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有待于师生共同书写

                          生命,有待于师生共同书写

 

 生命,是一场兵荒马乱的奇迹。

 正如毕淑敏所说:

“常常遥想,如果是另一个男人和另一个女人,就绝不会有今天的我,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如果换了一个时辰相爱,也不会有此刻的我,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在这一个时辰,由于一片小小落叶或是清脆鸟啼的打搅,依然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我,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那么,对于我们老师呢?

 每个学生依然是一个不可重复的孤本,失去这一个孩子成功的可能性,一万个孩子的卓越也不可能弥补,因为,一万个学生的卓越,对这个失去成长可能性的学生而言,毫无意义。

 从这个层面来说,教育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事业。

 如何给这项危险的事业增加一点保险?如何使得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校园里不是那么生不如死?如何让儿童脸上有点天真,少年脸上有点顽皮?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可以说是使命。

 我的做法是共生、共读、共看、共写。

 1.共生

 共生是植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师与生相对而言的。没有生,就没有师;没有师,也就没有生。这两者彼此依存,共同发展。陶行知先生说,师生发展的最高的境界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如何彼此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呢?其实质就是在共生中,师生教学相长,互助促进,从而达到生命和谐成长的极致。

 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书写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叙事的书写者。

 我常常迷恋这样的场景。

 对老师而言,学生构成了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对学生而言,老师也构成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师生在共生中彼此编织,互相书写,构筑共同的精神底色,拥有相同的心灵密码。

 生命在一次次的相遇和碰撞中,反刍、裂变、脱胎换骨,

 人生应该是一种不断书写的故事。作为书写主体的我们,要用“坚定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为墨,用“执着地持之以恒的努力”为纸,书写我们“终身信守的理想主义”。

 2.共读。

 在师生的生命互相编织中,经典作品的共读非常重要。

 任何一个经典作品的抉择,都有可能改写我们生命的整个叙事,经典是我们生命叙事的重要一部分。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精神的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通常一个人只有几十年的阅历,很狭小的生活空间,很难支撑人精神世界的大厦,因此,必须借助阅读来丰富心灵,提升精神品格。阅读什么?当然是阅读经典。

 由于人类的文明和文化,除了少部分以物化的方式延续下来,更多的是蕴藏在经典作品中。一代一代的人把那个时代的精神,把那个时代的高峰用文字记录下来,所以经典作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并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维生素。而且经典作品,还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并能给人永恒持久的魅力。

 经典作品还能给人关于全部人类文明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给人丰富深厚的人生体验。另外经典作品中包含着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以及得失荣辱、贫富贵贱、安危穷达、爱恨善恶的深刻思考,积淀着人类几千年关于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智慧,能很好的抚慰和赞助人类单薄的生命。

 因此在《巴黎圣母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在《安徒生童话》里面,我们读到了什么是同情,什么是爱心。在《老人与海》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韧性;在《基督山伯爵》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是恩怨,什么是爱恨……

 经典阅读给人的阅读体验,就像林语堂所言,“是灵魂的壮游!”接受经典,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2004年开始,我开始带领几个优秀学生共读经典。她们是李鑫、梅莹、王贤、秦瑶。

 我每周都要给她们印一些经典作品,让她们慢慢品读,星期天早早赶过来,五个人坐在一起。从秦瑶开始,一个一个谈,谈认识,谈感悟,谈疑惑,谈精巧的构思,谈心灵的震撼,谈艺术的美感……我们常常迷醉在美妙的文学殿堂中,沉醉不知归路。每一次交谈完毕,我们都有身轻如燕,生命如此美好,可以享受如此美文之叹。那段时间,成了我教学生涯中难得的一场文学盛宴,精神盛宴。对于这几个孩子,我坚持做到了既脚踏实地,又仰望天空。

 一直延续到了高考前一个月,我们的这项活动才停下来。

 李鑫是这几个学生中最有意思的一个。她常常因为迟到,被老师堵住,在走廊里教训。那个时候的李鑫,一脸的茫然,任凭老师说得口干舌燥,下一次她还是雷打不动地迟到,她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女孩子。

