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范例:《细微深处》四篇

2009直升作文题与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相同——

细 微 深 处

 

写作点拔
  
  这道作文题虽为命题作文,但开放度较大,考生既可作感性抒发,也可作理性思辨。试题意在引导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物进行观察、审视,挖掘其深层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哲理性的思辨。换言之,即要求考生能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在审题时,考生可联想到“细微深处见真情”这句熟语,并以发生在身边的细小的人、事为依托,叙写
亲情、友情,或者爱国之情

  考生可联想到“细微深处见精神”这句名言,并以慧眼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由细微的人事所彰显出的时代精神、社会风貌,去发现社会中不断进步的文明,去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

  在审题时,考生也可回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琐事,引发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思辨

  考生还可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沧海之一粟、高山之一草、参天大树之一叶等,展开联想,揭示其象征意义;

  也可以自然之物细微的变化,去思考自然的规律、生命的意义,进而引发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

  可见,考生可以从不引人注目的细枝片叶或看似无足挂齿的事件中进行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的思考,也可以从小与大、微观与宏观这些辩证角度加以思考。
  总之,“细微深处”一题为考生作文创设了选材广泛、角度多样、思辨多元、体裁不拘一格的有利条件。只要考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时又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的良好素养,并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就定能写出不同凡响之作。

 

佳作展评

  
  细微深处   李南

  
  今年像往年一样要回奶奶家过年。由于学校放寒假比较晚,爸爸先回的奶奶家,我和妈妈腊月廿九才回去。
  车停稳了,爸爸已经在门口等候。踏进奶奶家的小院,我暗自一惊,与上个月我来看望爷爷时的小院有着天壤之别。因为爷爷的腰有毛病,总是疼,一段时间都下不了床。那时的爷爷忽然之间苍老了很多。于是院子也就没人收拾,乱七八糟的。门前柴火、尘土到处都是,院子里的筐东倒西歪地散落着。就连奶奶家养的狗都趴在窝里,灰头土脸的,一动也不动。而这次回到奶奶家却完全不同了,屋门前的水泥台干干净净的,在东边墙根下整齐地码着两排筐,小狗见了人也左蹦右跳的。进了屋,看到床上的爷爷,他脸色好多了,有说有笑的。奶奶一脸的愁容也早已烟消云散了。仅仅一个月,变化却这么大。
  早晨天还未亮,一觉醒来,爸爸早已不在身边。我感到很奇怪,以前都是妈妈最早起来帮奶奶做饭的,而我和爸爸总是最后才起床,爷爷也是早早地起来晨练去。等我起来,发现原来爸爸在照顾爷爷。爸爸给爷爷端尿盆,扶爷爷起床。
  吃早饭时,说起院子是谁清理的,奶奶才说是爸爸昨天收拾好的。我说怎么昨天进门时看到爸爸的羽绒服上有一层尘土,爸爸打扫完院子最后竟忘了清扫一下落在自己身上的灰尘。
  中午吃饺子,在奶奶家吃饭用的是小桌子和小凳子。爷爷下不了床,所以只能在小桌子上放一个奶箱,刚好够到床沿,爷爷就这样和我们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吃饺子时,爷爷夹的饺子破了,馅掉了一身。爸爸赶忙用手把饺子皮拿下来,轻轻地抖落爷爷衣服上的饺子馅,接着用纸巾沾了沾留下的汤,最后用毛巾擦干净。爸爸总在爷爷吃完饭后才安下心来吃。每每饭后,爸爸总会端来温热的水给爷爷漱口。
  怪不得爷爷的精神头儿这么好,原来是有爸爸这个高级护士。
  我走时,爷爷可以下床走路了,爸爸比爷爷还高兴,笑得很灿烂。
  细微深处映射出父亲的孝心,映射出父亲对爷爷奶奶无限的关爱。
  
  点评
  本文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作者以过年回家作为行文的切入点,精心选择了父亲关心爷爷的几个细微的举动,有力地突出了“细微深处映射出父亲的孝心”的主旨。文章真实自然,毫无造作之感。★

