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芳:永远的青春之歌

谢芳饰演的林道静

  谢芳,原名谢怀复,原籍湖南,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一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神学院教授,母亲早年也曾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谢芳原名怀复,因当时祖国大好河山被日军的铁蹄践踏,取怀念并收复国土之意;可见在谢芳成长的家庭背景中,父母给她的教诲,不但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识,更有爱国救国的一腔热忱。幼年的谢芳天资聪敏,喜读诗书,酷爱文艺。一九五〇年,谢芳从香港返回内陆,一九五一年女中毕业后,被中南文工团吸收为演员。在这一时期,年轻而勤奋的谢芳扮演过歌剧《小二黑结婚》、《货郎与小姐》、《太阳初升》、《白毛女》等的女主角,渐渐崭露头角。

  一九五九年,谢芳被著名导演崔嵬选中,拍摄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那部轰动影坛的《青春之歌》。谢芳这个名字,伴随着她所饰演的林道静,同样轰动了影坛。其后,谢芳不但正式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步入影坛,并相继拍摄了《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多部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塑造了多个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性格特征的知识女性形象。其中,《早春二月》和《舞台姐妹》更是与之前的《青春之歌》一起,被并称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作品。谢芳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气质非常特别的一位女演员,其细腻含蓄、质朴无华、充满浓浓书卷气的表演风格,使其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谢芳多次代表国家出访海外;在世界电影人眼中,谢芳代表了端庄优雅的东方女性形象。她优雅的气度,静美的形象,一如幕布上的一幅水墨丹青,带着几行味淡情染的宋令小词,更似一曲黄庭坚的咏雪词,静谧、古典、雅致,刚柔并济。

  电影《青春之歌》改编自杨沫的小说,在当时引发的巨大反响令人惊叹,更唤起了女性追求信仰、爱情、幸福的勇气,掀起了一股革命浪漫主义风潮。影片讲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一方面是以女主角林道静的思想变化作为主线,全情投入地表现了她是如何由一名带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情怀的女性,逐步转变为一名坚定勇敢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以路过她生命中的三个性格迥异的男人为主线的感情历程。

  林道静是一个富有思想的知识女青年,被家庭包办婚姻逼得离家出走投奔表哥,没想到不但亲人早已不知去向,自己又被学校里的教员起了歹意。走投无路的她一心想走上绝路,危急时刻,对林道静心仪已久的余永泽像“传奇故事中的勇士侠客一般”出现了。他奋起救下跳海寻死的林道静,给了她活下去的温暖。余永泽热爱文学,温柔多情,他对这位令自己一见钟情的姑娘,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无依无靠的林道静,也曾经沉醉在余永泽给他的温巢之中——“当他俩一同在海边的沙滩上徘徊、谈话时,林的心里渐渐充满了一种青春的喜悦,一种绝处逢生的欣幸。”

  但是,当“迷人的爱情幻成了绚丽的彩虹,随着时间渐渐退去了它完美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来了”。林道静曾经为了不屈服于苟且偷安的政策,第二次出走来到北平,源自于她心中渴望自由与自强、强烈的爱国之心与青春火焰。于是,北大的才俊、革命青年卢嘉川,真正点燃了她心中的这把火焰。卢嘉川启蒙了林道静对于革命、共产党、救国形势的初步理解,他爽朗、潇洒,为了革命舍生取义的英雄情怀与领袖风范,深深吸引了林道静。直到离开余永泽之后,没有得到卢嘉川的消息,她才敢于直面这份感情,肯定地说——自己以前不懂爱。对卢嘉川这样的人,她才是爱。

  也许连当时的她自己也不知道,一个女人在真正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看待信仰还是情感的眼光,总是在发生变化的;就像一个好学生,要经历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成长,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眼界的开阔和思维高度的提升。这时,一个更加成熟、睿智的革命者李孟瑜出现了。他让林道静明白,除了知识分子之外,工人、农民……广大的无产阶级拥有更强大的革命力量。他用自身的魄力、坚毅、果敢指引着林道静,他和她一起走上了实际的革命道路,组织农民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领导学生运动。

