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的基础——蒙学

础——蒙 

 

“一虎一席谈”是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一个名牌节目。2007年10月下旬,我参加过该节目关于“国学”的一期谈话。这期谈话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大学是否应该设置国学专业并建立起梯级学位教育体制,二是目前由一些大学开办的“企业家国学讲座”、“高级国学研修班”之类是否能起到提高学员国学素养的作用,三是国学教育是否应该从孩子抓起和如何具体抓起。现场争鸣的气氛十分热烈,足以见出国学问题的复杂性。参与这次谈话的嘉宾中,有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书法学校校长的“节目背景”颇为引人注目。这位年青的校长名张森,他自己书写、印制了十万余册的《弟子规》免费送给当地的孩子们。张森赠书的方式很特别——亲自在偌大的操场上跪地向孩子们一一赠送。他解释这样做,是为了显示自己传播传统文化的诚意和决心。对这种做法,人们看法不一。我当时观看录像的心情,也比较复杂。节目录制结束后,现场观众中的几个来自北大、人大的学生问我:“刘老师,《弟子规》是一本什么书?是古代学校的《学生守则》吗?”我说:“是一本著名的蒙学文,放在一百年前,初识文墨的中国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的。理解成昔时的《学生守则》,也大致不差。”

时代确实变了,今天,知道《弟子规》为何物的中国人,委实很是稀见。幸耶?不幸耶?

《弟子规》原称《训蒙文》,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绛州人,生活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训蒙文》皆为三言,全文共1080字,通篇围绕《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展开,共由五部分组成,从居家、事亲、出行、尊师、待人、接物、勤学等方面对青少年的德行做了比较具体的训诲。稍后,山西平阳儒生贾存仁又对《训蒙文》做了一些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传世。由于内容平实,文字易懂,自清代中叶以降,此文流播极广,影响至大,被称为“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行”的蒙学上乘教材,私塾、义塾率多用之。

先于《弟子规》成文500多年前,南宋大学者、理学家宋熹写过一篇启蒙读物《童蒙须知》,其《序》文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其正文便是对上列条目的具体陈说。人们一般认为,《弟子规》是从《童蒙须知》演变而来的。

《童蒙须知》、《弟子规》之类读物,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蒙学教材。所谓蒙学,就是中国传统式的文化启蒙教育。《易经》中的《序卦》曰:“蒙者,蒙止,物之稚也”。故昔人常称幼童为“童蒙”。《辞海》对“蒙学”的解释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词源》的释义则比较简单:“启蒙之学,犹今之小学。”这条解释中的“学校”说,是不尽准确的,因为蒙学的施教对象除了小学生外,实际上还包括了成年人中的尚处于蒙昧状态者。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蒙学,泛指古代的启蒙教育,包括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的蒙学,则专指启蒙教材,即蒙学文献。本文主要谈狭义蒙学。
    笔者的《国学的界定与当代价值评估》一文,对于国学做了明确的界定,认为国学包括中国传统学业和中国传统学术两大门类。在拙文中,笔者将蒙学列于前一门类之首。韩愈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愚以为,蒙学,正是国学的“根”和“膏”。欠缺了接受蒙学环节教育的人,登堂入室于国学,是有一定困难的。这也是现时的国学虽然热闹,却并不易扎实推进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蒙学历史悠久,其教育内容主要为识字、写字、识物、明理和懂德。中国古代的蒙学课本是从字书发轫的。早在周代就有了供学童识字、习字用的字书。著录于史册的最早的蒙学课本,是《史籀篇》,据传作者是周宣王时的太史。秦代李斯等人编写的《苍颉》七章、《爰历》六章、《博学》七章,文字多取于《史籀篇》。汉兴以后,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为一本,统称《苍颉篇》。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也编过不少蒙学字书,《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都有著录,但内容多已亡佚,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西汉史游编撰的《急就篇》(一名《急就章》)和南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唐宋以后,随着蒙学教育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出现了分门别类的蒙学专书,至明清时期,形成了包括识字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体裁上,不仅有韵语读本,还有看图识字、散文故事和诗歌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教育机构分为蒙学堂、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3级。蒙学堂亦称为蒙学。六、七岁入学。学习4年,学习课程有修身、读经、字课、史学、算学和体操等,并专为学童编写或选编了相应的蒙学课本,但由于多种原因,此制度并未得到实行。

