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的山月——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
                             川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凭借着自己“想落天外”的丰富想象力,将种种豪迈、忧郁、苦闷、忧愁的情绪融入诗中,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诗的意象。特别是他的记游诗,如行云流水般的舒卷自如,诚如他自己所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峨眉山月歌》,就是他记游诗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是在清溪舟中所见的夜景。诗人从“峨眉山月”起笔,以“秋”点明了远游的时令,同时极自然地渲染了月色的皎洁之美,而“月”之“半轮”,又隐含着青山吐月的幽美境界。“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的笔触自上而下,“入”与“流”描摹的是月亮的动态,展示出来的是月映清流的空灵。此时此刻,仰观山上之秋月,俯视江中之月影。秋月悬空,融融有情;月影随波,依依有韵。而此景所触发的又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明月”是李白诗中的常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等,而诗中的“明月”又是与“思”、“愁”融于一体。见月不见人,于是,“思君不见” 引发出来的意蕴也就极为耐人寻味: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而所“思”之“君”不也是如此?这该是一种人生的大无奈,也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

    古人写诗极讲究修词,以为作品中使用过多的名词,会有堆砌、累赘之嫌。而《峨眉山月歌》一诗,连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渐次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读起来流畅而自然;融入这一行程中的诗人情感的色彩,也极为深沉而浓郁,这在数以万计的唐人绝句中是绝无仅有的。“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前人王麟洲的评语极为中肯。其原因就在于,诗境中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而这一形象里又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思念之情,可谓“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只有将千里长江纳入胸襟的李白,才能如此自如地创造出这样阔大而优美的艺术形象。

    李白写诗从不甘于搜索枯肠,句斟字酌,而是凭着自己的心性任情高歌,让想象自由地在广袤的时空里随意驰骋,而正是他的这份率直,唱出了“诗仙”的美誉。 

    由此,这千年的山月,也就朗照在我们的心里了。


    附: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鉴赏《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诗鉴赏
247 唐诗解读——李白之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唐朝李白诗)
李白离开家乡时,明月陪伴着他的身影,所以李白将月亮写进诗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