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书院对联集萃

绳正书院

  绳正书院,位于江苏常州。创建于清代。艺术大师刘海粟十三岁时部就读于绳正书院,他就学时年龄虽小,但聪颖好学,多问善辩,能书能画。一次书院举行游艺会,要他作书法表演,他集柳公权《玄秘塔碑》句,即席以颜筋柳骨大书“逢源会委,勇智宏辩”一联,抒发自己的抱负。
 

逢源会委;
勇志宏辉。

  • 当代刘海粟题绳正书院

 

宝晋书院

  宝晋书院,位于江苏丹徒。北固山北麓海岳庵原为宋书法家米芾修行习学之所,内建有宝晋斋。康熙四十四年(1705)圣祖南巡至此,书“宝晋遗踪”额。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贵中孚因其旧址,建为书院,故名“宝晋”。规条仿朱熹《白鹿洞学规》,“所以诱掖高明,亦以预防不肖”。五十年郡守周樽重葺,规模渐增,咸丰三年(1853)毁于战乱。光绪二年(1876)重建,因经费不足,规模远逊于前。

六载守京江,所期寒士欢颜,安得万间广厦;
一庵怀海岳,差幸昔贤遗迹,犹存千古名山。

  • 清代佚名题宝晋书院
  

钟吾书院

  钟吾书院,位于江苏宿迁城北五陵山麓。清道光三年(1823)绅士陆景怡、叶俊嵋等倡捐基地款料,于玉虚观前所建,为当时宿迁最高学府。知县华风皆《书院始记略》:“北枕马陵山,南望洪泽,东襟运河,西带黄河,形胜之美,称于江淮”。为美化环境,随钟吾书院建设同时,栽植了柏树、大叶黄杨、桂花等大量花草树木。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学堂,民国十五年(1926)后,东部改为小学,西部为中学,后历经兵燹,颇有破坏,惟腊梅等建园栽植的花木幸存。如今,由地径4-7厘米23根干组成丛生状,高4.7米,冠幅22平方米,郁郁苍苍,岁岁开花,为在钟吾书院遗址上建立的马陵中学成长、壮大作鉴证。

岱为四岳之宗,自梁父云亭以来,经凫绎龟蒙,磅礴马陵冈上,秀挺三台,应放登山眼孔;
河乃百川并灌,由昆仑积石而下,合汴沂淮泗,逶迤宿预边城,澜回九曲,宜寻学海心源。

  • 佚名题钟吾书院

道南书院

  道南书院,位于江苏武进新塘乡龟山。朝京门内,原有宋杨时讲学故址。绍兴初,知府黄灏立祠纪念。元天顺元年(1328),改为昆陵驿。明正德十四年(1519)知府陈实就昆陵驿旧址建书院,延给事毛宪讲学其中,一时“士子云集”。嘉靖间改为兵备道署。清同治十八年(1869)侍郎沈晖重建,为村社级小型书院。

春和读法,冬旭饮宾,观于乡,知王道易易尔;
淳水讴谣,夫椒弦诵,登其堂,喜诸生彬彬然。

  • 李紫璈题道南书院

多士当收束身心,此是圣域贤关,不徒论文章巧拙;
先儒幸留贻教泽,正须坐风立雪,共猛下刻苦功夫。

  • 清代许棫题道南书院
 

迂志笑孤生,得良友奇书,不负兹风雨深宵,春秋佳日;
高名窃小隐,有拳峰勺水,也当作千寻岳色,万顷湖光。

  • 佚名题道南书院

胡公书院

  胡公书院 位于江苏泰州。原名安定书院,又名泰山书院。北宋教育家胡瑗,泰州人,人称安定先生,生前曾在泰州讲学。宋宝庆二年(1226)知州陈垓在其讲学处创建书院,祀胡瑗。久废。明成化、弘治间屡修移址,嘉靖间重建,其后又增祀范仲淹、岳飞,名曰“泰山”。清乾隆五年(1740)改称“胡公”。咸丰间停课,屋宇荒废。光绪五年(1879)重修。清末改为中学堂。现存蝴蝶厅及胡瑗手植银杏一株。胡瑗的“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理念至今仍被教育界奉为圭臬。

振兴文教;
乐于英才。

  • 佚名题牌坊

 

随铸匡时器;
分方振铎音。

  • 佚名题蝴蝶厅

精忠上仰将军岳;
正学前瞻教授胡。

  • 佚名题蝴蝶厅。将军岳:指岳飞。教授胡:指北宋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胡瑗,他和联明复、石守道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理学三先生”