  林道静历经了思想与情感的复杂转变历程,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斗士,一名她曾经心目中光荣的英雄。谢芳曾经说过,如果只有一部作品能够代表自己的话,那么这部《青春之歌》当之无愧。这一把在革命中熊熊燃烧的青春之火,早已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喜悦”,真正的“绝处逢生的欣幸”。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随着老班主生命的远逝,这句质朴箴言久久萦绕在人们心中。谢晋导演执导的《舞台姐妹》,是一部穿插了浓郁江南地方戏曲调式的歌舞型彩色影片,朴素淡雅、发人深省,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致与浓郁地方色彩的音乐设计,增添了影片的社会性、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艺术感染力。该片以“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尚有台”这一富有哲理意义的人生命题,生动地再现了旧社会发生在人生大舞台上的悲惨遭遇,以及黑暗制度和势力对人性的压迫与迫害。

  “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只要河流水不断,跟着河水走天下”——这是旧中国民间艺人的悲情写照。影片精心塑造了一对舞台姐妹的形象,依照两人从颠沛流离、受尽欺侮到渴望光明、向往革命的基本线索,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这对平凡姐妹间的悲欢离合与性格冲突,深刻挖掘了人物思想的发展脉络。谢芳饰演片中倔强耿直、善良刚烈的女子竺春花。同样,这样一位原本善良却无知的农村童养媳,凭着一股对命运的抗争、对尊严的渴望、对人性的呐喊,终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康庄大道。

  精致考究是电影《早春二月》的基本格调,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柔石的小说,由谢铁骊导演执导。全片遵循了原著的现实主义基调,又充满了写意的淡雅。幽静的古城,铺满鹅卵石的小路,默然无语的小石桥,布满沧桑的古桐船板,碧水蓝天,斜阳飞鸟,悠悠探出的小窗,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怎样的一幅恬淡景致。随着淡淡的音乐,《早春二月》的画卷徐徐铺开……一如柔石赐予萧涧秋的第一句话语便是——“呼吸着美丽而自然的新鲜空气,乡村真可爱,我许久没有见过这样甜蜜的初春的天气。”

  就在这样的一片诗情画意之中,谢芳饰演的陶岚显得尤为可爱。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心地善良,秀外慧中,同时充满了炽热的爱国之情。电影的结尾,女主人公陶岚一边无尽的呐喊,一边奔向了自己长久以来心之向往的自由与光明。表面看来,她是投奔自已心中的萧涧秋去了,但从深层意义上来说,这一次出走不仅仅是为了投奔——因为萧涧秋这一人物形象,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与力量。在陶岚的眼中,正如上文所提,萧涧秋代表着自由与光明,这是她心之向往的希望,是她胸中的烈火最终的归宿,使得她如生命中的烙印一般,融入了对于这一切的追随与期待。在一个呼唤人文、红色传统与集体归属感的时代,《早春二月》从电影的角度进行了崭新的剖析和热情奔放的处理,引来了一片赞誉。谢芳用自己层次分明又不失生动的表演,成功诠释了这样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光辉的知识女青年形象。

  在柔石的作品《二月》里,写到南方的天,总是晴好的——至少在人的心里是渴求晴好的。柔石还曾在书中写道,“人说光明是在南方,我亦愿一瞻光明之地。又想哲理还在北方,愿赴北方去垦种着美丽之花。”这是何等含蓄且激扬的情怀。那么就借用一下柔石的这句话赠予谢芳老师,光明之地,美丽之花。(孙华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是之为何不满意<BR/>《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
电影【青春之歌】(1959年)
【青春之歌】(1959年) 谢芳 于洋 老电影《青春之歌》1959(北影)全
《青春之歌》:让青春永恒
与谢芳演恋人,与秦怡饰夫妻,但《第二次握手》遭吐槽,原因为何
《青春之歌》林道静跳进了大海,青年余永泽把她救了上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