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觉立听无限时------简介律诗的拗救和对仗 9

 

上节课,我们借杜甫的诗讲了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格律,有意学习格律诗词的朋友,我建议从七言绝句学起,而且依新韵,这样很快就能入门。首先牢记那四种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四种句型哪一种都可以作首句,首句一定,然后2句异对平收,3句同粘仄收,4句异对平收,一首绝句就出来了。我主张,你只要标明了“绝句”,好不好还在其次,第一要看是不是,合格律才是绝句。有朋友可能说,四句28个字每个字都要按规定的平仄,太难了,其实倒也不是,除了前面讲过的第7个字必须平收或仄收之外,只要重音处按规定的平仄就可以了,也就是说246字要严格按规定的平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246分明。至于常说的135不论,我看可以这样理解,135基本不论,1全都可平可仄,35只有两种情况平仄不能变:第一种情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句型,第3字必须平,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了一个平声字,这叫做孤平,是作格律诗的第一大忌,现存唐宋以来的格律诗至少几十万首,犯孤平的很少,过去科举考试要考格律诗,如犯了孤平,凭此一条就不及格。第二种情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句型,第5字必须仄,如果用了平声字,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这叫三平尾,是格律诗的第二大忌,三平尾是古风常用的,作格律要避免。只要不犯孤平不犯三平尾, 35就不论,可平可仄。这样四种基本句型就成了这样:

平仄

仄平

仄仄

平平

框起来的十个字都是可平可仄的,两处红字得特别注意,这是提醒你别犯孤平别犯三平尾的。还有一点必须注意,仄起仄收的仄仄句型,35两处是框起来了,说明可平可仄,但是,同是平声可以,不能都用仄声,至少保留一个是平声。

如果仄平句型第3字一定要用仄声,非得孤平不可,怎么办?有办法,第5字用平声,这叫孤平拗救,前边拗了,后边救起来,变成仄平,这就不算出律,仍然算是合格律。这样孤平拗救的句子,在唐宋诗中很多,我们仅举一个例子:

新蝉忽发最高枝,

平平

不觉立听无限时。

仄仄平仄平

正遇友人来告别,

仄仄

一心分作两般悲。

平平

这是贾岛的《闻蝉感怀》。

你看“无限时”,“无”字,平声,救了前边的“立听”孤平,但是救得丝毫不露痕迹,因为“无限时”跟“不觉”、“立听”组合在一起,很准确地表现了一种痴痴的神态,好象它本来就应该这样写,不是专为救孤平的。拗救,越是救得不露痕迹越好,这就需要炼字的工夫。我们上节课提到过,杜甫的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贾岛。杜甫说他的炼字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贾岛继承得最好。大家都熟知的典故,就是关于“推敲”的:有一次,贾岛骑着一头瘸驴访友,在驴背上得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僧敲月下门”似乎比“僧推月下门”更好,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在驴背上边吟诗边举手作推敲之状,反复品味,结果闯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被众卫士拿下,推至韩愈跟前,贾岛具实禀报事情原委,韩愈不但不怪罪,反而并辔而行,共论诗道,建议用“敲”,因为“僧敲月下门”,就有了声音,更能反衬环境的幽静。于是二人结为布衣之交。其实这是后人为了说明贾岛的苦吟编的故事,并不是真事,因为韩愈任京兆尹是在唐穆宗长庆三年(823),而贾岛与韩愈的结交,要早得多,证据是贾岛有诗《寄韩潮州愈》,韩愈被贬潮州刺史是元和十四年(819),而且早在唐宪宗元和六年(811),韩愈有诗《送无本师归范阳》,这个无本师,就是贾岛。贾岛,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生,河北范阳人。唐代设置的范阳郡,包括现在北京的大兴、房山、昌平、顺义等,最近听说考证出就是房山人。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无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迫于生计,只好出家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把全部志趣灌注于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唐才子传》说“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其实,苦吟是古代诗人作诗的共同特点,象李白那样的天才毕竟极少,杜甫都说 “新诗改罢自长吟”,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被称为“诗鬼”的李贺,“吟诗一夜东方白”,他母亲心疼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贾岛只是一个苦吟的典型。我们倒不是要简单地模仿他们的苦吟,而是要通过诗词写作的训练,培养那种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而这种态度不止是写作需要的,其他任何工作都需要。

回过头来,我们从贾岛的“不觉立听无限时”一句了解了孤平拗救,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四种基本句型之外多了一种变格,即仄平,这个句型,你说它是孤平拗救也可以,说它是变格也行。这样的句子在唐宋诗中很多,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许浑:“山雨欲来风满楼”,何、风救得不露痕迹。不少有名的句子属于这种变格。

还有一种变格,就是仄起不入韵句型仄仄第56两个字平仄调换一下,变成平仄平仄,先强调,用这种变格,第3字必须是平声,刚才说过,这种句型35两处至少保留一处是平声,5用仄声了,第3字必须保留是平声。它突破了“246分明”的口诀,6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这种变格在唐、宋以来的律诗中,用得非常普遍,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到这种变格:

庾信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元稹有绝句《刘阮妻二首》其二为: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这种变格甚至并不比正格用得少,连科举考诗也允许用。只是再强调一遍,用这种变格,第3字必须是平声。我们看这些句子的第3字,平、是不是都是平声?