 有一次,我去租碟片,正好看见她也在租碟片,我们随便交流了一下。我这才知道,在那么苦累的高三学期,她每周回家依然要看电影,一次都不落下。哈利波特是她最喜欢的读物,动漫,她也喜欢。单薄的语文课,根本不能满足一个富有幻想的孩子的心灵。

 有一次,我们上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我记得李鑫站起来分析她最喜欢的一个字——暗。

 她说:第一,暗,照应了这是一个暗夜。在暗夜里,笛声传过来。此诗最大的特点,不在看,而在听。因而月亮自动地缺席了。所以,“玉笛”要“暗飞声”。第二,暗,又与玉笛“玉”的光亮,形成一种反差。诗歌需要一种亮度。第三,暗,还指笛声的幽怨,幽微。毕竟是晚上,不宜吵杂,这是人之常情,下面的思乡,更是一种人之常情。第四,暗,表明这种思乡感情的抒发还是优柔的。也许这是常年在外的人,逐渐形成的一种思乡的表达方式,不是那么激烈,很悠远,并且忧伤。第五,这种暗的优柔的思乡,正好对应着后面“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强烈思乡,突出了《折柳曲》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对诗人的一种震撼……

 李鑫分析完了之后,全班掌声雷动。

 我记得我当时都有一点语无伦次,在优秀学生面前,老师总有点笨拙,可是,我享受属于我的笨拙。

 李鑫的作文,是灵性的文章,淡淡的文字,犹如清新的柳枝和淡淡的羽毛,有一种意境美。

 高考语文李鑫考了130分(满分150分),并且荣获苏州文科状元,拿到了北京大学的通知书了,李鑫还是一如过去,突然被叫到名字时,显得有点茫然。

 也许,一切优秀的学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疑问,因为疑问,因为沉思,因而也常常显得茫然。

 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退步了。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因为罗素没有问题了。

这四个孩子,李鑫考取北京大学,梅莹考取南京大学,王贤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秦瑶考取湖南财经大学。

 有了这一次共读的经验,下一届我更加放肆起来,带领着我的孩子们,阅读了一本本经典著作,占领了一个个精神高地,享受了一道道饕鶗盛宴……而这些孩子们也从此成了精神明亮的人。

 我常常想,就算这些经历过经典洗礼的人,没有考取他们理想的学校,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照样精神丰富,是心灵的贵族,并且在生活中能够承受更多的风雨,因为文学是恒久的依靠。

 3.共看。

 起初是为了解决写作难题,我下决心和孩子们一道共看经典电影。

 我常常感到疑惑,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害怕写作文,但也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看电影。

 我就在想,能不能在这两者之间找一条捷径,带领孩子看电影,从电影中寻找归纳写作之道。

 尤其是国外的经典电影,一方面,不少导演本身就是哲学家、思想家,洞察人性,艺术追求,细致入微;另一方面,他们又耗资巨大,为了收回投资,又逼迫他们上下求索。有了这两方面的保证,国外经典获奖影片,每一部都是一个丰富的宝矿,值得深入开采。

 因此,从2006年开始,我又开始了高中作文电影课的尝试。

 几年来,我带领学生每三周看一部电影,一个个母题的深入挖掘,成为一串串闪亮的珍珠,然后,我们把这些美好的东西,编织成一张夏洛的网。

 我相信,他们能够成就我们的美好人生。

 比如,我们一起看了以下影片,并且缀满了我们的师生互相编织。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我们感到,黑暗中,唯有灵魂发出一束光。希望、勇气、坚持,还有友谊,能够冲破一切。

 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生》,我们一起品味青春,或者缅怀青春;青春不解风尘,胭脂沾染了灰,但,任何时候,只需回首一眼,就能拂去久落的风尘。

 在《死亡实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被压迫者的教育学,我们重新认识情景,一个随意的定位,就会使自己入境,人的确是由自己塑造的。

 在《周渔的火车》中,我们认识那个叫爱情的东西,有时候,我们拼命爱着的东西,未必是爱上的那个东西,只是爱上爱情。我们常常走得太远,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

 而在电影《九死》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死亡和无助。未知死,焉知生?当死亡突然来临,我们往往才更靠近生存的本质和真谛,然而现实中,我们为什么那么善于浪费。

 在《西西里美丽传说》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孩子的长大,有时候美丽就是一场战争,人有时候,不是憎恨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嫉妒一种真正的美。