明体达用;
论秀书升。

  • 佚名题院舍

马洲书院

  马洲书院,位于江苏靖江。清乾隆十年(1745)杨逢泰修旧宅,建正谊书院,因马洲地后属靖江,故名“马洲”。

有水有山,宜桑宜竹,问马洲江南江北;
无尘无俗,尚理尚文,看书院日异日新。

  • 朱根勋题马洲书院
  

选青书院

  选青书院,位于江苏赣榆。清道光十六年(1846),知县彭荣皓募建,招生童肄业其中。光绪十三年(1887),张謇曾应邀主持院务并主修县志。光绪十五年(1889)改为县初等小学堂。

地临齐鲁大区,愿诸生绍述儒林,广为上都培杞梓;
客是江淮男子,笑十载驰骋幕府,又来东海看涛山。

  • 清代张謇题选青书院
  

荷芳书院

  荷芳书院,位于江苏淮阴,原是清代河督靳辅所建清晏园的一部分,园始建于康熙十七年(1678),当时靳驻节清江浦,“凿池种树,以为行馆。”后几经修建,方具园林规模。荷芳书院是清晏园最具特色的建筑,乾隆十五年(1750)兴建。后清晏园面目全非,“唯存荷芳书院”。苏皖边区政府时辟为新华图书馆,后纪念“四·八”遇难烈士,易名为博古图书馆,近年重新翻修,复名“荷芳书院”。
 

名园别有天地;
老树不知岁时。

  • 清代佚名题荷芳书院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茅山书院 位于江苏句容茅山,为北宋六大书院之一。宋天圣二年(1024)处士侯遗始建。先以“自营粮食”取得经费,积10余年。后“知府事王随奏,给田三顷,充书院用”,未久为崇禧观所据。端平中,刘漫塘在三角山重建,不久又废。咸淳七年(1271),徙建于顾龙山麓,内建有先圣庙、大成殿、先贤祠、明诚堂等。先贤祠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张栻、吕祖谦、刘宰等。后改为圆通庵。

  金渊书院 位于江苏溧阳。宋绍兴间知县施祐创建。明宣德间改为都察院行馆,万历间邑人副使卢继志构屋数间,为士子肄业之地,久而圮废,其孙生员卢梦帆修葺佃居。遂废。

  和靖书院 位于江苏苏州。宋绍兴间学者尹和靖曾读书于虎丘云严寺西。嘉定七年(1214)知府陈芾建祠以为纪念。端平二年(1235)提举曹豳始建书院。内有三省、务本、朋来、时习4斋,后历经扩建,有君子堂、藏书堂、曹豳祠、燕居堂等。元初,曾为寺僧所据,田悉夺去。延祐元年(1314)迁至长洲县东乌鹊桥北,后废。明嘉靖二年(1523)知府胡缵宗以龙兴寺为基复建,规模日大,声名日增,后世传之曰苏湖之教。至清光绪间渐废。

  鹤山书院 位于江苏苏州。原为南宋参知歧事魏了翁(学者尊称鹤山先生)之赐第,在南宫坊。端平三年(1236)理宗题“鹤山书院”额。内建有高节堂、事心堂、靖共堂、读易亭等。明宣德间,曾改为巡抚行台,遂迁书院于城东南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巡抚都御电汤斌重修。至光绪时废。

  濂溪书院 位于江苏镇江。原为北宋周濂溪(即周敦颐)读书之所。宋宝祐中郡守徐禀建为书院,“处四方之士”,并祀周敦颐。内有讲堂三,即晞贤堂、立善堂、养心堂;书斋二,即正道斋、德和斋;亭二,即爱莲亭、风光霁月亭。元初,并入鹤林寺。山长徐苏孙再建于黄祐桥南。大德九年(1305)又改置于利涉门内的花山下。后圮。

  淮海书院 位于江苏镇江。宋淳祐中,太常少卿高邮人龚基先倡议创建于北固山凤凰池。因“以居淮士之游学者”而得名。理宗御书“淮海书院”额。元至元中,并入甘露寺。元贞元年(1295)教授黄一龙重建于儒林里。大德年间几经修葺。延祐三年(1316)山长于泰来在院内西北建先贤祠,所祀者“皆淮乡先达及创置书院者”。又建有明伦堂,分为博文、约礼、尊老、育材、明德、达道六斋。至明初,并入县学。嘉靖三年(1524)书院迁至寿邱山麓,原址改为总军府。

