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写作入门(一)
    以前在我看有些朋友的文章中就是在这方面做得不好,         

    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在一篇散文中达到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固然不是一件唾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和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最关键的。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的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解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和思考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者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        


    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所以作者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我们所熟悉的散文作家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        


   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者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者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一个散文作家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如他所写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从正反两方面的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所以说,散文由于它是一种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由于它选材范围的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的轻捷灵便,反映现实的迅速及时,所以它的构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散文的构思,在此大家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即作者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 。构思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 。        


    所谓“意在笔先”说的就是下笔前必须经过周密的构思。这些大家可能比我更清楚 。这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所必备的条件,也是散文创作的最高境界 。大致说来,散文的构思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作者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去选取题材         
  二是作者要善于挖掘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         
  三是在全文中要有一条明确的线索贯穿始终,使脉络井然、层次分明。尤其第三点最重要         

手可得的事,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散文的构思力图精、新、巧,这种创作的目标可以作为作者构思散文的具体抓手。        


   所谓精,即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的材料,纵然涉及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但务必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使塑造的艺术形象能达到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程度。如散文作家曹正文先生写的《不谢的红枫》(以下简称《枫》),从古今众多有关枫叶的材料中撷取了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吟咏霜叶的千古绝唱。从我国以红枫为特色的旅游景点中选择了苏州的天平山、南京的栖霞山、北京的香山作为材料,其中香山红叶则是名闻遐迩,驰名中外。曹先生的选材可谓精矣。        


   谓构思的新,即散文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要有新意,给人以启迪。古代文人都是很讲究这一点的。韩愈也说过:“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意为:别人已经说过的意思、语言务必除去,否则就成为“剽贼”。        


    袁枚引用了前人论述说:“肖子显云:‘若无新变,不能代雄。’陆放翁曰:‘文章切忌参死句。’黄山谷曰:‘文章切忌随人后。’皆金针度人语。”(《随园诗话》)所以古人写的名篇,“意必己出”,很少有雷同、“撞车”者。拾前人之“牙慧”,随古人之“脚跟”者,恐怕只能属“腐儒”、“文匠”之列,他们的文章也很难流传至今。        


     吟咏红枫的诗文,前人已不少,杜牧赞颂红枫的红艳,使人回味无穷。杨朔的散文《香山红叶》赞颂老向导“越到老秋越红”,解放前受的苦越多,解放后为党工作的干劲越大。而曹先生的《枫》另辟蹊径,赞颂了枫叶的会变色的特点。 “春绿夏黄,入秋才变红变紫”,枫叶一生中绝非单色调,绝非一成不变,它能随季节而变换颜色,成为季节变化的“晴雨表”。《枫》又赞颂了红枫经得起品味耐久的精神,“众芳摇落不复见,唯有红枫永相伴”,歌颂了红枫“神韵永存”的可贵之处。立意可谓新矣。在此文中曹先生并不否定前人吟咏红枫之立意,而是选择了新的角度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对同一个事物,观察的“方位”、“角度”一变,它就往往会呈现一种新的面貌。真是移步换景,气象万千,各有其妙。这就告诉我们:要想使文章有新意,不妨换个角度。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更不能照猫画虎,每人应有每人的独特方法。但讲究构思,则是对我们每一个作者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关于散文的构思,今天就讲到这里,主要还是要靠大家在习作中自己去领会。以后有时间再跟大家讲讲散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那什么叫做散文呢? 在次之前我曾经编辑了一个帖子, 也许有些朋友看过了也许有的没看过,在次我再找出来给大家 。看过的就当温故而知新,没看过的就看一看,了解了解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散文写作的技巧及方法
散文写作技巧
和讯朋友圈:写作基础知识
谈联想思维在写作构思中的应用
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呢
叙事散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