 而在冯导的《唐山大地震》,孩子们也很好的理解了23秒和32年之间的巨大反差,地理上的废墟,很好重建,而心灵上的坍塌,则需要用一辈子来偿还。

 在《阿甘正传》中,我们认识到阿甘美国式的奔跑,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寓言。还有小人物也可以改变历史,历史是小人物的翅膀扇动的。

 最最激动人心的是,伊朗电影《小鞋子》,这是一个民族对一个鞋子,一个理想的坚守和执着。然而,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够持之以恒的为我们一个隐约的梦想奔跑?

 4.共写

 吸纳多了,撑了,痒了,兴发感动了,就想写。一写,一呼,众应,而且,余音不绝,自然就一发不可收拾。

 共写,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事。

 每个课前,我们都有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朗诵自己的作品,我们管它叫疯狂语文,一点不逊色于李阳。我们与疯狂英语唯一不同的是,将来我们的孩子绝对不会打老婆。

 另外,我们班级每一组都有一个最漂亮的本子,大家轮流写随笔。后面的人,不仅把自己最美的才华表现出来,还要负责点评前面学生的妙文,有的还要给前面的人配画,配诗,我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不过,由于比较笨,我的文字常常被很多学生批评,我如夫子,累累若丧家之犬,灰头土脸,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家长也忍不住了,有时候也要捋起袖子,下下水,凑热闹,不过,他们照例能赢来一片笑声,就像孔乙己来了。

 后来,我们又玩大的,开始每天都要轮流命题,大家口头作文,体验古人出口成章,倚马可待的感觉,而我在座位间穿来走去,信口点评,难免胡诌,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

 为了避免学生只看丑腿,看不到美腿,我让学生用最幽默的文字,只允许描述同学的优点,并且嫁接成一篇文章,那是全班同学送来的最好祝福。如假包换,全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比如下面的这一篇传记,就是全班同学的文字,嫁接而成的,也成了这个孩子高中阶段最好的礼物。

 铁人宦树松

 或许,

 若干年后我们会忘记生命中的许多人,

 但有一个人我们是不会忘记的,他就是铁人宦树松。

 松松,来自原高一(4)班,因为军训时老是与教官叫板,教官看他不顺眼,一会儿叫他做俯卧撑,一会儿叫他跑一百米,一会儿又叫他快跑五十米(而且限六秒内完成),结果他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不会吭吱一声,而且五十米仅用5.8秒,顶着烈日跑操场20圈面不改色,连做200个俯卧撑,也好像没事一般,轻松得让一旁的李主任目瞪口呆。教官问:“你是铁人吗?”从此“铁人”之名流传至今。

 铁人,1.75不到,皮肤稍黑,脸上有韩星宋承宪的影子,他的胸肌与腹肌极其完美,是我们班唯一有资格穿紧身背心的人,曾经在厕所里,很多人抢着拍他的裸照,留作纪念。每年运动会,全校敢同时报1500与3000米长跑的就只有他,跑3000米之前他还敢踢半场球。

 他不光肌肉铁,意志更铁。铁得让很多老师适应不了,叫苦不迭,常常是脸上乌云阵阵,甚至会大雨倾盆。可以说除了不喜欢上课,他什么都喜欢,喜欢吃,喜欢穿,更喜欢玩。

 他最爱吃鸡爪子,一节课下来,书也许一页没翻,地上的鸡骨头已是一大堆。老师受不了,只好让他用纸包了带回办公室,交给他家长看,家长陪着一脸的无奈,说这是他早已形成的习惯。之后,每每提到鸡骨头,老师们却再也气不起来,反而笑得开了怀,从此他又多了一个“鸡骨头”的绰号。

 铁人吃东西吃得特别干净,在同学想扔掉不想吃的东西时,他会生气地说:“不要扔,拿来给我吃,我最讨厌浪费粮食了!” 铁人凶悍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善良的心。看不惯生活中是是非非,喜欢打抱不平。昨天晚自习,我无意发现他的脸部眼角留有指甲与拳头的痕迹,条纹弧形深浅各异,青紫不一。

 在武术上他最崇拜李小龙,常将李小龙明星照上的“李”换成“宦”,他的双截棍会让一大批书呆子大跌眼镜。球场上的他更是神釆飞扬,据说他的球衣是从巴西空运来的,当然他和他的“发烧友”十有八九会被从球场扭回班级或遣送回家,谁叫你在学习的时间蹓出去?