  
  细微深处   郑少红

  
  一片片枯黄的树叶,是那样的渺小,却在人们的忽略中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一个个爱心标志,是那样的普通,却默默地在细微深处让真情洒满人间。
  艾滋病,这个吞噬人类身心的狂魔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肆虐着。看着艾滋病患者那惶恐的面容、无助的呻吟、绝望的眼神,我们怎能不忧心如焚,怎能不关爱他们?艾滋病无情人有情,细微深处见真情。一条昭示着爱心与希望的红丝带,悄悄地走近了病人冰冷的心房。当爱心使者握着艾滋病患者的手时,当爱心使者和艾滋病患者拥抱在一起时,这些患者哭了,他们流出的泪暖暖的。握手、拥抱这几个很平常的动作,对他们来说就如同接受上帝的宠爱一般,即使病情再恶化,但他们却不再绝望。这是红丝带的力量,是它,让这些艾滋病患者们不再孤单。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无数颗原本陌生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
  红丝带在微风中飘扬,驱散了冷漠,带来了浓浓的人情味。而在风雪交加的南方,绿丝带也在悄悄地播撒真情。当暴风雪阻断了交通,给人们出行带来了种种不便时,一些善良的私家车主人在车上绑上了绿丝带,这是一种标志,只要碰见绑有绿丝带的车便可免费搭乘。虽然这微不足道,但绝对称得上是一种伟大的善举。风雪无情人有情,许许多多的小小的爱心行动在悄悄融化人们心间的坚冰,让风雪中的人们感到真情依旧,世间有爱!
  一条条绿丝带温暖着人们的心,而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标志又何尝不让人感到亲切、温馨呢?这些佩戴标志的志愿者们,他们真挚的笑容、出色的服务、友善的言行将唤起每一位奥运会参与者的心灵共鸣。小小的志愿者标志,因北京而耀眼,因奥运而精彩。它,是热情的代名词,是爱心的传递者,是奉献的象征物。它,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让人陶醉,让人感动。小小的志愿者标志,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伟大,展示着中国人的博爱。

  试问真情为何物?不必煞费苦心寻求答案,更不必迫使自己做出丰功伟绩,因为即使是你细小的爱心举动,也能让真情洒满人间。
  
  点评

  本文选材较为新颖。作者选取了在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爱心标志来构思全篇,重点描写了红丝带、绿丝带和志愿者标志,从而突出了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你细小的爱心举动,也能让真情洒满人间”的主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层次分明。★

  
  细微深处   明明

  
  那是个星期天的下午,路过广场的时候,看见一个老人正在放风筝。风筝似乎刚刚被放起,虽然还不很高,但却很稳,缓缓地上升。
  我驻足观看,有些出神,许久……渐渐地,我感觉自己便是那只风筝,仿佛也有根线在牵着我内心深处的某一点……
  来到上海快五年了,已经习惯了没有雪的冬天,已经习惯了吴侬软语哼哈地应答,也已经习惯了似乎所有新环境带来的冲击。然而,我真的已经习惯了这种转变吗?为什么总有些细小的事物会引起我莫名的感动?我常常扪心自问。
  有时走在大街上,当抬头看见街上高大建筑时才猛然惊醒——这里已经不是故乡;有时清晨睁开眼睛,总要环视一下房间布局才确信这里已不再是我原来的屋子;有时看天气预报,总是只关注了故乡的情况却往往忽略了身在的上海。
  我真的习惯了吗?…… 风筝已经飞得很高,在天空中飘荡,似乎还要再向上升去。一阵疾风吹过,老人忙收紧风筝线。天空中摇曳着风筝……恍惚间,我又陷入了沉思……
  还清晰地记得五年前在外公家里说的那段话。“爸,妈,我们要走了。”外公笑着问:“去哪儿啊?”“去上海。”“你们都去吗?啥时候回来?去旅游?”“不是,也许以后要呆在那儿吧……”母亲哽咽了,眼里噙着泪。外公外婆似乎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外公手中的毛笔许久也没能落下,笔尖的墨汁滴在了淡黄色的宣纸上……
  一切都似乎那么熟悉,每处微小的相似都能勾起我那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风已不再那么疾进,风筝又一次地向上飞去。然而,老人手中的线就要用尽了。“喂!该收线了吧?”另一个和我一起驻足的人向老人喊道。谁知老人竟从袋子中取出一把剪刀,在风筝线放尽的那一刻把线给剪断了。
  众人惊呼,而老人却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不再受束缚的风筝远飞。老人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为什么那笑容如此熟悉?哦,想起来了,当火车缓缓开动,外公在站台上朝我们挥手告别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就犹如这一般,还有外公那句话:“去寻找你们的未来吧。”
  刹那间,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南飞的鸿雁年复一年始终如一,明白了为什么回归以色列的出规则 犹太人会跪着亲吻这片土地,明白了我为什么在他乡细微的触动会让我许久也不能忘却对故乡的思念——那是家的羁绊,那是乡情与亲情共同结成的风筝线,牵住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点,总在细微深处提醒我家的方向。
  风筝线真的断了吗?没有,也永远不会……
  
