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文化语文滋养学生的心灵

用文化语文滋养学生的心灵

——基于文化层面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张宏军

      摘要:语文本身承载着文化,传播着文化。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文化生成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因理解和实践操作中的偏差,造成了语文本体的失落。语文教学呼唤文化语文的回归和重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内涵,才能在和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在诵读中获得精神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语文;文本;课堂;资源;活动;文化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还应该承担体认中华文化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自然有机地将精神、道德、人性、人格等教学内容加以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语文本身承载着文化,还传播着文化。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文化生成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

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时,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因理解和实践操作中的偏差,会将个性鲜明、风格多样的文学作品及具有丰厚文化承载和浓厚审美意味的文学语言等同于平面、粗浅的信息符号造成语文本体的失落,以致出现了“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缺失了“语文味”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自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文化语文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探索”的研究,努力从文化层面审视并改进当前的语文教学,并从课堂实践角度探究基于文化层面的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方法、策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同构性,把语文教学作为体认文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精神的洗礼。

一、用文化的眼光解读文本,发掘文化品质

汉语文化形象丰瞻,神韵饱满,情趣盎然。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生动展现古人生活的风俗画,在这画卷里脉脉流淌着民族文化的心理潜流,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因此,以文化的眼光深入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文本所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内含,是实施“文化语文”的前提和基础。

1.深入解读文本信息,依据课标审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从中获取精神品质、思想意识与道德规范等内涵,为学生文化精神的建构奠基。

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陶冶人性与情操、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精神建构过程。语文教科书中丰富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的学习与内化以及精神世界的建构提供了资源。如苏教版教材中“思想意识”与“道德规范”,既有大量的“现代取向”的内容,如“科学”(《动手试一试》)、尊重人才(《三顾茅庐》)、抓住机遇(《最大的麦穗》)、拒贿(《公仪休拒收礼物》)等,也有以当代多元文化的开放、包容的心态,从正向角度积极反映外国的人和事的内容,如《海伦·凯勒》等。更有许多“传统取向”的内容,如“亲孝”(《沉香救母》)、“仁爱”(《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等——许多反映“亲孝的文章兼具“仁爱”特性)。而“爱国”“勤学”“坚毅”作为跨越“现代”与“传统”的素质在教科书的主题中一再被提及。另外,教科书还选编了一些中国古代神话、童话、民间故事,表现出一定的传统道德取向,如《牛郎织女》《精卫填海》等。我们在探寻文本的价值取向时,不能仅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还要从课标和教育的目标来审视和定位。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第一条就提出“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条中强调“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第七条中关于阅读能力的表述“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可见,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最终都落到人的层面上。为此,我们必须从人的本质的视角来审视和定位,教育和引导学生“求真、从善、向美”,这既是文本的核心价值,也是我们解读文本的靶心。

2.深入解读文本如何运用语言负载信息,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吸收内化,从而把握汉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意蕴。

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就是引导学生体味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我们一般可以从音韵、词语、句式、表意象征符号等方面入手进行操作。

(1)音韵的和谐。音韵是指作品的音节韵律,中国古典诗词最能彰显这种魅力,节奏的回环、音调的抑扬、声情的和谐,总是给人以美的感受;我们还要注意挖掘其他文章中的音韵之美,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词或短语巧妙地排列,同样会产生错落有致的音韵美。

(2)词语的精准。凡是把人和事物表现得具体形象、生动逼真的作品,其作者必然要在动词、形容词的锤炼上下足功夫。如“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盔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武士俑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他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秦兵马俑》)这一连串的动词描述得极为精准,各种俑的动作神态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3)句式的丰富。可以关注文本重点段的句子安排。好文章既可使用非常整齐或大致整齐的结构,形成一种整齐美;也可长短结合,形成一种错综美。例如:“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莫高窟》)整齐的排比结构表现了壁画造型的丰富多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

(4)象征的表达。表意象征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的独特作用。比如《游园不值》中的“柴扉”就是一个常用的表意象征符号,一般表示的是清贫、隐逸、宁静、孤独。王维《送别》中“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等,只有对这些表意象征符号正确理解,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二、用文化的理念构建课堂,进行文化渗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亲近文化、体验文化、认同文化,进而生发情感、拥抱文化,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文化的阅读是理趣深邃的,而不是浅薄的,它能启迪智慧,发人沉思,乃至拷问灵魂。

1.在美读中领略文化意蕴

汉语很美,不仅美在汉字的字形,也美在它的音韵之中,美在它的情意之中;不仅美在陶冶着学生性情的内容,也美在培养着学生审美情趣的形式,如文中句子的长短、骈散、平仄、音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等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朗读不仅可以把字面意思完整地、艺术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运用语气、语调等把不可言传的意蕴恰切地表现出来,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比如教学《望月》一课,引导学生朗读“江面美景”一段时,这样指导:“听了你的朗读,我一下子就被这美丽的月夜迷住了,我仿佛感觉月亮像母亲一样亲切、温柔。沐浴月光,就像置身于母亲温暖的怀抱,让人心醉。请大家好好读读这一段其他三句话,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边读边感悟,边感悟边读,让人感受到的已经不是语言本身的再现和重构,而是文化语文的血脉在美读中搏动,学生收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2.在品读中积淀文化底蕴

