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建·龙岩书院对联集锦

新罗书院

  新罗书院,位于福建龙岩。原名“瀛山”,明知县杨开泰改府馆而成,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江藻重建并改名“新罗”,以敬业堂为讲堂,招生肄业。

 

敬以摄心,莫把贤传圣经,竞从口头念过;
业在复性,须将天德王道,实向身上做来。

  • 清代廖溶题新罗书院

 

南山书院

  南山书院,位于福建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一代一代培田人的理想是在耕读为本的前提下像吴拔祯那样,寒窗苦修,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因此,培田先祖特崇文重教,书院群落远近闻名,私塾和学堂分布在培田村前村后,朗朗书声传于村中任何一个角落。据传,在培田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共有“南山书院”、“十倍山书院”、“云江书院”、“紫阳书院”、“等天学堂”等18座书院,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处于村南的“南山书院”,此书院始建于明代,后废。清乾隆三十二年重修。明清以来曾聘士林清望饱学宿儒如翰林曾瑞春来施教,举人吴茂林、福州才子邱振芳、翰林曾瑞春等一批名士执教于此,有“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之美誉。书院的柱子上,有曾任连城县教学教谕的吴茂林题词:士以器识为先,试看范公作秀才抱负居何等;学惟经术最重,当思董子治春秋工夫是怎生。由于其师资优秀,吸引了远远近近的读书人慕名求学,当年书院盛时,常有朗朗书声传遍全村。明清科举时代,此书院培养出191位秀才,其中19人入仕,官至五品有5人,最高者达到三品,难能可贵的是近代还产生了4名与孙中山、周恩来同窗留法、留日的学生。难怪清朝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参观培田书院群落后,为中原耕读传家的遗风再现培田而叹服,挥毫题下“渤水蜚英”传世名匾。

 

距汀城廓虽百里;
入孔门墙第一家。

  • 明代裴应章题大门

十年前讲贯斯庭,绿野当轩,宝树滋培齐竞发;
百里外潜修此地,青云得路,玉堂清洁待相随。

  • 清代曾瑞春题大门

士以器识为先,试看范公作秀才抱负居何等;
学惟经术最重,当思董子治春秋工夫是怎生。

  • 清代吴茂林题庭柱


修竹书院

 

 

  修竹书院,位于福建连城县冠豸山。始建于明代。冠豸山文脉渊深,历史上书院群立,最多时达数十座,现有丘氏书院、修竹书院、竹径书院、东山草堂、仰止亭,其中东山草堂名气最大,乾嘉名臣纪晓岚题的“追步东山”,民族英雄林则徐题的“江左风流”匾额仍高堂悬挂。这些书院多为大家族所建,最早建于唐,明清以来不断发展。客家人崇文重教喜耕读,“日耕百亩,夜沐书香”,蔚然成风。

修禊名山思远泽;
竹林佳话仰前贤。

  • 佚名题修竹书院

雁门书院

  雁门书院,位于福建连城县冠豸山。始建于清代。

 

雁飞霄汉三千丈;
门瞰文川几万家。

  • 佚名题雁门书院
 

 

东山草堂

  东山草堂,位于福建连城县冠豸山灵芝峰下。为连城谢氏书院,培育不少人才。其17世谢善祥曾隐居其中,研求理学,有《春秋易简》、《周易撕觉》、《素园偶镇》等理学著作行世。20世谢邦钧在东山草堂执教,遴选拔贡时,林则徐曾为其题赠联:“乔梓联辉推玉笋;埙篪递奏贡金门。”书院于明万历间创建,后部分倒塌。清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东山草堂结构为三进平房庭院。大门横额石刻“东山草堂”为摹朱熹帖书。正厅悬挂《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手书“追步东山”题匾,天井上方瓦檐悬挂民族英雄林则徐题匾“江左风流”。

 

东田石老山辉玉;
宝树枝横凤振毛。

  • 佚名题大门

 

到门唯燕子;
入室有兰荪。

  • 佚名题二门

栽两三枝栖凤竹;
养三五个化龙鱼。

  • 佚名题后门

乔梓联辉推玉笋;
埙篪递奏贡金门。

  • 清代林则徐题东山草堂

其他主要书院简介

  龙山书院 位于福建长汀。始建于宋代,明、清两代因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汀州佃府王延抡置田充费。乾隆十四年(1740)知府曾日瑛拓建,前造正学津梁堂,后增学舍20间。嘉庆二十二年(1817)学政吴椿、知府孙尔准、知县吴应韶重建,增学舍200余间。光绪三十年(1904)三月,与迁善试院合为汀州府中学堂,现为长汀第一中学。

  阳明书院 位于福建上杭。明嘉靖十七年(1558)巡抚王时槐于王守仁(阳明)察院行台旧居建文成公祠,以纪念王替民祈雨事迹。崇祯三年(1630)知县陈正中重修。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知县段献生在察院行台旧址重建阳明书院。嗣后行台毁,书院独存;复由观察使周昌捐俸修葺,并改为义学。后被大水湮没,堂房倾倒,书院全毁。现存阳明祠是清嘉庆年间由邑绅兰桂倡议并由四乡绅民捐资,在书院旧址重建的,较前更为宽敞。现为城东小学。

  文明书院 位于福建连城。原建于明代,以祀邑侯诸公。至清代,邑人因感于“岁科揭榜,发轫初阶,寒士仓忙,喜忧并萃,曷可无资”,改建为书院,取《易经》中“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义而名。各姓捐给田租,每年可收2万斤谷,设新生花红,对中试者给予奖励,叫做“分发花红”。

  豸山书院 位于福建连城。又名五贤书院。清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秦士望建于郊外冠豸山。延名儒童能灵、童积斌等掌教。藏书丰富。经费来源为各姓捐助的田租,每年可收1.5万斤谷。除供膏火外,另有奖金为银币1角、2角、4角不等,并在得奖者的文章首页右上角印上“豸山膏火×角”的字样,以资鼓励。后改为连城豸峰中学并迁入城内。

  道山书院 位于福建永定。原为文馆,专供童生应科举考试之用,每年参加县试和府试的考生须于此集训,复习备考。清宣统元年(1909)改为旧制小学,称道山书院。学制3年。设国文、历史、地理、数学、修身、理科(自然常识),以及每周一课的图画、音乐、体育和手工劳动。每晚排一节自习课。每周休假1天。在校学生还要学封建家礼、书札。并重视书法。主要创办人是王绍经(举人)、廖远航(曾任知县)、陈霭丞等(由陈任校长)。书院仅办学10年,成绩颇佳,名扬远近。先后为黄埔军校、厦门集美学校和龙岩九中输送了一批合格新生。1926年被驻地民团武装自治局烧毁。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遮雾罩冠豸山(9)
题周氏东山草堂
东佳书院诗联赏析
湖南·湘潭书院对联集锦
修竹修身题照
第1447题 对数函数求参数范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