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鲧禹治水》教后感

    《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课文有些句子句式整齐,易于朗读,读起来朗朗上口。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大禹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整节课在以朗读为主,辅之以古今生活对照,并安排与课文人物对话,在课文中几进几出,大禹这一形象赫然屹立在课堂、学生心中。

    一、调动生活经验,古今对照。

在朗读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想象从影视资料中看到的洪水泛滥的情景,再对照语言文字朗读,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印象深刻。此自然段句式整齐,“淹没了……,冲倒了……”洪水的肆无忌惮、滔滔不绝在文字中体现,在朗读中尽显。

    “吃尽了……,走遍了……”,让学生联想,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说话训练,并引导学生背出《青蛙看海》中的句子:累了就……渴了就……,暗示学生要把学过的词句运用到实践中。

    “挖通了……,劈开了……”引导学生对照现代的工具,从而对大禹治水的辛苦、工程的浩大的体会便水到渠成。

    二、进行角色对话,走进内心。

    课堂中,我安排了三次角色对话:一次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时,我以百姓的身份问“大禹”:您为什么不回家看一看?难道你不想自己的儿子、妻子吗?从而引出“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为公”等词语;第二次是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感激大禹的对话,这次对话我出示提示语:老百姓紧紧握住大禹的手,热泪盈眶:“______________”;老百姓紧紧拥抱大禹,泪流满面:“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儿子问别人:“你知道我的父亲吗?”但是学生在对话时语句不够具体,因此,我因势利导,以填空的形式:你的父亲是个___________,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__________________;是他________________。尽管学生不知道这是排比句,但是他们的直觉会告诉他们,这样说蛮好,在平时的说话、写话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模仿这种句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的语言、思维就是在这点滴训练中得以提升、拔节,积水成渊,我相信每次的精心设计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禹治水》课文
15《大禹治水》
运用课文语言练习讲述故事:部编本小学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实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禹治水》朗读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