千里志,空负十年春”。是年黄本骥任黔阳教谕已逾十载。

  月沛园对联

  月沛园,在黔阳县旧治黔城北十五里的烟溪村,为明代隐君子邱士琳所建。邱士琳(1596-1646),字席之,号玉瑲。明崇祯选贡,朝考一等第一名,诠选兴化县知县。诰赠“昭武都尉”。以县令需次,里居烟溪。藏书课子,辟地种花,构“月沛园”。有毓庵堂、雕虎堂;有戛玉轩、醉石轩、浪雪轩;有醒岩楼;有鹤胫桥;有宝鸭泉;有玉岚庵、少陵斋、仙月亭、醒庄、花雨廊、银螺径诸胜。手创月沛园,吟咏自乐,课子其中,俱皆成名。长子贵州黎平府都司邱式耒、次子翰林院待诏邱式耔、三子桃源县教谕邱式耘、四子邑庠生文学家邱式耜皆负有盛名。邱士琳为吟社主人,极一时文酒之乐。自其次子以殉节,著名益重。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十二月初二日辰时。殁于清顺治三年丙戌六月初七日寅时。葬月沛园盘龙形中左坤山艮向。道光二十年(1840),黔阳知县龙光甸捐俸倡修南明招抚使邱式耔故居烟溪“月沛园”,为“重九会”。“月沛园”落成,有《邱园落成集咏诗》三卷。黔阳教谕黄本骥黄本骥见壁间旧诗犹在,类皆宦游旅寓之笔,遂属邱氏子弟录草见付,不惜心力,考其字号、爵里、时次先后,将邱氏一家历代诗人作品及友人前来凭吊南明招抚使邱式耔、与邱式耔后裔酬唱的诗文作品汇集成册,名曰《月沛园诗文钞》,请黔阳知县龙光甸作序,并付剞劂,为邱氏掌故。力争朝廷将邱式耔给予抚恤。《月沛园诗文钞》行世,前二卷多寓贤名笔,后一卷则邱宗人之已往者,健在者则而以觉吾邱开来为终。
  邱式耒(1612-1677),字书年,明武庠生,授贵州黎平府都司。生于万历四十年壬子七月十三日子时。殁于康熙十六年丁巳五月二十七日未时。葬车坪园右边第二坟乙辛兼辰戌。
  邱式耔(1618-1647),字祈年,明邑庠生,由翰林院待诏授招抚使。性忠孝,殉节武昌。生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四月十六日辰时。殁于顺治四年丁亥四月十六日巳时。葬月沛园盘龙形中左。
  邱式耘(1621-1690),字嘉存,康熙八年岁贡生。铨桃源县教谕,经明行修。生于天启元年辛酉十二月初一日卯时。享寿七十岁,殁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四月十一日戌时。葬车坪园乙山辛向。
  邱式耜(1642-1708),字圣公,清邑庠生。归自江南,学问淹博,著有《月沛园文集》。生于崇祯十五年壬午八月二十一日巳时。享寿七十七岁,殁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七月初八日亥时。葬月沛园凤形,申寅兼庚甲。

  大门门柱联:

  此处岂容尘土面;
  看来都是水云乡。
 (明)谢上拔
  谢上拔,于明季时任江南宁国府知府。明崇祯七年(1634)甲戍六月,邱士琳于月沛园仙月亭宴谢上拔,为之饯行。明亡,谢上拔遂隐于宁国府,其子孙皆籍于斯焉。

  雕虎堂门联:

  小门鹿过台还静;
  深榭云来鸟不知。
 (明)杨农畯
  杨农畯,武陵人。明崇祯间,由举人官知县,世乱还乡。张献忠屠常德,辰郡独安。乃避寇入黔阳,居邱氏“月沛园”之“雕虎堂”。与邱士琳隐君子讲学,凡数年。后邱士琳仲子邱式耔殉节武昌,杨农畯为作《邱式耔传》。

  毓庵堂门联:

  此地有曲径、平台、幽泉、瘦石;
  其人惟栽花、喂鹤、弹琴、赋诗。
 (明)胡钦华
  胡钦华,字凫庵,山阴人。南明永历时期任宾州知州、佥都御史、湖广巡抚。即南明浔州守将庆国公陈邦傅的中军、明永历时期武康伯胡执恭之子。胡钦华曾经劾瞿式耜老奸误国。跟随永历帝辗转湖广、云贵。永历帝入缅甸,胡钦华相从不及,从云南流寓黔阳,居邑之“金箔园”。爱烟溪“月沛园”之胜,与邱式耘昆季为文酒交。胡钦华流寓黔阳著有《沅江集》、《茗柯堂集》。胡钦华著《天南纪事》、《天南逸史》、《永历本末》,记录了永历时期的大事,是研究南明历史的宝贵文献。

