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开课的实与虚

公开课是公开展示给大家看的课。根据所上公开课的不同目的,一般把它分为示范性的公开课、汇报性公开课和探究性公开课等不同类型。但无论何种类型的公开课都要体现真实性、目的性、个性化、创新性等特征。

一、关于公开课的“实”

实就是真实,就是在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流程上是属于常态的,即不掺杂有失教学自然形态的虚假,在课堂教学内容与结构上不妨着意设计但又是浑成天然的。真实的公开课要以“自然、实用、有效”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在真实中展示教学过程,让听课者在真实中得到某种启示。

请看这样一节语文名师的公开课:上课导语过后就是知识的巩固,找三名学生到黑板上听写生字词,然后是师生共同讨论是非并矫正,用时近7分钟;接下来就是读课文,分组读、全班齐读、个人表演读,用时近11分钟;第三步是看书做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问题,明确正确答案,用时近13分钟;第四步是拓展训练,用时近10分钟;最后是小结。

公开课后的研讨会上,执教者和评课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节课重在落实一个“实”字,是对目前新课标下“花哨”教学的一种批判;是语文教学应回归自然,回归本位的一种宣言。笔者不敢苟同于这种意见,认为这节课有点“实”过了头,实得有些“俗”,有些“浅薄”,有些“陈旧”。

说其“俗” 和“浅薄”,是指教学设计无个性化特征。不可否认,字词检查、朗诵训练、读书做题等环节确属常态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运用频率最高的方式方法。但它毕竟是谁都会用,谁都必用,谁都常用的手段,无须名师以公开课的形式来引领。

新课改要求每位教师从指令型课程与教学的单一执行者转变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这使教师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风貌成为一种必然的教学趋势。那么要从哪些方面体现个性化特征呢?

第一,教学思路个性化。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要找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个教学“突破口”,教师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形成优良个性。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博采众家之长。

第二,教学方法的个性化。一是个别化,是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创造能力;二是多样化,是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从学生、教材、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在一定教学策略指导下,以一种方法为主,融合多种方法,形成一种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案。

从上述这两个角度上看,本节课很显然存在着教学思路平庸化、教学方法单一化等缺点。由于这两个缺点也就影响了这节课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只是在教学语言、板书、驾驭课堂等的个性化方面是值得称道的。教学语言准确、规范且富有逻辑性、系统性、情感性和艺术性,板书美观、大方等,这也充分体现了教者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说其“陈旧”,是指教学设计老套无创新性特征。创新性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以“创设情境、活动探究、展示交流、反思评价”的方式来展开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活动的组织和展开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一个“趣”字,最终落实到一个“创”字。

创新性教学表现为:

第一,学习目标新。要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教学。教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突出一两点,不计其所余,只有目标新,才能吸引学生去控制、管理自己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依靠兴趣和自控力来展开探索活动。

第二,学习方法新。在自主、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看到问题的不同层次和侧面,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教学手段新。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进入课堂必然会引起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的变革。教师要关注现代技术发展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把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使学生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从上述这三个角度上看,本节课很显然存在着教学目标的高、大、全和学习方法不够新颖等缺点。值得肯定的是:教学手段还是比较新的,教学环节设计紧凑,学生活动量大等。

二、关于公开课的“虚”

再看这样一节语文名师公开课:课前印发三篇各2000字左右的文章,人手一份。教师在导语切入新知识的学习后,便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就这三篇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一节课下来,师生紧紧张张、忙忙碌碌、气喘吁吁……

公开课后的研讨会上,执教者对这节课的阐释是“探索阅读教学的新途径”。许多听课者也随声附和。笔者并不敢苟同这种意见,认为这节课有点“虚”过了头,虚得有些“假”,有些“做作”,有些“飘浮”。

这里笔者所说的“虚”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虚假”,公开课弄虚作假的现象通常有:1授课内容的造假,即让学生把所要学的内容作预习,把课堂上所要发问的问题包括答案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背熟,甚至要问到哪些学生(一般是成绩好的学生)都提前向他们打招呼等,这样,教师上课时效果是特别的2授课方法的造假,即教师平时上课总是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但只要是公开课,千篇一律的情况是满堂自学、合作学,满堂问的“辅导式”教学3授课对象的造假,即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同年级中挑选好的学生,或者挑选成绩好的班级来上公开课,而把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和学生剔除。本节课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形式的造假。而是一种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式平时根本就不会有教者这样做的彻头彻尾的“虚无缥缈”。比较阅读的训练方式并不是不可行、不实用,但在阅读量、问题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要设计适中(本节课属于设计失当),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出发点,切忌华而不实。

“虚”的第二个含义是“务虚”。即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假如本节课从这个角度来评说,那么,这种“务虚”也应该是教者本人已经探索或正在探索的有一定成效的或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一定前途的方式方法。但连教者也坦言,她以前也没有这样做过,这次是纯属探讨。

超前的意识、先进而实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崇高目标。追求这种目标所采取的一切“务虚”行动都是必要的,都是需要大力提倡和大肆宣扬的,因为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但这种“务虚”必须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并且是可行的,能够给人们的教育教学探索指明前进方向的东西;必须要以“实”为起点来思考和设计,还要以“实”为终极目标来实施。

虽然以前或现在我们根本没有或没有经常的如此“务虚”,但这种“务虚”可能是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大势所趋,可能是引领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潮流,那么这种“虚”就可通过努力来达到“实”的目的。本节课不属于这种“务虚”的范畴,因为它既无“本”的依托,又无生存发展的可行性预测和现实条件。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飘浮”物,作秀之味浓烈。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实”和“虚”,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公开课如何把握“实”和“虚”,才能有利于教师的发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思考的问题。前者且不说,单就后者的课堂教学公开课而言,笔者以为:教学公开课的“实”为双脚,“虚”为翅膀,有双脚才能走路,有翅膀才能飞向更广阔、更遥远的天空。虚实结合、相依相生才能天地通行。既有现实的自然、实用和实效,又能引领时代新潮流的教学公开课才是一流的公开课!

本文曾在《天津教育》(2009年第2期)、《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讯》(2009年第6期)、《教师报》(2009719日)上刊登

    本文收录在我的专著《教育的是是非非》中,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f917700102dz7p.html敬请大家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开课《明确问题》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体育公开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含案例分析
老胡观点:一线教师公开课的五大误区
预设与生成
2019教师招聘:课堂教学技能之结课技能
水平四:《立定跳远》教学设计与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