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成课堂教学节奏的八条途径

1、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形成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述,既能保持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又能在细节问题处理上,做到具体生动,形象鲜明,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教者的语言节奏与学生的生理及思维节奏合拍,使学生能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有的教师语言一贯低沉和慢长,有的则一贯地高昂和短促,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学生的精神疲劳,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语言修养问题。可以这样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故语言修养的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有位教师对这个问题说得十分贴切和深刻,他讲:听觉是人的高级的审美感觉之一。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准确、明晰,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在语调上要谦逊温和,抑扬顿挫;在速度上要缓急有致,张驰有度;在风格上要刚柔相济,或庄或谐,或侃侃而谈,如唠家常,或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2、通过教师的神、情、行、态的变化来形成教学节奏。

神,在此是指教师的精神状态、神采。情,是指教师的表情、情调。行,是指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学动作。态,是指教师的教仪、教态。

教师处于课堂注意的中心,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影响,在多数情况下,神、情、行、态只是无声的因素、非语言性的因素。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同菜肴的调味品和作料,“此时无声胜有声”。充分运用这些无声因素,使之成为非语言性的教学表达方式,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

3、通过课堂的教学程序来形成节奏。

一切协调、平衡、均匀、律动,并带有规律性等因素,都可以称之为节奏。因此,教学节奏还应该包括课堂结构的布局,对教学内容的剪裁与设计等。有人说得好:首先,要使全课的结构严谨,忌“松”忌“散”;其次要注意设置波澜,忌“平”忌“淡”;再次,还应注意留下“空白”,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忌“直”忌“浅”。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随着教师的引导,时停时续,时而凝神静思,时而跃跃欲试,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互相质辩。这样,才能构成课堂教学的时起时伏、动静相济、疏密相间、繁简得当、快慢相宜、手脑并用、紧凑凝炼的教学格调。

4、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来形成教学节奏。

一节课总有其开始部分、进行部分、结束部分,这是一节课的自然划分。在这三部分里都展开何种内容,进行何种活动,采取何种方法,以及这三部分之间的照应、联合和转换,也属于教学节奏的范畴。拿方法来说,一节课怎样开始?是开门见山,还是曲径通幽;一节课如何进行?是层层剥笋,还是单刀直入;一节课怎样结束?是峰路转,还是水到渠成。这里总有许多教学策略可供选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性,就能形成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教学节奏。

5、通过教学情境、教学气氛的创设来形成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内在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种变化可称之为内部节奏。教学情境、教学气氛正是这种内部节奏的现表和反映。不管教师或学生是否意识到,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和气氛中进行的。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以及学生间的思想感情上又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形成心理上的互助。教学情境,教学气氛使教学过程充满了感情色彩,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心理体验。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气氛,使之形成有机的变化,就会成为促进教学的适宜节奏。

6、快与慢的调整。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里,信息来源广,信息量大,信息传递迅速,这就必然要求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并要求提高对信息鉴别、选择和加工的能力。因此有人提出:“当我们从我们所能理解的最大的单位开始的时候,我们学习得最好。”这就从整体上阐明了,教学的节奏要适当加快,所以教学节奏中的快与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包含着教学内容的多与少。赞可夫在谈到传统教学的缺点时曾指出:一是教学内容十分贫乏,学生的知识面太窄,见闻太少;二是教学进度太慢,过分强调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以至学生的发展往往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在教学中克服拖沓,达到精炼,这是我们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一目标也不是单纯靠追求快节奏就能奏效的。现代生活,包括现代教学活动的节奏,那就不是社会(教学)生活,而是机器转动,不是活人,而是机器人。这就是说,该快就快,该慢就慢,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结合。例如,刚接一个教学班,开始就不妨把速度放慢点,让师生有一个互相熟悉的过程,一旦相互熟悉或相互适应后,就可加快进度;又例如,在教学基本概念和法则时可放慢速度,但如果在教学基本概念和法则本身的同时,能把后面的某些内容提早进行渗透的话,那么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就能加快了。局部的慢,整体的快,这也是一条基本经验。

7、重复和变化。

教学节奏本身体现了重复与变化的同时存在。重复可使教学得到统一和巩固,变化可增加新的因素,造成对比,推动教学活动继续发展。

我们所说的重复,是允许的或必要的重复,而不是体现传统教学法的那种“多余的重复”或“机械的重复”。

我们所主张的变化,是在重复基础上的变化,而不是无休止地变化。我们要克服那种变式,订正,再变式,再订正……搞得学生无所适从,对巩固基本规律知识无所帮助的那种为变化而变化的不良倾向。

重复与变化不是绝对的,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往往是变化中有重复,重复中有变化。重复可长可短,变化可大可小,但所有的重复与变化,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决不能为重复而重复,为变化而变化。

8、连贯与停顿。

教学节奏中的连贯性,一方面体现在课堂结构上的严谨和有层次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教师语言的叙述上,特别是要在小段间的自然转折上,应做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让学生听来感到自然流畅,轻松自如,没有“断层”的痕迹,以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与一致性。

在强调教学连贯性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停顿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一节课中有停顿,这种停顿,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消化新的内容,并允许学生议论或提出质疑。这种停顿,对差生显得格外必要,因为他们连续思维的时间不能维持过长,并且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得比较慢。所以适当的教学停顿,有利于逐步培养差生掌握知识的自信心,使新的教学内容能得到他们思想上的认可。一个单元内(后)也应有停顿,这种停顿,是在学习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的教学过程之后,来一个相对的静止,让学生回顾或整理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或教材中的逻辑联系,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这些知识点能建立彼此多方面的联系,以利于他们能系统地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总之,教学进度的适宜性,教学内容重复的科学性和变化中的艺术性,课堂结构及语言的连结性,以及教学停顿的必要性,是教学节奏中的几个要素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在上述几个方面自觉地锻炼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节奏上的特色,能给学生以鲜明的节奏感、乐感或美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
课堂教学中的九种节奏调节方法
《走在教育边上》修订整编版——课堂
教研杂记:课堂学一招
教师如何提高业务能力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做到四个必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