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法是啥你不记 书法你还写个屁
据说,书法的笔法最开始是三国时的蔡邕研究出来的,蔡邕传给了他女儿蔡文姬,蔡文姬又传给了钟繇。但也有一种说法是:蔡邕的笔法是神仙告诉他的,当然这是扯淡的说法。我想一定是蔡邕在众多前人用笔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了一套方法,这种说法还是靠谱的。还有的说蔡邕把笔法著书立说,写了《九势》《笔势》等著作,但密不外传。蔡邕被王允弄死之后,他的被称为书法秘诀“葵花宝典”的绝密大法落在了也是三国曹魏时期一个叫韦诞的人手中。但当时的钟繇也对书法痴迷,为了把书法写好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可钟繇怎么努力就是写不好,他听说蔡邕这部书法笔法的“九阴真经”在韦诞手里,钟繇先是向韦诞借,可韦诞把此秘笈视若生命,说死就是不借。钟繇又提出用重金购买,韦诞还是不答应,当时把钟繇气得两眼发黑、只觉得胸口一热,一口血喷了出去,仰面摔倒昏死过去。幸亏曹操知道了此事,马上派人来给钟繇医治,钟繇命不该绝,总算保住了性命。要说我们现代搞书法的人还真应该感谢曹操,没有他出手相助,钟繇恐怕早就吹灯拔蜡了,如果钟繇当时死了,真不知道我们今天的书法、特别是楷书会是什么样子。后来韦诞死了,把笔法秘笈也带到棺材里去了,要依此说法,韦诞这小子也确实不是东西。钟繇听说韦诞死了,认为机会来了,一不做二不休,花重金雇了几个农民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找到韦诞墓地把坟给刨开了,就这样钟繇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笔法秘笈。自从钟繇得了秘笈之后,昼研夜习,终成千古名家,他不但发明了楷书,还不像韦诞那样为人吝啬,钟繇开堂授课,教出了千古女书法大家卫夫人。估计当时钟繇也告诉学生:笔法这个东西绝对不能像韦诞那小子那样玩“独”的,要一辈一辈地传下去。卫夫人也秉承了师傅教诲,把笔法又传了王羲之,如此,笔法就传下来了。那么,蔡邕的这个笔法到底有多么厉害让钟繇不惜铤而走险,宁可背“盗墓贼”这个千古骂名也要得到呢?这说明:第一,古人为了学习文化知识,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确令人赞叹和敬佩,今人为什么书法弄不好,就是缺乏这种精神;第二,蔡邕的笔法的确高妙,后来的所有人,包括王羲之,当然也包括我们现代人,写字或者说书法都是受蔡邕笔法的影响,而且影响颇深。可能有人会问:你白话了半天,那笔法到底都是啥呀?别着急,听我慢慢告诉你。

提笔
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顿笔
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特出时,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在前、顿在后,有时是先顿后提,所以要注意协调性,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而在楷书中,提顿表现是很明显的,如一横与一竖就是两头都用提顿法。顿笔用的好,可使点画坚实有力,笔力充盈,但不要顿的太重,形成墨团。

蹲笔
运笔方法象顿笔,但按下力度可轻些。在点画的轻重粗细之间有一个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所以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驻笔
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是用于上一个运笔动作结束,下一个运笔动作开始,为时很短的转换间隙,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衄笔
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如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挫笔
就是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的笔势,大都是在转角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起,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可见挫笔就是顿笔后又有一个微小位置移动,使笔法表现的更加完美,以弥补顿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写钩或转折处,顿按完笔后还不足完成笔姿,这时把笔锋微微提起挫动一下,既可作调整,又可作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注意挫锋要有分寸,过分则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现笔姿和转换运笔。

抢笔
是指提笔入纸时,空中先落笔起势,或提笔离纸时在空中的回力动作。抢笔与折笔有相似之处,但折笔速度慢,而抢笔是快速的瞬间动作。如写横时,一般在起笔处先竖下再折笔向上,即横画直落笔,向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内折线,而采用抢笔时,即可临空作成这一折笔动作,而后迅速落纸,即“虚抢”。写行草时,行笔较快,运转幅度增大,就可用抢笔起笔或收笔。

转笔
有二层含义,一是与“折笔”相对而言,圆笔多用之。即写字运笔时左右圆转运行,在点画中行动时,是一线连续又略带停顿,连断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所以,汉蔡邕在《九势》中说:“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这样运笔写出的线条点画浑而厚实。二是指字中转角屈折之处,用圆转法写之成圆势。注意圆转的时候,运笔不要太慢,形成臃肿之病。

折笔
是对“转笔”而言,方笔多用此法。折笔时笔锋从阳面翻向阴面,即“方笔用翻”,从而显出棱角方正,以折笔这一动作来带出方势。折笔的速度要比转笔快些,这样才形成方劲刚健,痛快遒劲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蔡邕《笔论》《九势》赋予大狂草笔法真谛
钟繇曾学习蔡邕书法,其《九势》到底说了啥?通俗易懂与您谈笔法
(续)什么是笔法,挥运篇进一步给出说明
现代人早已破解古代“笔法”的秘密,却再也写不出传世书法作品
笔法琐谈(一)缘起
千古不易的笔法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