语言是文化的衣裳,也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典故”,“一处乡音就是一个地域的文化”。教学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词、句和细节等,涵咏体悟,重锤敲击,品出字里行间所包孕的丰富的情味和理趣,欣赏、领悟汉语言的魅力。如一个“霜”字,我们要让学生看到的也许不仅仅是那白色的晶状物体,可能还能看到一张饱经风霜脸,还可能看到一颗冷若冰霜的心,更能感受到一种飕飕的寒气。

3.在研读中孕育文化情怀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生命的大视野去感受文本中的生命,去理解文本中的人生,去思考和评价文本的价值,从而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作品。作者写这篇作品,不只是赞美这株柳树,更是要我们从中汲取人生旅途中有用的东西,比如坚持、顽强,比如抗争、奋斗,而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何领略这种精神文化,如何将这种文化与学生的生命结合起来?老师先与学生共同感受柳树生长的神奇,然后抓住“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这一重点句子来细细品读这株柳树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神奇历程,最后回归总起句“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在一唱三叹、层层推进的研读过程中,这株高原之柳的顽强与坚韧已经深深地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中华民族的那种文化情怀也已悄然被唤醒,并且开始涌动。

三、从文化的层面挖掘资源,拓宽文化视野

由于文本所承载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时代背景久远、文化气息浓郁的文章,文本与现实的差异性,文本内部的空白点、未尽处,都给学生的体悟带来一定的难度,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有效适度地拓展,从文化的层面挖掘课程资源,对所用教材增删调整,做到灵活地运用、艺术地处理、科学地补充,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1.基于教材背景

在语文学习中,教材只是个“引子”“例子”,教材所编选的文本受字数、体例等因素的束缚,多已被改编成“教材体”文选,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许多文章也因此变得千篇一律,学生很难收获原著的文化精华。如何变这些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篇篇文章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在拓展阅读中运用。如教学改编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课文《三打白骨精》,教学中借助情节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中“反复叙事”的表达方式;借助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细读批注的阅读方法,在研读中,在点拨下,学生发现了许多藏在文字后面的奥秘,诱发起读整本书的兴趣,并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实践课堂习得的阅读方法,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而这,正是语文教学目的所在——把学生目光引向文化价值更丰富的原著上去。

2.基于学生生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文化现象,将文化的学习由课堂拓展至学校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这也是语文教学延展性和教学张力的体现。《西游记》何以能够吸引人?是因为它传达着一个个深刻而又现实的社会主题,文中曲折离奇的故事,想象中的神魔精魅无一不是现实中人情与世故的代言,阅读这样的小说故事,就要学会把故事与当下生命结合起来,让知识与生命、与社会生活产生共鸣,让文化的熏染功能更具现实意义。这样方可从《三打白骨精》得出这样的现实启示:当今社会中有些人表面虚伪,内心阴暗,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常使用各种卑鄙手段,他们会用利益引诱你,也可能挑拨你和亲友间的关系,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擦亮眼睛,不被表面现象和虚情假意等伪善蒙骗。而那些描摹山水风光的文章,如《黄山奇松》,阅读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只能感受到文字的美、想象中景物的美,而如果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以“黄山松”为主题创作电视散文,借助文本语言,筛选经典语句作为解说词,再相机引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古几客游,劳劳管送迎。苍官不知老,披佛自多情”等诗句,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悟,就能使学生置身于“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的浪漫意境。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文化熏染植根于生活,有了生活的土壤,文字就仿佛有了生命,几千年前创造出来的文字仿佛像睡美人一样瞬间被吻醒,在学生的语言系统中复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生存方式。

3.基于多元文化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多义性与意义的空白,召唤读者依据各自的知识、阅历、观念作出解读。只有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解读,文本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并最终成为滋养学生精神世界的养分。基于文化层面的阅读教学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沟通与联系,以此增进学生对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以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最后,向学生出示了不同国籍老师对林冲的评价:①美国籍教师:我不喜欢林冲,他太谦虚、谨慎,不够豪爽,不像好汉,我觉得洪教头虽然鲁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战,倒像好汉。②英国籍教师:在这三个人物中,我觉得柴进是好汉,他热情好客,仗义疏财,颇有绅士风度。③中国籍教师:林冲谦虚忍让,武艺高强是好汉。然后让学生说说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学生有的赞成美国老师的说法,认为林冲想得太多,太谨慎;有的赞成中国教师的说法;还有的认为英国籍教师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这里教师把对人物的评价放到了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下去审视,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观念与碰撞中沟通了中外文化之间的联系,孕育了学生多元文化的情怀。

四、从文化的角度策划活动,提升文化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文化的传承绝不仅仅靠耳提面授,靠的也是一种浸染,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为此,老师要从文化的角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策划一些主题活动,基于教材却又超越教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生活实践中提升文化素养。

如《春联》一课学完之后,老师组织学生以“春联”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学生按要求了解春联的来历、种类,还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搜集了一些春联;接着,大家在一起交流赏析彼此的春联,并采用补春联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在涵咏斟酌中感受春联对仗美、韵律美、语言美;最后,是写春联,送春联,贴春联的实践活动,什么样的春联送给谁,给谁应该写哪方面的内容,怎样区分上下联,贴春联有什么学问,等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畅游文学殿堂,对传统文化多了一分喜爱,对春联多了一分了解,对文化底蕴多了一分积累。

语文课堂既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之美、语文之趣、语文之灵性、语文之厚重,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人性、关注健康、关注情感、关注文化、关注审美。语文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对生命点化、升华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内涵,才能在和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在诵读中获得精神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点 | 史 红:阅读教学中文本拓展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
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
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提升语文专业素养 构筑教师美丽人生
刍议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