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教师100条新建议75/76

75.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字。这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曾经在新中国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着我们的学校教育,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曾一度学习苏联“老大哥”之于教育系统内的一种表现,更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精神、理念、理论和实践本身焕发着道德的与科学的双重力量。他的一些经典话语,直到今天还在被引用。我想,真正伟大的教育家是能穿透时空的,不但没有国籍的限制,也不会有时代的限制。

我敬佩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因为他创造了奇迹,他创造了自己生命的奇迹。1941年,苏霍姆林斯基参加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两块弹片留在心脏附近的一根血管旁边,长期威胁着他的健康。在战争期间,他的妻子被敌人残酷杀害,出生不久的孩子也夭折了。然而战后,他放着区教育局长的职务不做,却要求回到学校教育第一线,并且为教育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身体的伤痛和心灵上的哀痛,都没有阻止他成为一代教育家。在不长的生命旅途中,他为我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1200篇文艺作品,他的著作和论文被译成30多种文字,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年中就翻译出版了20多部他的著作。苏霍姆林斯基属于全世界。

他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还为他所任职的帕夫雷什中学创造了奇迹。他是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可他不仅当校长,还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他带领全校老师在20多年的时间里,将一所曾被德军当做监狱的荒芜不堪的学校,改造成了花园般的世界知名的“教育实验室”。当我们怀念苏霍姆林斯基时,永远是和帕夫雷什中学所提供的背景是联系在一起的。

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真正的传奇英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在这本书的代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年代里,同刚开始工作的年轻教师举行了无数次会见和谈话,收到过他们成千上万封信,从而促使我不得不写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长者送给我们年轻人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书中,这位长者那么执著而真诚地对我们提出建议和劝告,这些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则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积累”,他用那么多的实例和体会、经验,把枯燥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得生动明白,如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读这本书,不仅是在读那一条条独立成文的建议,更是在读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本书虽写成于1977年,但其中所传达的真理,仍照耀着今天,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在这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地重读:

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了,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

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

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的了。

决不要急忙打不及格的分数, 要记住,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

你如果想教“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让他们观察一系列现象,从而了解其因果关系。

要把知识留传给我们的学生,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自己的头脑移到我们所教的人的头脑中去。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我想不仅年轻教师需要这些建议的引导,中老年教师也需要用这些建议来自省、自励。

在教师的专业培训中,我们见多了大部头的抽象的理论书、学术书,似乎培训者下决心让教师都变成“科学家”。而当一名教师读了那么多教育理论书、学术书之后,也许他别的都不缺了,只缺少了心灵,缺少了比理论和技术更重要的东西。

也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长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的书架上,让我们读了又读,常读常新。

76,捧着良心教书

教师节又要到了,老师们都在关心,今年教师节学校可以发多少钱、多少实物。与十多年前相比,现在教师的待遇要高多了,即表现在“显性”的工资上,又表现在“隐性”的收入上。

记得以前老是说“脑体倒挂”,现在一部分先“想得开”的教师开始在家里雇起了钟点工。虽然教师确实还不富裕,但已不再窘迫了,这是事实。教师似乎永远不可能跻身富裕阶层,如果教师成为腰缠万贯的富人,一定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与文化传统相悖了。学校为了激励教师,会采取一些经济奖励的办法,奖励依据无非是:1.“以量核价”,即根据所承担工作的数量来计算奖金;2.“以质加价”,即根据完成工作的好坏程度予以适当奖励;3.“以责定价”,即根据所承担的责任轻重来定价。但是,无论学校采取何种依据来“拉开收入差距”,都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而总会露出不合理的破绽来,而且,即使拉了差距,对教师来说区区几十元或一两百元的差距,实在不是经济上的差距,而是“面子”上的差距。

于是,常有教师说,我努力工作,从来不看在钱的份儿上。是的,教师工作,是绝不可以看在钱的份儿上的。说句实话,想看在钱的份儿上还看不到呢!

有些教师说,我这样全身心投入是看在学生的份儿上。我被“看在学生份儿上”打动了。在我国“穷国办大教育”,国家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在那么漫长的“艰难岁月”里,在那么多薄弱学校里,有那么多“一厢情愿”的教师,任劳任怨地工作着,苦口婆心地与学生“消磨”在一起,奉献了一生。也许是孤陋寡闻,我实在说不出有哪一个国家的教师被要求为他们的学生负那么大的责任。而他们是看在学生的份儿上的。

看学生什么份?看学生求知时渴望的眼睛,看学生的天真可爱,看学生对教师的无比尊崇,看学生都会长大而且他们都要成个“人”!还要看那些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渺茫的前途!

“看在学生份儿上”是教师们的天性,除了教师,还有谁会看在别人家孩子的份?教师的这一天性发育得愈充足,就愈会是一名好老师。那么这个特殊天性的根源在哪里?在人人俱有的同情心和慈悲怀。只是教师每日里与孩子们厮磨,同情心与慈悲怀被激发得更充分些。教师与孩子们的“灵”与“灵”的冲撞融通,总会让教师成为世界上富有最多情感的一群人。这也发育了教师自身的优美而完整的心灵,支撑了教师从教一生的信念,同时也以执著、可爱的“傻气”装点了教师。

那么,教师的所谓“看在学生份上”,就不完全是看在学生份上,而是更多地看在自己良心的份上了。教师们经常用是否“凭良心”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尺度,于是,“凭良心教书做事”与“看在学生份上”是同义的了。

政府与学校、科研机构一直在努力研究教师评价问题,我不知道会不会研究出一套评价体系来准确评价不同环境下不同教师的工作和业绩,我期待着。但在完美无缺的评价体系诞生之前,要维持当前尚在“困境”中的教育,必须依据教师的良心,以学生激起教师同情与慈悲的天性,教师“看在学生份上”是中国教育的幸事。我真正担心的是,教师看在“评价体系”的份上,而泯灭了宝贵的良知;我怕一个“科学”控制下的学校,最后却“谋杀”了教师的独特天性;还怕被评估为“优异”的教师却没有起码的良知。良心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道“道德防线”,一旦失去,溃不成军。

而教师,应努力保存教师全部美德的“源泉”——良心,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良心,像捍卫自己人格尊严一样捍卫自己的良心不受污染。尤其是在面对来自校内外的藐视科学或先进的种种诱惑和“胁迫”时,能牢牢守护着自己的良知。因为,教师一旦失去良知,不再敏感于学生,那么,学校对你来说即“地狱”。

请扪心自问,今天,我带了良心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
几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你可以尽情收藏的教师名言名句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100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