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构建教研共同体
·

伏天是不同,地上如同点火,灼烧得脊背有痛感。这一天偎在家里,这是暑假里清闲下来的第一天。没有外事扰,可以思考几个问题,写了几篇短文。

师大张明琪师来电话,交流关于新时期教研工作中的听评课问题。与他多共鸣。

他说,目前教研工作难做,在于教研员的多角色规定,以及角色的边缘化特点。

教研员是教师吗?不是。教研员是专业研究人员吗?不是。教研员是教学管理人员吗?不是。教研员在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边缘,是一个边缘化的角色。通俗地说,教研员是个边缘人,在教师眼里他不是教师,在专业研究人员眼里他也不是研究员,在教学管理者眼里他也不是管理干部。

教研员不能被认同,又没有独立存在的空间。他与所处岗位一样,在各个方面都与上述人员存在职业交叉,即做与他们相同的工作。他要成为全知全能的人,即他要成为优秀教师,有研究专长,追踪学科教学前沿,又要具有教学引领作用,成为教师的教师。

这种高端与全面担负的责任,与目前教研员的专业能力,构成不可调和的严重矛盾。所以,你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教研员作为教师圈子里的公众人物的各样不足。这个表现不足常常不应该是由教研员的个体可以承担责任的。如在推进课改进入攻坚阶段后,通常的宣讲已经失去说服力,教师期待切实有效的办法,又能与现实生态相适应,这显然是高端研究不能做的,也是基层教师做不了的。那么大众期待教研员来弥补这个研究和行动的缺位。基于理论的教学可行性研究,体现为如何把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是技术化研究,也是最为吃力的活儿。客观来说,能担负这个责任的教研员非常稀有。

基于这种境遇判断,教研员与教师、专业研究人员不同,他不应该以个体行动来推进工作。即教研员的个体行为无疑被教师大众理解为一种引领性的发言,这是要担负更大责任的。在这个背景下,教研员的教研中的失言或失当,自然会被舆论放大,于是他的影响力会被削弱。于是,一些教研员的口碑不好,有负面性影响,而且其专业能力不被更多教师信服。

如此,教研员的强力影响和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干预,会在现实中被干扰,难于实现转化效益。

基于此,未来教研事业的发展正在走出单兵作战的时代,即教研员的个体影响未必适应大众期待,如此条件下更有必要构建教研共同体。也就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旗帜下,应该汇集一批有教育理想,有职业发展追求的人,教研员作为召集人,要凝聚这些汇聚者的心力,共同建立教学实践中的协商、会诊机制。

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三级教研体系:以省市为教研的第一层级,下面有区县一集教研部门,在学校也有学科教研组,这是教研的基本层。我们通称之为三级教研网。在天津教研室,最早提出过三级网络、中心辐射、区域联系的工作思路。

在课程改革推进中,强调基于校本的研究,教研员的工作也在发生重心下移,即一个优秀的教研员必须依托于校本研究,在校本研究的协商和共建中,形成研究共同体,具体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专业提升。

教研员的工作价值只有在最基层的学校和最普通的课堂才能显现出来。

教研员是未来建立教研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教研员也最有可能构建以专业研究为目的的一个团队,形成教学实践中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教学研究与推介的实践中,名师工作室和工作坊这种新机制,被重视和得到推广。北京基教研中心成立了吴正宪和李卫东的名师工作坊。这种教研员的工作坊机制,对于发挥教研员的教学引领作用还是行之有效的。

天津的教研在教师中的影响力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与教研员比较沉底,深入学校和贴近教师,着力于提供指导和服务有关。可是,这种基层关注和服务,占用了教研员的较多精力,他们用于学术的时间比较少,在基本层,教研员不能拿出有说服力的科研成果,即在研究的高端,教研员的缺陷是明显的。

正是基于这种反思,构建以专题研究为目的的长期合作研究共同体,更加有必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网络教研运行模式及其实践策略探究
走向专业共同体: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价值回归
开发BLOG教育功能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图)
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共同体引领学校教研文化
循证教研:指向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教研转型||吴雨宸,宋萑,徐兴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