  马洲书院 位于江苏泰兴。宋咸淳(1265-1274)中邑人孔子五十二代孙孔元虔创建,后废。明崇祯间陈函辉就迎恩亭址扩建,仍其名。清时孔之后裔改建他地。

  学道书院 位于江苏苏州。原城东北隅为祭祀吴地孔门弟子言偃之所。宋咸淳五年(1269)知府赵顺孙改建于武状元坊北普贤子院故址。后知府黄镛继成之,并“请于朝,匾以学道书院,取‘爱人’、‘易使’之意”。选言氏与先贤之后及民间俊秀教之,内容“以文学列四科”。院内建有燕居殿、师友渊源堂度正己、选贤、问礼、知本四斋。七年知府常懋建先贤祠,“祀颜、曾、思、孟,左次澹台子羽,两序列周、程以下九贤”。元初为豪僧夺,至元间山长祖宗震改创之。元末复为僧夺。明嘉靖二年(1523)知府胡缵宗因景德寺改建,其后几经修葺。三十年由知府金城改为督粮道署,迁书院至社学。

  文会学舍 位于江苏南通。宋嘉定中教授卢端谊创建。明嘉靖中同知舒缨重建。以教童子为主。门左右有塾二,延师2人平旦坐其中。中设堂四:听乐堂设鼓鼙、弓矢等礼乐之器,教鼓节、歌诗、射仪等;书算堂,榜六书书法,每日教一二字、自一至十若干支等名数;句读堂,榜《弟子职》和若干图,教《圣经》、《小学》句读;习礼堂,榜礼图若干,立一师掌之,童子进学即率见先生习升降、拜揖、坐立之节,随授一图,令其通晓,间令晨习。四堂皆略复古业,复于门左右塾以次序出。

  文正书院 位于江苏苏州。宋咸淳十年(1274)知县潜随友城东北禅兴寺桥西建范仲淹祠,拨公田300余亩。元至正六年(1346)廉访佥事赵承僖、总管吴秉彝改祠为书院,不设教官,以范仲淹嫡嗣主之。后几经修整,规模日大。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南巡时题“济时良相”额。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南巡时,书“学醇业广”额,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中重修,后废。

  甫里书院 位于江苏苏州。元至顺中,总管钱光弼因长洲县东唐陆龟蒙故宅建,祀陆龟蒙。元统二年(1334)陆龟蒙裔孙陆德源重加修葺,建龟蒙祠、宣圣燕居殿、明伦堂、大小学两斋,设山长主其教事。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裔孙陆肇域又移建于虎丘山下塘。咸丰十年(1860)毁。

  忠孝书院 位于江苏淮字。明正德十四年(1519)巡抚成英毁城东门尼寺建书院,祀徐积、陆秀夫。设六馆以肄多士。后废。

  养正书院 位于江苏徐州。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主事王应时就旧社仓拓为书院,有育德堂、左右翼书屋、居学轩等建筑。徐邳之士咸肄业于此。后圮。

  节孝书院 

位于江苏淮安。明天顺中建于三里堂。后废。
位于江苏淮安。清同治十年(1871)建于节孝祠内,经费由清淮同善局支给,与淮安府外之明德书院、养蒙书院皆由绅士经理,规制类义学。

  华阳书院 位于江苏句容。明万历四十年(1612)学使熊延弼建。清乾隆六年(1741)知县宋楚望改建于旧学使院知本堂,捐俸延师讲学其中。

  延陵书院 位于江苏常州。清康熙十年(1671)布政使慕天颜、知府骆仲麟建于府城双桂坊季子祠西。关中学者李顺南下应邀讲学于此。道光十八年(1838)知府黄冕重建,不久废。

  安道书院 位于江苏太仓。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巡抚汤斌以邑人陈瑚故居改建。后废。道光十八年(1838)署知州黄冕重建。咸丰间毁。同治八年(1869)知州蒯德模改建。定额取经解生童各16名,古学生童各14名。乡试之年以古学改作经义。每年官师各10课。

  紫阳书院 位于江苏苏州。清康煕五十二年(1713),巡抚都御史张伯行建于府学内尊经阁后,为士子肄业之所,“崇祀朱子其中,颜曰紫阳书院”。康熙御书“节道还淳”匾。雍正三年(1725)江苏布政使鄂尔泰重修,建春风亭,增廓其制,“征七邯之士弦诵其中,间以政暇聚于春风亭,亲与倡和”,一时士风大振。学风亦由讲求心性变为稽古考文,曾汇刻当地绅耆及名士之诗文为《南邦黎献集》。书院订有条规,详细规定学额、教学课程及课时,教学方法除讲授之外,还采取“诸生各列功课簿一本,各将每月所读何书或临某帖逐一注明”的方式,了解学生,以便教学。并实施奖学制度。其所订为学之要有四:①为学必先立志;②为学必先植品;③为学宜先宗经;④读书宜亲师友。乾隆十六年(1751)御书“白鹿遗规”匾。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治十三年(1874)巡抚张树声重建,奏颁御书“通经致用”匾。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课经典策论。先后掌教的著名学者有王峻、沈德潜、钱大昕、俞樾、朱珔、夏同善、冯桂芬等。其中钱大昕原为书院肄业生,晚而掌教16年,且终老于书院。与钱氏同时肄业者尚有王昶、黄鹤侣、左莪及王礼堂、曹习淹等。