中国古代、近代的蒙学书籍门类繁多,涉面甚广。按其教育作用,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以识字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为主者。主要有《开蒙要训》、《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文字蒙求》和“杂字”书。

二、以伦理道德教育和处世哲学教育为主者。主要有《弟子规》、《朱子家训》、《性理字训》、《小儿语》、《续小儿语》、《女儿经》等。

三、以历史、社会、自然常识教育为主者。主要有《蒙求》、《兔园册》、《幼学琼林》等。

四、以传授语词知识、典故知识和声律知识为主者。主要有《增广贤文》、《书言故事》、《声律启蒙》、《龙文鞭影》、《蒙养图说》等。

五、以优秀诗文选本陶冶初学者性情、培养其诗文读写兴趣者。主要有《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文章正宗》、《文章轨范》、《古文观止》等。

历代的蒙学文献累世迭出,蔚成大观。蒙学版本相当芜杂,难以确切计数,据张志公先生所编的《蒙学书目稿》统计有580种之多。徐梓先生的《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初稿)在此基础上作了增补,达到1300馀种。实际数量,当远在此数以上。
    限于篇幅,本文着重介绍最重要的几部传统蒙学读本(上述《童蒙须知》、《弟子规》二部自在其中,兹不复述):

(一)、《三字经》:中国现代以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蒙学教材。一般认为,《三字经》的作者是南宋学者王应麟(1223——1296年),也有人认为真正的作者是宋人王伯厚、区适子或黎贞。《三字经》以三言韵语联缀成文,全文在千余字的篇幅中容纳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涉及时间、地点、数目、历史、天文、地理、人伦、学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其文段落分明,结构谨严,文字简洁,概括性强,往往用几句话,就能准确地概括事或物,如“八音”云:“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前人尝谓《三字经》包括了“天人性命之微,地理山水之奇,历代帝王之统绪,诸子百家著作之原由”,因而是一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入门书,被称为“袖里通鉴纲目”,可见其概括性之强。明清时代,不断有人对《三字经》进行过解释、增补、配图、注音。1928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对《三字经》进行了重订,增添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使这本启蒙读物的内容更为完备。《三字经》还先后被译成满文、蒙文、英文、法文、拉丁文等多种文字,影响早已及于海外。

(二)、《百家姓》: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介绍性氏的蒙学读物。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北宋初年的吴越地区人氏,理由是全文介绍姓氏以“赵钱孙李”起首,分别与赵宋皇帝、吴越王(钱俶)及其正妃(姓孙)、南唐皇帝(姓李)有关,显然是出于尊崇当代显贵姓氏的动机。南宋大诗人陆游注其诗《秋日郊居》时说:“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由此可见《百家姓》在当时已十分普及了。《百家姓》全文572字,收单姓446个,复姓61个,包括了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姓氏。全文以四言韵句成篇,读来朗朗上口。

(三)、《千字文》:堪称千古绝唱的识字之文,作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3年)。作者周兴嗣是梁武帝的大臣,富才华,善文辞。曹魏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书写过一篇《千字文》,不幸被雨水淋坏于西晋末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又重新编写了一篇,但质、文欠佳。梁武帝命周兴嗣再次编撰以教育诸皇子。周兴嗣的《千字文》拓取王羲之遗书不同的字1000个,编为四言韵语,依次叙述有关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是一篇以识字教育为主,兼有思想教育和常识教育的综合性蒙学课文。《千字文》结构简单,押韵自然,易于朗读背诵。明人王世贞称它为“绝妙文章”,清人褚人获评价它“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豪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都可说所赞不虚。。《千字文》问世后,不仅被广泛用为儿童识字之文,成为自隋至清在中国各地流传最广、使用最久的蒙学课本,而且屡屡成为许多行业的编号,至于历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的贴本,更是难计其数。

