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写作经验浅谈

因为大学时创办了楹联社团,此后为扩大校际间交流,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全国首个校园楹联网络联盟——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那日,网站举行培训讲座,主持人邀我主讲,就站在初学的角度,谈了点自己写作对联的浅显经历。不料被向来仰慕的严海燕教授相中,严教授嘱我成文,不敢违命,遂不辞固陋,整理了这篇小文章,权作交流。

我从中学起喜爱对联艺术,但多是自娱自乐式的涂鸦,根本不懂格律,自己凑两行句子,抒发点胸臆罢了。但那时起,就被对联的魅力所吸引,令我心向往之。大学二年级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地方报纸上一则征联消息,便带点冲动地写了两副,没想到其中一副还获了优秀奖。主办方寄来报纸的同时,旁边刊登了一篇谈及对联格律的文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对联写作还有这么多条条框框,也瞬间明白自己之前写过的那些所谓“对联”,不过是两行对偶句子。那次比赛能获奖,也是歪打误撞,格律上没有明显毛病,才通过了评委法眼。于是我开始在网络搜索有关对联格律的知识,不料十分丰富,便将这些资料全部下载下来以便学习。那是2007年的春节,那年我20岁,将此看作我学联的起步之时。

之所以谈及我起初的学联经历,是想对于一些朋友,尤其是初学对联的人来说,从我的经历上总结三条经验,或许能够有用。

一要珍惜机会,免走弯路。我因为之前身边认识的人都不懂联,学校里也没有人教,周边更未看到有关书籍资料,所以纯粹是个人瞎摸索,直到那次报纸刊登的文章,才算知道了点门路。此前走了许多弯路,甚至上联仄声结尾、下联平声结尾这么简单的内容,也很长时间后才知道。许多人或许跟我经历相似。如今,大家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网上都有专门的对联学校,还有许多“过来人”引路,也可加入各级楹联学会去向高人求教,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倘若真正喜欢,就把对联学懂、学好。学习对联并不会浪费太多精力,基本的格律掌握,两三天乃至一周就可,之后是阅读提高阶段。不过等真正能钻进去,你就会发现对联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或许从那时起你就会喜欢上对联艺术。

二要多读勤读。前面我说过,自己从网上下载了很多资料,打印出来用以学习,有多少字数记不得,但是用A4纸打出来,摞在一起要十几厘米厚,我不但用了两三个月把这些资料全部看完,有些重点还反复阅读,有些观点对比各家所说再比较阅读,同时还把学校图书馆仅有的对联方面的十几本书全部看完。那时印象最深的一方面是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看对联;另一方面是在图书馆,周围人都在复习考研、考公务员,而我在学对联。大三那年,整整一年精力基本都耗在对联上,手头资料不够用,就到处找着买对联书籍,几乎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就看一本。我曾毫不夸张地给人说,看过上百万副古今对联,其中半数便是在大三、大四那两年完成的。多读好的对联,就能增强语感,吸取优点。大家肯定都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但真正实践过你就会发现,此言不虚啊。除了对联,我也爱写古文,包括辞赋,自认为行文还算流畅,就得益于学生时期牢牢背诵了大量名篇佳句。古人教育孩子,都从背诵起;如今许多人学英语,也是先背会再说,这都是有道理的,语感对写作来说很重要,而背诵,包括熟读的意义不仅是语感,还包括很多层面。天下没有不累人的学问,要想出真知,见水平,就要板凳座上十年冷,不下苦功夫不行。这个道理大家都比我明白。所以不妨给自己制定个阅读计划,挑一两本比较好的图书,或是从网站选择一些古代当代对联精品,每天规定一定的数量进行阅读。

至于读联,我认为还是以古联为主,尤其是晚清民国时的佳作,对后学启迪性很大。今人固然也有好作品,可普遍已经不如前人。古人说“取其上者,才得其中”,就是这个意思。可以给大家推荐几个比较好的书籍找找看,或许网上都有电子版。但我鼓励,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读纸质版的书籍,这样感觉更好一些。首先是《对联话》,但这部书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十分适用于你们的阅读习惯,初学者可以先看看《清联三百副》,之后阅读《楹联丛话》、《对联话》。这些都看过后,还想进一步提高,再看看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刘太品先生主编的《名家联集丛稿》,目前已出版到第四辑,这里收入了解放以前许多大家的对联集子,是提升水平的津梁。以上说到的书籍,都能锻炼语感。尤其是《楹联丛话》和《对联话》,因为本身是文言、半文言所写,读起来容易养成古文语感。对联的语言,还是以文言入笔为最佳,所以读联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多读各类古人的诗文著作,都有利于养成语感。谈到具体个人的集子,曾左澎胡是一方面,梁章钜、钟云舫固然也好,但我主张重点看以下几个人的。如左宗棠、江峰青、俞樾、李渔、彭玉麟、薛时雨、范当世、王闿运诸人的。这些人的联集,好像网上也都有下载。再者就向有志于进一步研究的朋友,推荐几本理论方面的书籍。这方面的书籍,近些年出版频繁,已有上百本之多,但多是互相抄袭,有主见的不多。这是学术层面的探讨,对于初学者,推荐三本书即可。一是中国楹联学会主编的《联律通则导读》,网上好像有全文电子版,如果购买的话,一本20元左右,也不贵;二是谷向阳、刘太品编纂的《对联入门》,中华书局出版,也是20多元。这本书前半部分讲格律,后半部分是古代名联和鉴赏,很适合初学者阅读。三是余德泉教授的《对联通》,网上有电子版,可阅读。如果看完了这些,再想深层次阅读,就看看谷向阳先生的《中国对联学概论》、陕西严海燕先生的《对联通论》和刘太品先生主编的《近代对联作法丛刊》。总之,多读、勤读,有益无害。

