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行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束缚

我听说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个人他在上高中时,参加了一次建筑创意设计大赛,并获得了特等奖。高中毕业后,他如愿地考上了某建筑学院,在大学期间,他学习了关于建筑设计方面的很多理论,可他的建筑设计课程结业成绩只是个中等。这个事例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为什么这位很有建筑设计天赋的学生,接受正规的、专业的学习之后,就没有设计灵感了呢?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等教育,对学生来说规范的东西、约束的东西太多,没有思想的放飞,没有心灵的自由,更没有创造的机会。

就拿现在的基础教育来说吧,在教师眼里,“听话”就是好学生,在校长眼里,管理得“严”就是好教师,在社会群众眼里,“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所以,学校制度,学校文化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等都是为了考试,考试成绩上不来,人们就会认为,是因为学生不听话,是因为教师不严格,是因为学校管理有问题。人们都是这样的一种教育价值观,谁还敢有半点松懈?于是,学校里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戒备森严的气象,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点对象,学校往往是重兵把守,任何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们所有思想都得符合学校的要求,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得受到纪律的约束,再加上我们的“平面式”的课堂教学,“应试性”的评价标准,学生有个性、有激情、有思想、有创造力,那才叫怪呢!

美国心理学家陶兰斯认为创造力高的儿童有三种特征:顽皮、淘气、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有时逾越常规;处世待人不固执、比较幽默、带有嬉戏。恰恰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允许学生有这方面的特征,所以,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不高人们就不再奇怪了。

基础教育是创新精神养成之所,是创造能力生成的摇篮,是为创新人才奠基的阶段。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改革我们的功利的评价体系、管制型的学校文化,我们要确立符合人性规律的教育价值取向,要更多地给学生们想的自由、说的自由、做的自由,给他们以机会、场所和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怀疑和批判精神,教会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才能有所作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造力来自于宽松与自由
英国小学教育考察报告
我们的教育正在伤害孩子的创造力
解放的教育和教育的解放
南戴河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AT】王小工: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