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毁掉聪明的孩子

 


作者:老学究

           别毁掉聪明的孩子

  近来,时常从媒体上读到一些孩子犯罪的负面新闻,比如:《李双江之子李天一陷入轮奸案》、《复旦大学投毒案》、《儿子雇凶杀父姐案》、《留学博士归国弑母案》等等等等,实在让人心痛。这些孩子们犯罪的典型恶性案件,应该说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孩子们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作为社会教育部门和每一个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孩子们犯罪是否与我们的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有关?怎样才能避免或减少这种孩子们犯罪的恶性案件的发生?

  我虽然是一个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但是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十分关注和关心。每当耳闻目睹这些负面新闻,内心震颤,深感不安,希望我们的社会教育部门和家长们要重视教育教学方法,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和培养孩子,让他们能学会做人,健康成长。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健康成长呢?

  我以为,作为社会教育部门的幼儿园或学校,都负有教育培养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能仅仅为了幼儿园或学校自身的所谓名誉和利益,一味追求绩效或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成绩好的所谓“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对一般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以求自己单位扩大生源和发展规模,得到实惠。我们知道,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会让少数孩子从小就养成骄气,以为成绩好就可以目空一切,为所欲为,以至于走向犯罪的极端;另一方面,也会让另一部分孩子失去信心和自尊心,厌学或破坛子破摔,对社会造成危害。要知道,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就是有好多聪明的孩子,被学校或家长宠坏了或者打压坏了,最后毁掉了他们,的确让人痛心!

  同时,我还以为,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培养,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首先应该教育培养他们学会做人,然后才是教育他们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每个孩子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人,比如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生活能力等等,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和发挥作用。不然,就会毁掉那些聪明的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配合幼儿园或学校,把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放在首位。“望子成龙”的思想虽然多数家长都有,但是首先应该“望子成人”才好。我们要知道,孩子“成人”比“成才”更为重要。一个孩子只有学会了做人,不论走到哪里工作和生活,才会让父母安心和放心。

  可是,当今奇怪的现实是,我们大多数的家长,总喜欢攀比,喜欢对孩子说,你看你们班谁谁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不长进!总是把大人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似乎要让孩子完成自己当年未完成的事情一样。殊不知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作为家长,现在比较常犯的教育通病是: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这样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产生逆反心理,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来。那儿子弑父弑母弑姐的案例,不是让人触目惊心吗?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不顾孩子的想法和爱好、特点等等,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事事为孩子作选择和决定,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这样大包大揽的结果只会丧失孩子的自尊,造成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或学而无果。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出门和同学正常交往或在家关上房门学习的时候,不相信孩子,总以为他在干坏事,或者短讯不断询问,或者眼睛紧紧盯着,不给孩子“自律”的机会,只会让孩子心烦和厌恶,甚至想离家出走,企图寻求个人自由,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父母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学校奖励的消息时,不是鼓励支持,和孩子同乐,而是说,受这一点表扬就翘尾巴,你看看你什么什么都比人差,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人家某某……”

  本来人各有长,应该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可是好多家长总是横向比较,只说别人孩子的长处,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孩子学习别人的长处。哪知这样比较的结果适得其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长处也被湮没了。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奚落孩子,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谁都管不着。其实这是虐待孩子,违反儿童保护法。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呢?只会自暴自弃,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父母对孩子要言而有信,不可随便承诺,却不能履行,这很不好。我们要知道,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当是平等关系,也应当讲诚信,说了就要做到,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骗人的,让他失望,不信任父母。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一厢情愿,对孩子的想法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挫伤孩子的天赋与热情,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中国音乐人张帆回忆起十年前,中国露天音乐节刚刚萌芽那会儿,年轻的音乐狂热分子和年长的政府安保人员打交道时的情形。大人们从开始严辞拒绝,到后来放手一搏,最终发现小年轻挺有思想。张帆总结了一句话:给年轻人一点尊严,他们就会加倍尊重你。

  有一个很开明的60后妈妈,她的女儿当年在省内一所重高读书,但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数理化课程,女儿自主决定到美国去读高中,之后又自己挑选了一所美国艺术大学。其实,女儿在做这些决定时,这个潮妈妈也无不胆战心惊,但有时坚持一下,不主动出手阻拦,结果孩子自己捣鼓出了一番天地。

  我期盼所有的父母尽量克服那些容易犯的通病,努力和幼儿园、学校配合,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品行和特长,重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能自己认识自己,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以求作出每个人应有的成绩和贡献。切忌大包大揽,好心办坏事。一定要注意:别毁掉聪明的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垄断”孩子的培养教育
学会真爱孩子
幼儿教育知识
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校长王涣文:孩子独立生活需要具备的三大能力
赏识教育专家: 学前阶段不宜补习太多
上海最牛中学之父:培养“牛孩”的秘籍都在这里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