到此,我们可以总结了,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型和两种变格,统共就这六种:

平仄

仄平

仄仄

平平

仄平

平仄平仄

不想学就算了,只要想学习写格律诗,四种基本句型必须背,其实很好背,同时记住只要不犯孤平不犯三平尾,135字就可平可仄。孤平了一定要救。两种变格不用背,第一种是救孤平用的,第二种是说仄仄可以变成平仄平仄,只是这样变了第3字必须是平声。只要记住些,你写出来的句子就一定合格律。第一句合格律,然后2句异对平收,3句同粘仄收,4句异对平收,一首绝句就出来了。

我上节课最后说,门道还有更深一点的,例如拗救、对仗等等,拗救,我已经讲了一半,还有更难一点的拗救,对句拗救,以后适当时候再讲,只要先按前面说的统共六种句型去写,就用不着对句拗救。至于对仗,那是写律诗必须用的,这节课开头说过,有意学习格律诗词的朋友,我建议从七言绝句学起,绝句可以不用对仗。但是可能有不少观众朋友不是初学格律,已经能写出合格的绝句了,现在想进一步学写律诗,我们就把律诗对仗的要求和忌讳也讲讲。不过这就不详细讲了。句型,那是固定的格式,必须详细讲清,也能讲清,而且你听懂了,按照这个格式去写,就一定不会错;而对仗,是一种修辞,有基本的要求,这个不难掌握,一些忌讳,也容易弄清楚,比如不能“合掌”,就是说一联当中不能上下两句意思完全一样,同义重复,这个不行,相邻两联语法结构完全一致也不行,但你的对仗即使写得合要求没犯忌讳,也不见得就好。句型是对不对的问题,对仗除了对不对之外更有好不好的问题,当然绝句律诗都有意境好不好的问题,所以重要的是多读,多钻研体会,才能写得好。

咱们看看《红楼梦》里林黛玉怎么说的。第四十八回林黛玉教香菱写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起承转合,指律诗八句,两句为一联,我们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这是律诗行文意思上的一种结构,但不是唯一的结构。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就是说颔联、颈联要是两组对仗。

“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这个咱们讲起、收、间、对、粘的时候就讲过了。

“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这可是胡说了,可能曹雪芹写这句话时是喝醉了。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出句与对句相对应词的词性必须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数量对数量,副对副,介对介,连对连,叹对叹。这不能错。名词相对,还要讲究实的事物对实的事物,虚的事物对虚的事物。

至于“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所有初学格律的朋友尽可以放心,你不会有什么“奇句”,能写明白通顺就很不容易了,没工夫奇去,凡是拿林黛玉这句话为自己的句子辩解的,只可能是三种情况,或者根本不懂平仄虚实,或者懂得但掌握不好疏忽了,或者词汇量太少实在对不出合适的来。

怎样学习掌握对仗?我倒是同意林黛玉的意见;“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熟读,揣摩,自然就会了。我们上节课讲的两首七律,那里的对仗,是律诗对仗的经典典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八句四组对仗,千古不朽的句子。

最后我们读读韦应物的一首七律,学习颔联、颈联的两组对仗,看看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是怎样的情怀。韦应物比杜甫错后20多年,曾任滁州刺史三年,任满,因贫不能归长安。贞元五年至贞元七年(789791)为苏州刺史,相当于苏州市长,我们要读的这首七律,就是他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写的。诗题《寄李儋元锡》,李儋,字元锡,唐朝的宗室,曾官殿中侍御史,韦应物的好友,韦应物与他唱和的诗很多。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去年春天开花时和你分手,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世上的事本来就说不清,很难逆料,春愁格外使人黯然神伤,长夜难以成眠。身体素来多病总想退隐,但自己管辖的地区还有流离失所的百姓,享有俸禄真让我内心抱愧。听到你要来探望我,翘首盼望,西楼上的月亮已经圆了好几回。

颔联,“世事茫茫”对“春愁黯黯”,名对名,形对形,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难自料”对“独成眠”,这个对得稍宽,作为颔联是可以的。少数情况,颔联甚至可以不对仗,这叫蜂腰体。

    颈联,“身多疾病”对“邑有流亡”, “身”对“邑”,名对名;“多疾病”对“有流亡”,谓宾结构对谓宾结构;“疾病”对“流亡”,并列结构的名词对并列结构的名词;“思田里”对“愧俸钱”,动宾对动宾,非常严谨。一般来说,颈联的对仗要求比颔联更严。

“邑有流亡”,“邑”指苏州,他当时是苏州刺史。这两句诗用现代语翻译就是“我年老多病,总想退职还乡;可是城里还有流亡无业的百性,我真愧对国家发的工资呀。”

我们在学习对仗的同时,是不是也会因为这组对仗所表达的情怀,而有所感慨呢?

07.06.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律诗的写作之二——格律(修改稿)
近体诗的格律
姜思学:格律诗随笔
诗词知识大全
增点文学素养吧-诗词入门
学诗的诗 律 口 诀(实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