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例析

阅读,是一项集技能和情致的主观尝试,通过阅读,了解并企及与作者心灵相通、物我同一的境界。近几年,现代文阅读以分数高、形式灵活为特点,加大对考生语文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考察力度。不管大考还是小考,现代文阅读一直都是我们的一次攻坚战,因为在这部分试题的答题上,我们太不容易得分了。但是,任何再完美的东西都是有迹象可寻的,何况是其目的不在于要把我们能力一竿子全部消灭的现代文阅读!

  文学是一面镜子,是作家情感的有意识流露,是作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再现生活的一种形式。因为这一实质,阅读题的考察内容也就明晰了:即内容即技巧两个方向。阅读题的千般变化皆系于此。

阅读题的题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 题干中暗含答案表述形式类题目

这类题目的题干表达形式一般为:“除……外,还有……”,此类试题作答,我们可采用仿写类题目的操作办法,既然是仿写,就必须要找的仿写源,在这个表达形式里,仿写源应该是“除……外”中省约号所代表的内容。

如《青于蓝2008全国版》第十套第14题:“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我对他的气味就相当熟悉”一句中除“夏日午后香樟的清香”外还有哪些气味?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知道,其他的还有如“植物的清苦味”、“泥土的松软味”、“海水的清爽味”等等。

在这里也可能有同学会不按照以上方法答题,而选择其他的方式方法答题,我个人认为,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于情于理,选择这种方式是相当便宜的做法。

另外,这类试题一般出现在简答题里面居多,不过有些时候它还会变成另外的样式出现,如分点陈述题,概括内容等等。

二、题干中有答案浓缩的词语类题目

这类题目考察主要是针对是课文内容。它的形式主要为:“……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具体说说……包含的内容。”“……指的是什么?”一般情况,答案会在离这个词语所在句子不远的地方,或前或后,当然,答案可能不在这些地方,需要概括表述也是常有的事。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悉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和行文思路,其次要前后照应,答案要全面而准确,要特别注意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联。

如:《青于蓝2007全国版》第八套第15题:“烟雨中,一派南方的景象了。”这南方的景象是怎样的景象?这题出现的地方是段末最后一句,答案必定在这内容之前,仔细阅读这一句子的前面,答案很容易就出来了。

这类试题,是语文阅读题中相对容易操作的题目,说它容易操作,是因为它本身难度不大,既是语文阅读的基础,又是理清全文行文思路的重要地方,但是,我们往往粗心大意而扼腕叹息。

三、题干中提供答案选择类题目

这类题目,操作性强,但不容易得高分。它的形式主要有:“A认为……,B认为……,你认为怎样?”“A认为……,B认为……,你赞成哪种观点?”这类试题,选择性较大,如第一种情况,可选A作答,也可选B作答,除此以外,还可根据自己的认识作答。面对众多选择,我个人认为,最好选A或B作答。原因有二:其一,A、B皆为现成观点,接下来我们只需要找一点材料能够证明该观点即可,如根据自己的认识作答的话,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观点,还要找能够证明该观点的材料,有限时间里面显然任务较大,何况有些考生还冒着观点错误的危险;其二,虽说选题与答题的创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与水平,但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者对考生选择答题的方向并不看重,因为不管哪个观点都是正确的,而他们在乎的则是考生选择的证据与观点之间的关联,语言表达及答题过程中的学生思辨能力与认知水准。

例:《青于蓝2008全国版》第一套第12题(2):表现含蓄的读者认为,若删除《秋歌》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认为能删除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不能删除。因为慷慨天成为民歌本色,而且从内容上看,从闺阁情说到“罢远征”,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力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秋歌》)

四、词语或句子理解类题目

词语的理解,考题比较灵活,常见的形式为:“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答题思路一般可以分作三步,第一步答词语的本义,第二步答词语在这里的意思,第三步答词语的作用。当然,随着问法的不同,答题侧重也要灵活驾驭。如 “这个词语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我们选择第二步作答就可以了。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看她……”(巍巍《我的老师》)中“狡猾”的意思是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套用上面的方法了。答案可以写成:“狡猾”本指狡诈、奸猾的意思,在这里可解释为聪明、机灵,这个词语生动地把儿童天真可爱的一面表现出来。

我们再来看看句子的理解,这类题目常见形式有:“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看法。”答题思路也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答句子的表达技巧,比如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第二步答句子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内容,第三步答作用(作用包含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这里一般指内容上的作用),现将以上三步综合表述为:运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抒发)了……的情感。

《青于蓝2008全国版》第八套第14题:“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秦岭不再像高埂,而像一度大屏障,主动扯天般紧逼到眼前——张雨生《秦岭阴阳》)在表达上有什么独特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可写成:全句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灵活将秦岭主体化、动态化,使得景物特征鲜活而生动,为作者赞美自然、敬畏自然张本。

五、题干包含答案浅层和深层含义类题目

这类题目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其实质就是表象在此而实质在彼。《青于蓝2008全国版》第一套第16题:画线句子看似平常,实则有深层含义,如何理解?《青于蓝2008全国版》第六套第16题:“‘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有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危和冷气。’(鲁迅《风筝》)这是写自然气候的寒冷吗?它有什么深层含义?”这类试题,既要答表层含义,又要答深层含义。如第二题答案可写成:这句话有写自然气候寒冷的意思,也有表超出自然气候寒冷之外的深层含义,即当时的社会环境,即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一味戕杀儿童活泼自然天性的现实。

以上内容分析了阅读部分考题考题设计的五种情况,下面就考生最易丢分的原因作一点探究,以期最大限度的指导考生做好答题准备。

失分原因之一:内容不熟,技法缺失。出现第一种情况有很多原因,如阅读不认真,主旨隐晦等等,在以上情况下答题,是决定要打败仗的。解决办法: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准确界定文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写了哪些内容,传达了什么情感,要做到上述要求,平时要有不间断的阅读训练过程,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琢磨一套系统的个性阅读法,形成可以拿得出来且经得起推敲的阅读模式。

失分原因之二:思路零乱,不明要求。思路零乱主要表现为答案顺序混乱,分类标准不统一,想一句答一句,想到哪答到哪等等;不明题目要求就是答非所问,答案不能与问题之间进行准确关联。解决办法: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熟悉基本的答题技巧,形成清晰的答题思路,按照一定的标准组织答案,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正确是第一位,要好好利用草稿纸,组织好通顺流畅的语言,避免答非所问和书写不认真的糟糕的情况。有些时候,将大问题化成小问题解答,保障答题思路的清晰,也很有必要。

失分原因之三: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信口开河这种情况,有些考生不能正确认识文章内涵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考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这种情况,是考试答题的大忌。观点错误或者偏执,会给老师特别糟糕的印象。解决办法:学习知识,明辨是非,彰显大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言之无物这种情况,要注意处理好观点与例子之间的关系,让论据和论点形成证明与被证明之间的关系。

失分原因之四:泛泛而谈,隔靴搔痒。这种情况指答题没有针对性,说错不可以,说对也不可以,而不能从实际上解决问题的现象。这种情况可以得分,但是很低。解决办法:训练问和答之间的关联,要做到答案有针对性,合目的性,观点要明确,材料要详实,语言要简练,表达要准确,不啰嗦不冗杂。

答题过程,是学生技能和情致的大胆尝试,是考生知识结构和认知层面展现的有效手段,是一次检查。我们要在潜意识里养成自觉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不断归纳总结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形成适合自身操作的方式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答失分误区及对策(
语文考点大综合,2016小升初考生不看后悔!
把握规则 赢在高考
201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2009年广东省江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