  玉岚庵门联:

  小径林空来好月;
  闲庭风细得梅花。
 (明)孙光南
  孙光南,明崇祯西黔解元,旧佚其字号、里贯。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月沛园记》。

  浪雪轩大门联:

  云影倒吞凌汉树;
  水光高沐半天星。
 (明)向文焕
  向文焕(1610-1682),字亦庵,黔阳县山门人。南明永历八年(1654)甲午科举人,官贵州湄潭县令。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生,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殁。享寿七十三岁。初住山门,幼孤贫,嗜文学。绩学淹贯,贤俊皆为倾倒。性崖异不谐俗。明崇祯十七年(1644)辛巳,向文焕游烟溪月沛园,作《烟溪寒夜》。邱士琳作《向君文焕同邱嘉存夜坐仙月亭》。明永历七年(1653)癸巳,向文焕再游烟溪,见其平原广漠,环野皆山,山势周迴如城堞,间一小峰,孤峦独秀,竹树翳然,一亭峙于上,时有白云隐见于树影亭际间。心悦之,名其亭曰:“孤云”。得烟溪邱式耘助以良田十八亩,遂家于烟溪,筑孤云亭,作《孤云亭记》。是年,向文焕作《访邱醉石见小径菊花有作》。明永历八年(1654)甲午科举人,官贵州湄潭县令。经麻阳、入铜仁,过江口,前往湄潭任县令,身经乱离,目睹疮痍。明永历十一年(1657),孙可望降清。向文焕解任,自湄潭回黔阳。清康熙元年(1662)壬寅,安徽霍丘蓉园张扶翼任黔阳知县,请其出山,辅助治理县事。是年,玄灵观精舍回廊,渐次修复。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春,盲僧湛然,曳杖踵向文焕门,而告向文焕曰:“玄灵观,不修且坏,乞文劝之。”向文焕因作《募修玄灵观序》。清康熙三年(1664)甲子,僧明世拓碧泉庵前,作小阁以奉韦驮尊者,因以垣闬闳于左,易卑隘而为崇闳,去雕饰而尚朴素。使数十年荒翳之区,殿庑垣墉,崭然一新。荆莽丛秽,刬削芟除。一泓清浅,咫尺金汤。工既毕,僧请向文焕记之,遂书《修碧泉庵记》于石。清康熙四年(1665)乙未,向文焕弟亡后,孤幼满前。而少侄松龄复多病,因拜东寺鳌山庵方丈古清为师,谓托其名于空门,仗诸佛慈悲哀悯幼孤,而解厄益算也。向文焕与同学瞿子信、唐子让、危算之等礼佛罢,古清延方丈啜茗闲话。忽有东岳庙住持老僧持册向前作礼,请求向文焕作序。向文焕因作《重修东岳庙募序》。是时,向文焕作《宿鳌山庵僧房》。清康熙五年(1666)丙午,向文焕助张扶翼编纂《黔阳县志》,并作《黔阳县志序》。清康熙八年(1669)己酉暮秋,向文焕与廖长公、黄子铉、向复旦、欧阳孝先、王敢臣,出黔阳安远门,游蟠龙山,冬月,作《游蟠龙山记》。清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秋八月,雪舫和尚重修普明寺钟楼,太守卢公、军府林公暨二县大夫,咸出金佐之。黄于元以其事语蒋义生,蒋毅然任之,以告诸族人及其亲戚交游,乃遂迄厥工。向文焕作《新修钟楼记》。是年向文焕作《赤宝山记》。清朝定鼎,向文焕回乡,无复有仕进意。惟肆力于诗歌古文。自明中叶后,俗学浸淫,以襞積剽窃为能事,又矫入于凄清幽冷。有识者目为“文妖”、“诗魔”。向文焕生长楚西沅水,与兄向文华、弟向文经三人,既受外来流寓文化的影响,又秉承五溪地区传统文化的熏陶。凡所述作,多冲和恬适之响,骎骎窥见古人堂奥。诗稍阑入竟陵窠臼,而五字清而能腴,似亦厌弃其旧学而欲跳脱之者。诗文卓然成一家,盖此法中豪杰士也。所著《孤云亭》四卷行世。