  云龙书院 位于江苏徐州。清康熙六十年(1721)淮徐同知孙国瑜建义学,雍正十三年(1735)知府李根云改建书院。乾隆五十三年(1788)淮徐道康基田增其经费。陆续捐置田地共有230多顷。

  游文书院 位于江苏常熟。清康熙末建,原为士子会文之所。雍正三年(1725)粮道杨木植始建为常熟、昭文两县课士书院,定名“游文”。常、昭两县教官为监院。乾隆间顾镇尝主其事。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火。同治间重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常昭小学堂,仍于其中设校士馆,改课策论,每年官院课各10次,仍给膏火。

  玉山书院 位于江苏昆山。原名玉峰书屋,清乾隆八年(1743)苏州知府觉罗雅尔哈善邀昆山知县吴韬、新阳知县姚士林创建于城外。二十三年知县康基田移建城内,改名“玉山”。规制始备。捐置田亩,由邑人经理收息充用。同治九年(1870)知县王定安又拨经古课膏火田。同治初院内设义塾,延阅文师,教读师各1名。

  平江书院 位于江苏苏州。清乾隆八年(1743)知府雅尔哈善于鼓楼坊创建平江学舍和六门义学,以为童蒙读书之地。二十七年(1762)知府李永书并为书院。“凡吴、长、元三县童生邑选士人入院,肄业者诸生亦与焉”,后诸生皆入紫阳书院和正谊书院,于是“专课童生”。道光时,知府额腾伊重修。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水。同治六年(1867)知府荆德模重建于乘鲤坊。光绪二十三年(1897)改章添设西学,改为长洲、元和、吴县三县小学堂。

  天池书院 亦名郁洲书院、敦善书院。位于江苏海州板浦镇(今连云港市西南)。清乾隆十年(1745)盐场所建,专课灶籍子弟。嘉庆三年(1798)移他处,改名“郁洲”。六年移回板浦。道光十七年(1837)运判童濂择地改建,名“敦善”,后为盐场大使借住公馆,仅传题课士。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北盐中学。

  紫琅书院 位于江苏南通。清乾隆十年(1745)知州董权文倡建,因诸生膏火之资无出,未果。三十一年知州沈雯请得巡抚拨田,又率士绅输助,捐置田亩,建讲堂、号舍、楼亭、宾馆庖湢皆具。延浙西名进士吴坦为师。章程一遵苏州平江书院条例,规模始具。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

  安定书院 位于江苏如皋。又名雉水书院。清乾隆十二年(1747)知县赵廷健建。凡才富家贫者资之,月有考,岁二会。并以旧育婴堂为别塾,以义学为附庸课童蒙,俟其长始赴书院受业。道光元年(1821)知县托克托布重修,以如皋为胡瑗故里,更名“安定”。

  龙城书院 位于江苏常州。明万历间知府施观民始建。清乾隆十九年(1754)知府宋楚望移建至城内先贤祠。五十四年学者卢文弨掌教,“从游者极一时之俊”,其教学以识字为先,专经课古,尤重《说文解字》。肄业有成者有李兆洛、臧在东、顾子明等。同治四年(1865)知府札克丹续修。后废。

  朐山书院 位于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州李永书建。未几废。五十三年知州李逢春改建他址,官师以时集生徒课之。嘉庆间因州另建石室书院,改为社学,延诸生之勤笃者为童子师,属学官董事之。

  明道书院 位于江苏泰州。清乾隆四十年(1775)州人程旭捐建义学。四十五年州人程禧改为书院。生童内外附课各12名。岁一甄别,州官、学官主之。院事俱由程氏主之,院长则由本镇绅士公延,多为本州人。嘉庆八年(1803)程熙瑞重建讲堂。

  丽正书院 位于江苏淮海。清乾隆中漕运总督杨锡绂建。肄业生正课32名,副课20名,肄业童正副课各20名。至光绪间历任漕运总督均维持之。经费初多由漕督拨给,存典生息。咸丰间各典毁于兵火。经费不足,改由官田租款内支给。清末改为学堂。