 下课的时候,他总是跑来跑去,慌慌张张,好像总是在赶时间。比如说,在上课前一分钟,他才会如梦方醒地跑向卫生间。

 他的桌上乱得一团糟,不是垃圾堆,胜似垃圾堆,开学不到二十天,不读书也能破万卷。课对他来说就是梦游,他很幸福地趴在书堆上。老师也不愿去叫醒他,因为他醒来常会带来破坏,吃吃苹果,挠挠头皮,抠抠脚指头什么的,脱鞋也罢,有时他还脱裤子,脱了长裤换短裤。

 偶尔他也翻翻时尚杂志,嘴里常常念念有词:“越看越火,每件都要900多,我的衣服才90几,我靠!”

 他有卓别林一样的搞笑天赋,很多人都误认为他的大脑搭错了神经,花许多智商在搞怪上:他会在班级最安静的时候突然冒出一句,弄得大家大笑不止;他会应课件里的机枪声响而轰然倒地;他会因一件新球衣兴奋几天几夜;他迟到的次数多,理由也多,不是没有闹钟就是肚子痛;他总爱大声唱那首《枫》“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

 所有的校纪班规体罚对他来说都如同未过耳的东风,再狂的风也无力改变他澈蓝的心空,再大的雨也不能泛起他静若止水的心波,因为他是------铁人!

 

 这样的传记,我们班级每个人都有。

 到了高二,学了《史记人物传记》,我们立马不抽大烟,该抽白面了。所有的传记,全部重新书写,而且一律用文言文。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在21世纪中国的一个课堂上重新兴起了。

   丽云传(陆蓓蓓)

 黄丽云者,沙洲三兴人。云喜读屈平《楚辞》,乃号为天问,以表高山仰止之情。余亦自号九歌,以相娱乐。丽云与余同窗一年有余,然二人性情大类,虽一二春秋,而相亲甚厚。

 丽云身娇玲珑,彼行路之状异于众。常摆手翼于后,每站定,啾啾鸟语,珊珊可爱。或面吾,脸骤大若银盆,吾常吓退数步。彼知吾惧怖,以后多吓吾,吾见多仍怪之,彼大笑。实不知吾乃特意为之,引彼为笑耳。

 丽云尝自语其人曰:“眼热心冷。”余实不然。吾常穷于作业,每百思而不得其解者,莫之难者。是以丽云循循善诱,教予不厌其烦。吾学有进者,多赖丽云之助也。吾大胃口,每餐毕,腹果然,然一二时辰,面有饥色。丽云察之,慷慨与吾面饼。吾尝怪曰:“汝饱乎?安能多遗吾?”丽云莞尔笑曰:“吾乃神人也。岂不闻‘神仙不食人间烟火’?吾修辟谷方术,不同凡人也。”吾闻之愕然,既而大笑。彼之善心与抽风,于此可窥一斑。

 吾长彼一岁,然其心思之缜密,才思之敏捷,吾辈不可及。丽云善作文,议论尤甚,常多于师长。其文约,其词微,隐大道于细末,读罢拍案而不自禁赞曰:“真乃妙文也。”彼素自谦文粗陋,理无以发,实过之。丽云察物入微,常倚窗凝神,若有所思而有所得者,随笔录之。顾其为文,实真情流露,不矜不矫,无怪乎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红楼梦》者,古今第一小说也。《红》之言曰:“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其天问之谓也?

 弘一法师临寂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适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人生能得一知己若丽云者,不亦乐乎?

 

 如果,让我来给教育下一个定义,我想说,教育,就是一场相遇。或者,教育,就是一场分享。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猝然相遇,然后,或交叉,或折叠,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分享了我们的人生,我们也因此拥有了别人的人生,我们彼此交织,成了彼此生命的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晨诵
《中国教育报》: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4
2016年优秀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完结)
汪春华|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
传承国学经典 培育儒雅少年
11让生命状态趋于优化——对话师保林校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