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东坡书院联萃

  东坡书院,又称“东坡祠堂”,也称“蜀山书院”。座落在宜兴西蜀镇蜀山南麓,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

  苏东坡,名轼,四川眉山人。北宋元丰年间,曾先后三次来到宜兴,对阳羡山水怀有眷恋之情。他看到独山峰峦如黛,清溪萦绕的迷人景色,曾感慨地说“此山似蜀”。他在《桔颂》中声称,要在这里买一小园,种桔三百本以度晚年,并吟有“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之句,后因仕途坎坷,未得如愿以偿。宜兴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将独山改名为“蜀山”,并在东坡讲学处建造“似蜀堂”。

  苏轼所筑书堂其址后入保宁寺。元时寺僧慕苏轼名,复草堂。明弘治间,侍郎沈晖捐赎遗址建苏东坡祠,人称东坡书院,占地三十多亩,讲堂六楹,中立苏轼像,每月朔望讲学。清初渐废。陈维崧曾有“今日紫姑圣女,喧村赛画鼓明妆,残碑在,犹怜野草渐没古祠堂”之叹。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道士蒋普捐资修整,恢复旧观。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奉巡抚陈宏谋檄,迁师课士。三十三年因肄业者畏东溪之险,遂迁入城,“借尊经阁、明伦堂居之”。后废。四十六年(1781)宜兴知县袁知和、荆溪知县马世观在会真庵旁增建,嘉庆元年(1796)改名阳羡书院。后毁于咸丰太平军之役,同治八年重建,光绪八年再修,每逢东坡诞辰举行纪念活动。1983年,丁蜀镇政府再修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屋宇四进,总面积一千多平方米。书院前有小河名“书院浜”。大门上有舒同所书“东坡书院”额,进门一条砖石甬道,左坡有“石牛池”,内有怪石如石牛,两旁为“砚池”。左新建有碑廊,陈列历代碑刻。第一进,面阔七间,前左右有石鼓墩。西面二间保存匾额三块:一为清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周家楣手书“东坡买田处”,二为清浙江巡抚任道榕手书“讲堂”,三为清道光江宁布政使杨能格手书“似蜀堂”;第一进与第二进倚东墙有屋二间,栋梁窗格较讲究。第二进是主建筑,七间。上悬三块匾额,是第一进三块匾的复制品。大厅宽畅,可容三、四百人。檐下斗拱,东西枋上雕云鹤、花草,中枋刻人物画像,中间神座,朱漆贴金,出于名匠之手。正面墙上嵌碑刻七块,皆清代重修书院碑刻。东边是三间二层楼房,西面二间是“湖山拱秀厅”。第三进天井的东西各有侧室三间。第三进建筑古朴,前部原为“讲堂”,后部名“似蜀堂”。由此上行,地势渐高,登上石级可上最后一进。第四进原是七间楼房,登楼可见市镇全景和太湖远景,楼早已焚毁,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建,建国后曾加以修葺。

登州去后,萧瑟蓬莱,念先生五日匆匆,祠宇曾留瀛海上;
临汝归来,徘徊阳羡,叹居士一心恋恋,神魂永托蜀山间。

  • 清代鞠屿题讲堂

气节如山,千秋仰止宫墙近;
文章似海,百代渊源俎豆馨。

  • 清代班联题讲堂

何必木奴千头,但楚颂亭成,香满洞庭皆逸兴;
本无郭田二顷,况荆溪船入,山怀西蜀即前缘。

  • 清代唐仲冕题讲堂

名士合买名山,想当年茶灶诗龛留佛榻;
胜友斯成盛会,欣此日花香鸟语读书声。

  • 清代张绶祖题讲堂

胜地此登临,环来西蜀名山,经数百年毓秀钟灵积厚,蔚荆溪人物;
闻风并兴起,缅想东坡遗绎,愿二三子和声鸣盛壮观,宗苏海文章。

  • 清代高长绅题讲堂

生气足千秋,溯兰曹载笔,玉罢延英,仰惟河岳星精,旷代自惭称后进;
壮游曾万里,记剑阁登高,锦江濯秀,探遍峨眉风景,蜀山还喜在吾乡。

  • 清代周小棠题讲堂
 

先有薄田给饘粥;
敢期择地望桑榆。

  • 清代陈经题飨堂

道衍二程无异学;
理宗一贯有真传。

  • 李玫题道南祠

挹先生趣,可医吾俗;
对此面山,有如水清。

  • 清代张绶组题西庑

事去物无象;
神超兴有余。

  • 清代张绶祖题后楼

玉女铜官,溪山无恙,七百年毓秀钟灵,尽是东坡桃李;
鹅湖鹿洞,文字有缘,六千里寻幽选胜,依然西蜀峨眉。

  • 清代任道镕题院舍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和宜兴紫砂壶不得不说的故事
中华名胜对联·江苏(11)宜兴
宜兴东坡书院
苏东坡与东坡书院
【觅苏记】宜兴东坡书院:买田之地(下)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