  石室书院 

位于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清嘉庆七年(1802)知州唐仲勉捐廉,率海州、赣榆、沐阳士民输助建院,招1州2邑诸生肄业,分上、中、附、外课,优以膏火,奖以花红,唐亲自主讲。
位于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又称新石室书院。清嘉庆间知州吴增仪捐资另建于原石室书院之西。清末改为中学堂。

  正谊书院 

位于江苏苏州。清嘉庆十年(1805)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志伊建于府学东沧浪亭后。咸丰十年(1860)曾毁于兵乱,不久即由巡抚李鸿章购中由吉巷民居改建。同治十年(1871)巡抚张树声于故址重建,奏颁御书“通经致用”额。书院初以经艺课士,后专课经解古学。冯桂芬主讲时,曾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为学以必先立志、必须植品、宜先宗经、宜亲师友为大要。先后掌教之著名者有吴廷琛、朱珔、翁心存、赵振祚及冯桂芬等。光绪二十三年(1897)改定课章,添设西学。后改为苏州府正谊中学堂。
位于江苏徐州。又名泗上书院、川上书院。清咸丰五年(1855)知县王检心就文庙旧址改建而成,故亦有文庙之称。先后拨官地4700亩作书院义学课试经费。

  师山书院 位于江苏海门。清嘉庆十四年(1809)同知刘平骄建。初课数及额数无定。光绪十二年(1885)定岁官师课各5次,春三月及秋九月开课课生童,官师课膏火奖赏皆由院发给。又有小课,由师主之,兼试经解古学,生童额各10名,但给奖赏无膏火。

  邗阳书院 位于江苏江都。清道光四年(1824)邑人卞萃文、王豫等集资创建于翠屏洲。为里人教授会文之地,凡洲之子弟贫不能就学者延师教之,与官立课士之书院不同。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光绪中里人尹德培、张守业重建。院内有奎星阁和屋6楹。

  淮滨书院 位于江苏泗阳。清道光十七年(1847)知县姚维城于旧泗阳书院废址构屋重建。规制略备。月有斋县2课,由山长、知县分主之。膏奖多寡视录名高下为准。

  勺湖书院 位于江苏山阳(今属淮安)。清乾隆中邑人阮学浩自湖南学政乞养归里后创为课士之所。后毁于水。光绪三年(1877)邑人顾云臣自湖南学政任归,重为修葺,月集生童课文。设经算两塾,课经解用算术、几何,一月1课。正课生童各10名,副课无定额,膏奖由漕运总督善后局拨给,清末改为学堂。

  襟江书院 位于江苏泰兴。清咸丰十年(1860)知县金以诚因旧延令书院规制颇隘、岁久渐圮,费钱1万余缗,新建于学宫东。附建号舍40楹,移县试于此。光绪间知县张兴诗、杨激云先后增建号舍共35楹。

  太平洲书院 位于江苏长江中太平洲上(今属扬中)。清同治五年(1866)由太平厅、泰兴、江都、甘泉、丹徒、丹阳六邑公建。课试由巡道甄别,府县轮课。泰兴出田滩、塌地、岸埂1800多亩,收租钱经为经费。

  尊道书院 位于江苏太仓。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州吴承潞建于邑人陆世仪亭遗址,以祀陆,并移本州安道书院部分肄业生童于此。令各极专经,以日记考其勤惰。光绪十四年(1888)知州莫祥芝改课制义,间以经史杂著。每月立专课二期课内课生童,合课二期兼课外课、随课生。

  学古堂 位于江苏苏州。清光绪十四年(1888)江苏布政使黄彭年创建于沧浪亭可园。学额有内课生18名,外课生不限,课程以经为主,旁及小学、四史、文选、算学等。诸生“每月缴日记册”,由山长详定等次,前列者酌给奖金。三十年改为存古学堂。

  南濡学舍 位于江苏镇江(今属丹徒)。清光绪十八年(1892)知州王仁堪创建。邑人鲍上传董其事,聘宝晋书院山长潘文熊掌教。时宝晋书院课制艺,南濡讲经古,宝晋课试前列者得往南濡读书,月给膏火3000文。

  尚志书院 位于江苏盐城。清光绪十一年(1895)知县刘崇熙创建。先后由邑人和外乡人主讲经史性理时务之学,兼课生徒。院中资给膏火,一时才俊之士多出其中。清末改为学堂。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星八宫飞星歌及顺序√√√
猜谜语大全及答案(精选500题)
倪海厦 天纪 第五课 视频文字版 (米纸护眼)
中女入住各宫表现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元曲释义-25】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30-【与李丰教】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