(四)、《增广贤文》:历代格言警句汇编性质的蒙学读本,颇类似于时下的《格言警句大全》之类。原名《昔时贤文》,又原名《古今贤文》,作者不详,大约是明代中期的儒生。有学者认为,洪自诚的《菜根谭》是直接启发《增广贤文》成书的著作。这看法是有道理的。《增广贤文》以对联、谚语形式选汇历代文献中的名句和民间格言,全篇“有文言,有俗言,有直言,有婉言,有恶善言,有勉戒言,有在家出家言,复有仕宦治世言,有隐逸出世言,士农工商,无一不备”。内容多涉及为人处世之道,极为警策。由于对历代的格言警句能不拘一格,广泛采录,雅俗共赏,切近实用,使这本启蒙书广为闾里百姓所欢迎,清代以后几乎家喻户晓。

(五)、《幼学琼林》:“类书”性质的蒙学“百科”知识读本(《词源》:“采辑群书,或以类分,或以字分,便寻检之用者,称为类书。”)。《幼学琼林》原作者是明代的程登吉,另一说是明人丘浚。后来流行的本子,经过了清人邹圣脉的增补和注释。书名“琼林”者,谓书中的知识似美玉如林。《幼学琼林》共分4卷,按“事类赋”的方式编排,用骈语介绍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内容涉及很广,从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文臣武职到人情世故、家庭婚姻、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文事科第以至制作技艺、花草鸟兽、释鬼神道共三十三类,无所不包,旧时人们常用的语词、常见的名物,几乎都能于其中见到。如卷一分为“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6条,依次罗列相关物、事。全书的知识“信息量”极为丰富,文字则以凝炼、顿挫见长。

(六)、《龙文鞭影》:专门介绍典故(掌故)的蒙学韵文。原名《启蒙故事》,编撰者为明人萧良有。全文四字一句,两句一对,以“平水韵”的平声30部为序,渐次介绍比较常见的历史典故,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唐宋各代,内容广博,文词雅致。

(七)、《声律启蒙》:“声律对仗入门”性质的蒙学韵文。作者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进士车万育。通声律、能属对是中国人写作方面的一项基本功,在古代的蒙学教育中,引领少年儿童掌握声律和属对的基本功十分必要,也一直受到重视。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是影响最大的教本。

(八)、《千家诗》:一部影响广泛的启导少年儿童学诗的诗歌选集。南宋刘克庄曾编选过一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内收唐宋人近体诗1200余首,后有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删修订,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题为“谢枋得选、王相注”的《千家诗》。这个版本的《千家诗》收诗220多首,作者皆为唐宋名家,作品多为近体律、绝,题材广泛,篇幅短小,其中多数作品诗味比较浓郁,诗歌语言浅易而优美,非常适于少年儿童诵读和理解。

笔者曾指出,国学是一个文化共生矿,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作为国学基础环节的蒙学也不例外。在本文所举的10种蒙学读物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或陈腐的说教。这是时代的局限,也是难以避免的。但蒙学读物中所主要承载的,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元素。如德智双重的教育观,就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蒙学传统,今人应该发扬光大之。另外,古人编写蒙学读物,大多都十分重视其文、其书的简明性、趣味性以适应少年儿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社会群体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如比较普遍地以偶句、韵语的形式成文,句短而音谐,富于视觉、听觉美感,便于诵记,这种做法,也很值得今人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国学学习、识字及写字的教学程序,家长必读!
只读过三百千弟都不好意思谈蒙学,超全的蒙学书单在这里!
古人诚而善:传统文化启蒙的初级、进阶与加餐
启蒙读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老祖宗教育孩子的15大教材,家长必备!
中国古代蒙学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