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诗创作的探秘】(三)
三、语美:
   一件诗词作品,语言是载体,要靠语言表达好,作到最确切的达意,最生动的传神,言简而意赅。因此在诗词语言上要讲究,要自然天成,妙语迭出,气韵绵长,意境盎然。清·吴乔说:“诗固贵意,而意犹不足以尽诗一诗亦无他,情深词婉而已”。盖诗不仅要意好,还要语言好。如写散文一样,描写绘声绘色;抒情情真意切;叙事娓娓动听;议论精辟简洁,令人百读不厌。简言之,诗词语言要通俗,诙谐、凝炼、精粹。于沙先生指出:“作为诗语,必须具备美质:即精炼美、生动美、弹性美、荒唐美、神采美和陌生美,而且应渗进诗的趣味,如画趣、戏趣、理趣、谐趣、童趣等等”。值得我们深钻领悟。著名诗人丁芒先生说得好,作诗要过三关:“语意关、语音关、语气关”。

  语言美的体现,并不是单纯将美丽辞藻和形容词作些堆砌,而是要谋篇好,修辞好,造句工,用字准,“下字贵响,造语贵圆”。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说:“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这就告诉我们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破除桎梏,抖落陈言,法古熔今,自铸伟辞,提炼鲜活的语言,熔铸出生动的意象意境。中国诗论家有的说:“字无雅俗,各适其位。适者则好,不适则非。”薛雪则说:“用前人字句,不可并意用之。语陈而意新,语同而意异,则前人之字句,即吾之字句也。若蹈前人之意,虽字句稍异,仍是前人之作,嚼饭喂人,有何趣味?”“能以陈言而发新意,才是大雄。”(《一瓢诗话》)笔者认为,要想语言美,至少须从以下诸方面注意:

生动形象:
    诗词语言,切忌呆板,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朴实无华,不可过分雕饰,更不要公式化、概念化、喊政治口号。
请读宋·苏轼题庐山《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有人评是“形象、含蓄、理趣俱备”的好诗。

明·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动、有趣。
  
谢宠《黄果树瀑布》:
莫道山高路不平,凌空一跌竟成名,
兴云早蓄江湖志,作雨终怀大海情。
低处何如高处好,出山难比在山清。
三梯九级从容下,更挟风雷万里行。
写得自然、形象。

谭笑《蛙》:
春夜融融想唱歌,出声又怕惹风波。
口头称我是朋友,擒住剥皮氽火锅。
写得锋利、诙谐、自然、贴切、形象。写的是“蛙界”,说的是“人界”。

杨元洲拙作《咏虎》:
山里威风笼里卧,骨头治病功赎过。
丹青妙手展雄姿,惟有武松骑背坐。

又如《嘲丝瓜》:
绿叶黄花分外妍,嫩时走俏老来嫌。
黑心藏内死方出,皮剥光身再卖钱。
均以白描取象,倾吐内心之感。
       
词浅情长:
  情感性与形象性是诗歌产生美感的基础。诗贵情真,语言明白如话,词浅情深,思深语精。词深奥,影响语言美。中唐张籍很多的诗具有词浅情长的特点。
如《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又如《成都曲》: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毛泽东《为女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充分表明诗人对民兵的赞美之情和对青年人的无限希望。语言朴实,议论精粹,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豪迈隽永,寓刚健于爽朗,见深刻于浅显。

又如他的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此诗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抒情表意,诗句自然,抒情细腻真切。

唐·崔护的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诗是崔护春游时,向一位姑娘讨水喝,两情相许。次年重访,人已杳然,而门庭如故。崔护在门上题了诗。姑娘回家见诗,伤心致死,崔护返回,她才复活。后结为眷属。“人面桃花”成了至今人们艳称的典故。 
  
情景交融:
  在作诗抒情中要做到情景交融,“妙合无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理、趣融为一体。特别要明确,有时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景广泛存在大自然界中,就在人的身边和眼前,随处可见,(还有心中的远景)但并非每一景物均可入诗,关键要善于艺术提炼。
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人寒窗。
一、四句写景物、再衬之自己“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把友情、哀伤、抑郁、无奈、不平……之感,表露无遗。

杜甫《登岳阳楼》中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前二句写投老病归的感情,却又有水上飘泊的景况,后者写战场之悲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诗是寄情于景、寓理于景,脍炙人口的佳作。

聂绀弩《挑水》:
这头高便那头低,片木能平桶面漪。
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
汲前古镜人留影,行后征鸿爪印泥。
任重途修坡又陡,鹧鸪偏向井边啼。
此诗情融于事与景,含蕴“牛棚”生活的甘苦,映现出时代的折光。

杨元洲《登合江亭》末联:
过往云烟谁在意,新潮起伏系心中。
是指自然的云烟和人生顺逆境的云烟都不要在意,而对长江水涨水落要关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既写景又抒情,不要乐以忘忧。作诗要重情,就要紧跟时代,深人生活,多体验观察生活,转变观念,净化心灵,进入角色。“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相融相生的状况,一般都是在作者灵感冲动的时候产生的。不能“闭门造车”,生硬凑合。
       
文白适当:
    诗词用字,要雅俗相兼,雅俗共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雅而易懂,俗而不庸)。以便诗词“走向大众”。当然也可用雅言,但须于明白晓畅中求雅。不适宜用生僻字眼,和早已远离现代生活的陌生词汇,以免影响生动形象和大众阅读。袁枚说:“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诗人柳亚子说:“我论诗不喜欢艰涩,主张风华典丽。做诗不耐苦吟,喜欢俯拾即是。”我们应当注意,诗词语言要增强时代性和适应力。
      
理通语顺:
  诗词语言,不要以辞害意,以韵害辞。宜多用正叙语法,少用倒装语法,如用必须使用得当,做到自然流畅,雕琢无痕。有人为了“合律”,“创新”而生造语句,结果理不通语不顺,这种做法不可取。要“务去陈言”,又“必须文从字顺”。我主张在必要时舍律就意。因“拘忌过多,伤其真美”。但不能失律太多。

世界汉诗协会杨元洲/铃歌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经沧海难为水 10分钟了解下如何做好诗词创作中的情景安排
《满江红》的创作手法
【教育读书】古代诗歌鉴赏七法
《诗词世界》2018.03期砥砺萤窗
诗词赏析方法知多少?
论词前后四标准(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