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也应该留下自己的作品

教师也应该留下自己的作品

一个平常的教师,把一批批的学生从自己手上送走,可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同行的羡慕、家长的赞美、学生的感激,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东西都会烟消云散,等到离开这个岗位,似乎在这个历史长河里总是少一点东西。

有人问我,你每天写一篇文章图啥,曾几何时,自己也有些顾虑,但是命运决定于性格,依旧还是坚持写点东西。

也不知是谁写的一篇文章,题目非常新颖,《让学生的作业作品起来》,细读一下,还真的有那么回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完全可以把孩子的绝大多数作业收集起来,从而形成一部部作品,进而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习。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好的展示平台,我很幸运,有一届学生,从初一带到初三,中间没有进行重新地分班,可以尽情地设计一些长期作业,并集结成册,这些作品成了自己的最爱。

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成果,一旦有了表现形式,那是非常满足的。一个老师,他写了老半天的论文,终于有某报纸刊物登载了,自然会非常地高兴。可惜的是,大伙都很忙,似乎老是忘记收集自己的思绪,整日里忙于备课、处理孩子的作业以及学生之间发生的大小是非,你让他写点东西,那比登天还要难。

许多伟大的学术权威,他们的劳动成果就是一个个上课的讲义,只不过碰上了一群有上进心的学生或者好友同仁们,比如木心老师,他的一些学术成果就是陈丹青先生撰写的笔记,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就是在大学上课时自己使用的讲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伟大的学术权威,有时在无意中成就了自己的天地。

我们只要是有良心的教师,都会认真地钻研教材,都会充分地接触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困惑,也会享受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这些东西,如果不随时记下来,那只能如闪电一般,瞬息没有了踪影,这对于教育的良性延续显然没有好处。

每每跟一些有经验的老师闲谈,他们都会讲许许多多的教育故事,我总会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回家之后,赶紧记录下来,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能够把这些伟大而平凡的教育工作者记录于自己的笔下,以便未来的同行们能够了解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路。

教育需要星火传承,如果人人都另起炉灶,那无疑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其实,每个新的教育工作者,都希望从老一辈的同行那里获得一些理论与实践的东西,可惜的是,一个时代,能够做有心人的都是少之又少,有一些人,他一开始也注意这样做,一旦自己成了世俗社会分封的荣誉冲昏头脑,也就不愿意在坐冷板凳,写一些一生教育的东西。

我们都非常羡慕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最为值得称道的是自己拥有一个善良的心,总是做教育的有心人,不断地坚持记录自己的事业。在先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非常感人或者值得深思的故事,没有什么大的理论,只有普普通通的说辞,但是后辈们却跨越国籍能够认同这位教育家的思想,无形中给新的教育提供了方便。

我一直在想,教育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专家们的事儿,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仅仅有专家们的理论,没有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总结,一切都会显得那么地不伦不类。许多报刊杂志上都刊登了一些想评职称老师的论文,几乎非常一致地推荐经验和做法,很少见到自己失败的经历,按常理推断,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失败或困惑,只不过因为尴尬不愿意说出来而已,这样的认识论不利于整个教育体系的良性发展。

教育是理想与现实和谐发展的重要平台,关乎每个新人的健康成长,马虎不得,作为每个过来人或者正在行进中的教师,没有理由不客观地认识或记录自己的教育行为,这对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或者自己未来的工作,都会有帮助,毕竟人的记忆有限,总会选择一些好的留下来,把不好的教训快速忘记,从而反反复复犯同一种错误,这是教师本身的悲哀。

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收集成一个个成长作品,但是希望更多的人成为书写作品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春天才会更有魅力!(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做一个“走心”的教师
我以我心爱祖国 我以我行报祖国(张晓红)
教师成长小故事
班主任怎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育,不应过分追求戏剧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