  盛夏余冬景;
  幽居冷宦情。
 (明)邱士琳
  邱士琳(1596-1646),字席之,号玉瑲。明崇祯选贡,朝考一等第一名,诠选兴化县知县。诰赠“昭武都尉”。手创月沛园,吟咏自乐,课子其中,俱皆成名。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十二月初二日辰时。殁于清顺治三年丙戌六月初七日寅时。

  浪雪轩侧门联:

  依山借豹隐;
  临水结鸥盟。
 (明)钱邦芑
  钱邦芑,字开少,丹徒诸生。隆武中,钱邦芑上书言事,授御史。阁臣熊开元请改兵部司务;上重违开元意,命以司务得非时言事。寻复授御史。鲁都督陈谦奉使入闽,忤旨下狱;郑芝龙救之。邦芑奏:“谦为鲁心腹,与郑氏交最深。不急除,恐生内患”!上即诛谦,芝龙以是益萌叛志。
  丙戌(1646)六月,元子诞生;进诸臣爵,大赦。钱邦芑曰:“浙东新破,唇亡齿寒;举朝正切齿同雠之日,非蒙恩受赏时也”。不报。永历帝立,以原官巡按四川。
  丁亥(1647),武冈之变,川中不知乘舆所在,宗室容藩乘机僭称“监国”;邦芑疏劾之,移书督师堵胤锡、吕大器声言其罪,诸将从逆者多解散。
  戊子(1648)春正月,上川中诸将杨展、王祥等收复州县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遣使致书孙可望,劝其归朝;可望大喜,谓差官王显曰:“从来朝廷文官与我辈为雠;今钱公遣使通问,何敢自外!封我为王,我举全滇归朝廷矣”!邦芑复以书,谓“本朝无异姓封王者”;而具疏称可望归顺。既可望逆谋益着,心忧之。察其部将白文选忠诚可用,私语之曰:“忠义,美名也;叛逆,恶号也。孺子且辨之,丈夫可身陷不义乎”?文选大感动,与忠国公王祥盟于乌江;邦芑为执牛耳。既而可望袭遵义,祥走死。文选晤邦芑,愧汗不能仰视;邦芑曰:“非公卖国,他人卖公耳”!因言帝在安龙,主辱臣死;泣数行下。文选怒,裂眦折箭誓杀可望。邦芑寻以忧归,隐黔之蒲村;可望强官之,至于封刃行诛,不为动。
  甲午(1654)二月二十三日为邦芑诞辰,同人酿酒,可望使者复至;山阴胡凫庵在座赋诗,有“痛哭花前莫相讶,不如往泛五湖船”之句,邦芑在修文三潮水祝发为僧,号大错和尚。“知今是而昨非”。遂改寺名“知非寺”。当年寺前竖月石雕碑坊,额刻“知非禅林”四字,并镌石联一副:“举足宜行中正路;入门俱是过来人。”钱邦芑在知非寺住不多久便移居湄潭西来庵,旋迁余庆之蒲村。从此以后,隐居僻处,纵情山水,以诗文自娱。在浦村怪石嶙峋处筑湖建亭,沿湖植柳,结庐以居,名“大错庵”,并在石林丛中摩崖题刻“他山”,“钱开少放歌处”等数十方。可望怒不已,拘于大兴寺。兵部尚书程源、都察院郑逢元二人固可望党,且尝为邦芑劾罢者也;邦芑察其不忘朝廷,乃私结之,教之以言词激发镇将。此辈朴鲁武人无避忌,酒酣耳热,骂可望曰:“剥一张贼皮,又生一张贼皮邪”!邦芑知其可用也。
  丁酉(1657)秋九月,可望谋犯阙;邦芑与二人计曰:“马宝、马进忠、马维兴虽隶可望麾下,然皆朝廷旧勋,图报无路;至白文选,决不相负!今可望入滇,从中用计图之如反掌耳”。源以告文选,文选然之。与逢元私见马宝定约,从容谓可望曰:“使功莫如使过,将才无出文选右者”!可望信之,释文选以为大总统。交水之役,邦芑实阴启焉。论功,擢都御史掌院事;马吉翔忌之。时督理晋王军事者,为金维新,秩左都御史,位在邦芑上;邦芑郁郁浮沈,朝请而已。
  上入缅后,以僧终;世所称大错和尚云。后应衡山王夫之请,延修《浯溪志》,后又修《宝庆府志》。尝游黔阳,侨居僧寮、道院间,瓢笠游山,踪迹几遍。住龙标山普明寺时,闻烟溪“月沛园”之胜,慕邱式耔殉节事,亟访其居,吊之。邱式耘款待甚殷,因与邱式耘相交甚睦。