  点评

  本文紧扣题目“细微深处”,将一虚一实的两条线索巧妙交织,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篇文章一气贯通,脉络清晰,笔调潇洒自如,从而使作者的悠悠情思深蕴其中。★

 

  细微深处   戈佳

  
  细微之举,往往触及心灵的深处。
  在电视机前的我,已被那一次次的握手深深地感动了。他们细微的举动,搭建了心灵沟通的桥梁,将温暖传递过去,让爱心汇聚起来。手与手的交流,使关怀、信任与感恩在内心深处引起了共鸣。
  主席来了,总理来了。深受雪灾之苦的百姓,重新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人间有情,大爱无声。千言万语似乎无法说出我们的感受,好像只有手与手的交流,才能表达你我的心声。冰雪无情人有情。
  百姓伸出手,政府握住手。
  屏幕上国家领导人每到一个灾区,先与群众握手。此时的那一幕幕,真的很令人感动。
  握手,是国家对人民的关怀;握手,是人民对国家的信任。握住你我的手,人民与党的心连了起来,党同人民的命运连了起来。手与手的交流,使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与手的交流,使我们炎黄子孙万众一心!
  无论你是一名警察,还是一名干部,或是一名战士,面对群众呼喊求救的双手,你能拒绝吗?
  豪言壮语,比不了实在的行动;真心付出,才是最值得感动的。
  握手,是一细微之举,可它真诚地将你我的所想所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手与手的交流,不仅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而且发展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想起上个世纪中美交往之初,毛泽东热情地握住尼克松的手。历史,定格在那一刻,两个国家的坚冰终于在这细微之举中被打破。一股和缓的暖风吹向了中美,也吹向了世界。
  怎能忘记井冈山会师时,朱德和毛泽东紧握的手?
  怎能忘记易北河会盟时,美苏两国领导人紧握的手?
  又怎能忘记奥运场上,刘翔与约翰逊紧握的手?
  握手,已成为一种语言,一种大爱无声的语言,一种心灵深处的真实语言。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不仅要在有声的世界中关爱他人,更要在无声的世界里默默奉献。
  莫要吝惜你的双手,莫要吝惜你的感动。可能对你来说,这只不过是轻而易举的小事,然而在细微之举中,往往能彰显内心深处关爱他人的真情。
  
  点评
  这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文章开端即紧扣题目,指出“细微之举,往往触及心灵的深处”。接着由“握手”这一细微的举动写起,旁征博引,将与“握手”有关的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总结概括,首尾呼应。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年各省中考满分作文(二)
中考作文“爷爷与爸爸的互怼日常”问题诊断和升格示范
2014年中考作文优秀范文
作文的仿写与修改
我的童年生活作文
追忆旧时光作文(精选37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