三要多动笔。这个方法许多联家都讲过,许多其他领域的前辈也提起过,大体“多动笔”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认为增强写作能力的最必要途径。可是尽管人尽皆知,却不见得能实践;实践了的人,又不见得能坚持下去。以我自己为例,从2007年全面学习对联到2009年毕业时,存下的对联就有2000多副,基本上三年时间,平均一天写两副多。这不是为了充数量,而是多动笔,你的思维就开拓,驾驭能力就强,运笔构思就得心应手,哪怕临时应酬也不会慌张无措。在动笔过程中,最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然后想法去改进。动笔中,要注意修改,要反复吟咏,甚至逐字推敲,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不好改动,不妨放几天,等脑子里把这个问题淡化后再重新拿来看看、改改。而且关于动笔,有三点问题还需注意。

(1)模仿的问题。有不少人刚开始不知如何去写,喜欢模仿前人,不仅行文、语句模范,乃至部分词汇也照抄照搬,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要能进得去、出的来。进得去,是学习他的优点,今后为我所用;出的来,是不要一动笔就让人看出前人痕迹,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要有个人风格,但真正有风格的时候,也很难做到。因为风格的养成,不仅是勤奋,还要靠综合努力。要多阅读,多积累,这时就到了唐人所说的“功夫在诗外”的时候。还有一点,即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写,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这样才会养成风格。

(2)多动笔写什么?大家也许都有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什么都可以写。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题目确实有点难,可以先就驾驭容易的来写,如写景点联、嵌名联、春联就相对容易。如果自己不好确定题目,就参加各种活动,网络上有临屏活动,现实社会有征联比赛。我自己也是靠参加征联比赛进行锻炼。这些年征联获奖大概两百多个,但起初不获奖之时十之八九,不过我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的初心就没想着去获奖,我是想着通过参赛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我是把参加征联当做练笔,其次如能获奖,自然也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但是,写征联练笔,容易风格僵化,千篇一律所谓“征联体”,自己要把握住度,不要受他人影响。尤其要知道,获奖的未必都是好作品。不要去一味地模仿学习获奖作品,自己要对每次获奖结果有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心底要有个自己认可的“等级奖”。这样才能更好地取人所长,有利于自己进步。这里有人问过我“联与心违”的问题,即“人人心中有,却个个笔下无”,我看主要就是读得不多,写得不多。就像我们看人家炒菜,都是那么一点程序,菜倒进锅里翻转翻转,好像就完了,好像谁都能炒,但大家都知道,炒出来的味道肯定不一样。还是卖油翁的道理,“无他,但手熟耳”。还有些人刚开始不会写成联,甚至不敢写,一味停留于出句、对句,对句练习也十分重要,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真正上水平,还是要硬着头皮,试着写成联。刚迈步可能略嫌吃力,不要紧,前面已经说了,多看、多思、多写,迟早会运用自如的。记得我开始写联时,半天憋不出两个字,最后好不容易凑一副,还看着很生硬。可后来坚持了下来,就没有这个问题。以自己为例,大体有个创作过程:一是先提炼所要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罗列出那么几个词汇或者意象;二是进行排列组合,让他们成为句子;三是本着文辞最佳的原则进行修改,修改要按照格律、意境双重标准进行。如此,大体就能写出来一副对联。如果再细化,我将此概括为十个步骤:一是下笔扣题、二是深入构思、三是行文语势、四是长短布局、五是词语推敲、六是语言修饰、七是平仄调整、八是局部工整、九是增删修剪、十是后期调整。

(3)关于格律。许多人写了很多联,意境也尚好,但格律不怎么讲究。作为初学者,我想说对于格律一定要严格坚守。刚开始确实不适应,但写得多了,肯定会轻车就熟,不会形成束缚。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大家一定要严于律己,一起步就高标准、严要求,将来必将受益。我们知道,前人有说过“不以律害意”的话,但那是相对的,许多人都理解成绝对的话。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对联不是散文,它是格律文学,对仗统一的格律是对联的基本特征,如果不遵守格律,那本身就不是写对联。既然写对联,格律是不可违背的。基本的格律要求都要达到,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于一些较好的词汇,一些特殊的地方,因为意境营造的需要,才可以适当放宽。当然,再宽也是宽对。这时才叫做“不以律害意”。所以不要被一些说法迷惑。有些人说,“我以我笔写我心”,管他什么格律。这话没错,可那时你写的就不是对联。对联他就是既对又联,格律就是不能违背。

最后还有个问题,是那天网上讲座时有位同学发问:“对联写作入手时最要注意什么?”我认为入手时,最应注意的很多,但主要还是“浮躁”。要能静下心来,肯下功夫去读书,去练笔,然后去构思,去修改。倘若浮躁了,前面说了这么多,都无济于事。


转自 《甘肃楹联》15年第一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写作入门(六)/ 初学者捷径
对联写作入门之( 一)对联基本常识、(二)对联的起源发展(舒贵生)
读书日| 循序渐进的十八种『对联秘籍』
学对联的入门书籍是什么?
楹联写作基础知识
学写古诗要避免的3大坑,我全踩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