  少陵斋门联:

  挥秉风生席;
  移花月上阶。
 (清)邱开来
  邱开来(1761-1836),字觉吾,晚年号湘渔老人。邱士琳远孙,邱式耘高孙,邱易玄孙,邱上荩曾孙,邱忠恪孙,邱厚泽长子。住月沛园揖山草堂。
  十二岁歌采芹宫墙,推少年第一。被誉为“神童”、“小神仙”。
  乾隆五十四年(1788)己酉,尝读书岳麓书院,受教翰林院庶吉士王金策,与严如熠方伯、彭薄墅等相刻励以行己,有耻为学。
  嘉庆八年(1803)岁贡生。铨郴州学正,不就。
  博学多才,工诗文。尝与进士陈道隆、禀贡生王继贤、郡贡生谢光篪、邑增生廖时亿、隐士王光榜、李谷显等诸友朋及族兄弟邱开阳、开伊、胞弟邱开儒、开仪等立诗社,祀古今诗人,祖陶潜,配以杜甫、白居易;次则苏轼、陆游、李东阳、杨慎;近人王士禛、蒋两家。兼工绘画,每酒酣,数十纸立就,为时所重。
  王金策太史序其四卷《揖山草堂文集》云:“觉吾文第一,书法次之,诗又次之。然分之,皆可自名一家”。人以为定评。
  黔阳知县俞爃将《童训新篇》摘要属书,镌石载去,兼重其字也。
  晚刻《湘渔诗存》四卷。未刻者《觉吾语录》、《临池心解》二卷、《嘉庆县志》三书。著有《童训新篇》二卷、《湘渔诗存》四卷、《湘渔诗话》四卷、《揖山草堂文集》四卷、《揖山草堂诗集》十二卷。
  生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四月十四日申时,殁于道光十六年丙申十二月初四日辰时。享寿七十五岁。葬烟溪塅圞桃田莲花形,辛山乙向。

  泉石留题多宦笔;
  园林喜护一家春。
 (清)邱忠玉
  邱中玉,字璞斋。黔阳人,住烟溪月沛园。邱士琳玄孙,邱式耜曾孙,邱倬孙,邱上述子。少年嬉戏,辄令同侣引导,传呼将军、元帅。乾隆三十七年壬辰,习武入仕,从征金川,奋勇突阵,屡被重创,得不死,原任沅州协千总,升武冈州守备,累官至浙江丽水营都司、浙江台州府平阳副将,擢升总兵、镇军。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诰命特授阶“昭武都尉”、妻张氏为“恭人”。诰命貤赠曾祖父邱式耜为“武功将军”、曾祖母杨氏为“夫人”;貤赠祖父邱倬为“武功将军”、祖母危氏为“夫人”;貤赠父亲邱上述为“武功将军”、母亲张氏为“太夫人”。

  月沛园,亭台楼阁成行,醉石榭中唯个石; (谢祖乾)
  黔阳县,画印诗文俱绝,味兰轩里看祯兰。 (田名瑜)

  苏园对联

  苏园大门门联:

  怀高太古;
  影照东山。
 (清)谢光篪

  醉花窗窗口联:

  山风舞鹤闻琴醉;
  鸟语敲窗入眼花。
 (清)谢宗倜

  颐楼风月栏联:

  静坐邀明月;
  清谈有晋风。
 (清)谢祖乾
  谢祖乾(1872-1941),字祯原,一字兰圃,号钟灵。诗人、画家、书法家、金石家、教育家。河南候补知县。历任龙标书院讲席、黔阳县仁区局长、黔阳县学务委员、黔阳县农会长、黔阳县文献委员等。曾经应南社社员凤凰田名瑜邀请参加南社湘聚。

  颐楼味兰轩联:

  秋兰薰客座;
  夜月照禅床。
 (清)谢祖乾

  芝玉草堂门联:

  石引梅根瘦;
  江添雪水肥。
 (清)向莲珍
  向莲珍(1877-1964),会同县铁炉冲礼文公长女,赋性贤淑,孝事翁姑,勤俭持家,助夫创业。有诗画才能,常与夫君谢祖乾绘画评花,赋诗联句、弈棋抚曲。著有《苏园莲珍诗文稿》三卷。其为苏园芝玉草堂题楹联“石引梅根瘦,江添雪水肥”就一直流传至今。

  栗凹凉亭对联:

  角利争名到此应当歇气;
  游山玩水来时尽可放心。
 (清)谢祖乾

  出东门,望东山,长坡长隐;(清)谢祖乾

  诗友赠谢祖乾联:

  画能清有骨;
  诗好淡无痕。
 (民)田名瑜(湖南凤凰人)

  三绝诗书画;
  一春山水田。
 (民)向同鋆(湖南黔阳人)

  潇洒云中鹤;
  清超雪里梅。
 (民)曾淡人(湖南芷江人)

  招隐已酬元亮志;
  伤时且学嗣宗狂。
 (民)杨荫樾(湖南黔阳人)

  每对青山怀谢眺;
  哪堪白首老冯唐。
 (民)冯家泽(湖南黔阳人)

  此去前程,送一轮明月照君,何须道谢;
  初来贵地,书千首古诗醅酒,不必称王。
 (民)王晋(浙江山阴人)

  燕园对联

  荒芜茂草藏莺燕;(谢永仲)
  寂寞寒窗守窈窕。(邓雪林)
  围圈囹圄囿囡园。(王扬清)

  洗马古楼坪易氏祠堂对联

  黔阳县易氏,自宋朝侨居以来,代有能人。对湘西的经济开发、教育发展、文化建设、军事组织均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子孙散居黔阳县的太平、龙田、雪峰、洗马、塘湾、深渡等乡镇,而以洗马古楼坪一支最为繁盛,人才辈出。在溆浦龙潭、辰溪黄溪口、靖州江口也有许多子孙。另外,在邵阳、武冈亦迁去一部分。洗马古楼坪有三座易氏祠堂,供奉有黔阳县易氏历代祖先牌位。其中,嘉庆十五年进士易良俶、左宗棠幕僚易孔昭二人有专章介绍。在古楼坪前有一小溪,上有风雨桥一座,名曰“接龙亭”,系资水上游第一亭。隔溪有一学校,即古之永兴寺、文武宫。寺宫建筑为学校占用后,格局全变,古迹无存。旧有树木,亦毁。古时此地人文荟萃,如今鲜有闻者。

  五世其昌,三公已兆留胜迹;
  万才必大,一邑有光振家声。

  先哲杰出万人,旗鼓倚山祥凤趾;
  后昆芳留百世,狮象傍水化龙鳞。

  神器肃明庭,思千年礼乐,只在孝德;
  薰风绕画堂,想万般追怀,惟有忠勋。

  祖德垂东晋,观易水浩瀚,一江九派源流远;
  宗庙冠南楚,看古潭灵秀,千秋万代世泽长。

  大理绍家声,溯易水渊源,与西江先派共承一脉;
  古潭流世泽,看沅波浩渺,合南楚诸宗并立千秋。

  清黔阳县廪生易梦周撰光绪六年夏

  革命重见汉仪,历皕年始埽旃裘酬信国;
  祀神新歌楚士,留一垅深藏冠服并邱园。
  
  作者谭自侯,湖南攸县人。抗日战争时期率领部队驻安江,谭自侯为驻军司令。为了激励全民抗日,弘扬民族精神,谭自侯倡议复修明代烈士宋以方的衣冠冢。复修后的衣冠墓,实为衣冠塔,由青色条石构成纪念塔。正面书有“瑞州太守宋以方衣冠墓”等字,背面书有“气贯长虹”四字。两侧为对联上面这副对联。墓地四周为青石碑组成围墙,石碑上刻有历代仕宦名流过客乡贤所题诗词。文化大革命中,宋以方衣冠墓被毁。
  信国:文信国,即文天祥。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
  邱园:即月沛园,在黔阳县旧治黔城北十五里的烟溪村,为明代隐君子邱士琳所建。


 作者:心照不宣 原载:红袖添香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宁乡地名掌故
楚南上游第一胜迹 芙蓉楼 --中国国学网
湖南湘西第一古镇,明清建筑保存完好,唐代诗人在此写过传世名作
黔阳:唐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古城一一初夏湘行记(12)
黔阳访古
楚南胜迹--芙蓉楼(绝品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