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

千年时光的流逝,早已不见了苏子的亡灵荒冢,而善感的苏子,阔达的苏子,寂寞的苏子留下的诗句,让我们百般品味爱不释手,让我们情不自禁默默念出,让我们带着满心萦绕感叹高声朗诵的,让我们在寂寞的夜里默默品味畅流出口的是他的诗句和名篇。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他被贬黄州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意象,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思想情感,里面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成为人人喜爱的名句。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上阕首先写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疏桐”指树叶落得已经很稀疏了。暗指时间已过深秋。“漏”指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如“铜壶滴漏”、“漏尽更深”。词中的“漏断”即“漏尽”,“漏尽”即“更深”,指深夜。这是环境描写。词人把“月”“桐”“漏”“人”几个意象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环境。其中“缺”照应“漏断”,暗示时间。“疏”字暗示了深秋时节。词人营造这样的环境,为后面描写“幽人”和“孤鸿”作了铺垫,也为词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接下来的两句写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幽人”即幽隐之人、隐士。《易·履》记载:“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缥缈”即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这里有轻灵飞动之意。“孤鸿”即孤单的鸿雁。如,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中写道:“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唐代张九龄的《感遇》中有:“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前一句写了一位独来独往的“幽人”,后一句就描写了“幽人”如“孤鸿影”一样“缥缈”。这里,词人通过“缥缈孤鸿影”来表现“幽人”那来无踪,去无影的漂泊生活,以及孤高的心境。其中,“孤鸿影”中的“影”字用得很妙,不但表现出飘渺无踪的人生困境,但也表现了“幽人”超凡脱俗、孤高自许的情怀。

下片紧承“缥缈孤鸿影”之意而来,词人写道:“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意思是说,孤鸿被惊扰,转过头来,像是有多少怨恨都没有人了解。所以,下片开始写孤鸿遭遇不幸,惊恐不已。其中,“却回头”形象地描摹出倍受惊扰的神态。“孤鸿”“有”什么“恨”,词人没有说出来,留给读者想象。

最后写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说,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你看,孤鸿缥缈不定,刚要栖身,又遭人惊扰,于是,孤鸿心怀“恨”,宁愿寄宿于荒冷的沙洲,也不肯栖于寒枝之上。这里,一个“拣尽”,一个“不肯”,不但表现了孤鸿的处境,也表明了孤鸿“惊起”后不愿随俗的孤高性格。既然这样,“孤鸿”就只有“寂寞”和“冷”了。其中的“寂寞”是从心理上、精神上说的,不但表明了不被人理解而孤楚,也表明了自己独往独来的孤独。“冷”不但指出了边远的“沙洲”的荒芜,也暗示了词人生活的艰苦和凄凉的感受。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和拟人化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以此表现了自己的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精神。

在艺术上,境界高远,旷达洒脱;托物寓人,形象生动;用词恰当,生动传神;含蓄蕴藉,意蕴深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何以被称为神品?
解读《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卜算子》,营造了一个凄神彻骨的悲凉境界
苏轼在寺院写下一首词,将独孤写到极致,后两句堪称千古绝唱,直接被周传雄搬进歌曲
宋词三百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愿你活出自己的洒脱和风采 |【每天读宋词 ·卜算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