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官仪诗歌:鹊飞山月曙,蝉躁野风秋

   前记:唐初的诗坛,在一段时期里,依然是延续六朝余韵,宫体色彩浓厚。深受南朝诗歌影响,长期生活于深宫的上官仪,主要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上官仪,字游韶,祖籍是陕州陕县人,公元608年出生于江都。他的身世其实是很曲折的,出生在隋朝末年动乱时期,当时隋炀帝在江都,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是炀帝身边的近臣,公元618年,大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杀死了隋炀帝,上官弘自然也未能幸免。所幸的是,上官仪活了下来,当时也才是十岁的孩童。孤苦无依的他为了活命,只好私下里去了寺院,于是就开始了长达9年的寺院生活,在这9年的平静生活中,他游情释典,涉猎经史,写诗作文,积累了一定的名气

 

 

贞观元年(627年),由扬州长史杨仁恭的举荐,到长安应试得中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贞观19年(645),玄奘大师历经千辛万苦,历时16年,从西天取经归来,在长安大慈恩寺翻译佛经。贞观二十年(646),向唐太宗进献新译《经论》、新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并请求皇帝给《经论》撰序言,唐太宗自制《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在庆福殿召集群僚,赐玄奘法师座,命上官仪宣读《大唐三藏圣教序》。我们都知道,上官仪有过长达九年的寺院生活,长期研究佛家经典,尤精《三论》,对于佛法那也是有相当造诣的。正是他的这一身份,才让他有了这个机会,从此也迎来了他飞黄腾达的官宦生涯,同时也给他最后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不久,太宗长孙、皇太子李治长子燕王李忠被封为陈王,上官仪被任命为陈王谘议参军,于是上官仪就卷入了宫廷内部的政治漩涡之中。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唐高宗李治于次年(650)即位,上官仪任命为秘书少监。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陈王李忠被立为皇太子,不过到了高宗显庆元年(656),李忠被废为梁王,立代王李弘为皇太子。上官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后来,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相当于宰相的官职

 

 

在高宗李治当政期间,由于体弱多病,朝中很多大事实际上都是皇后武则天处理的。慢慢的,武则天培植自己的亲信,掌握了实权。由于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威胁到了李唐王朝的走向,高宗就很不满意,不识时务的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这无疑是为自己敲下了丧钟。后来,还是枕边风厉害,皇后武则天用眼泪和柔情感动了高宗,高宗出卖了上官仪,告知武后此事是上官仪教唆的,这下上官仪该倒大霉了。唐高宗麟德元年(664),武后专权,其宠臣许敬宗秉其意,诬陷上官仪与已废太子李忠谋反,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同时处死,孙女上官婉儿被配入皇宫内廷,上官仪就这样成为了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由于上官仪有过在江都寺院的生活,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很深,又由于他后来长期生活在宫廷之中,《旧唐书·上官仪传》说他:“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他的诗歌题材范围狭窄,主要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于是转向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归纳了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虽然他的诗歌注重形式,但是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对于五言诗的格律定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首《入朝洛堤步月》,时人认为它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从这首诗歌的题目,我们就知道这首诗歌作于东都洛阳,这个时候也是上官仪政治生涯最春风得意的一段时间。官运亨通,地位显赫,自然心情舒畅,一日早朝,面对这洛阳美景,诗兴大发,宫门未开,何不吟诗一首。于是略一沉吟,当时上朝的官员溜须拍马,将这首诗记录了下来,便有了这首《入朝洛堤步月》。据《唐诗纪事》载:“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曰:‘脉脉广川流,驱马入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音韵清亮,群公望之,犹神仙焉。”

 

 

下面,我们就简单的分析一下这首诗歌。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广川,就是洛水,长洲就是洛堤,历就是游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皇城外的洛水悠悠的流向远方,我悠闲的骑马走在洛堤之上。

在古代,天还没亮,在京的朝廷官员就要去皇城外候着。一般的官员,是不能够骑马的,只有高官才可以。当时的上官仪,官位就相当于宰相,地位显赫,受高宗和武后器重,所以驱马就是地位不同于一般官员的显示。历,游历,在上朝的时候还能气定神闲的游历洛水观山水美景,也可以显示他当时正是春风得意的时期。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曙,就是天刚亮,破晓之光。秋,就是秋高气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群乌鹊在破晓之际从远处的山前月旁飞过,初秋的寒蝉在山野晨风中嘶鸣。

作者借写景,表达出在这太平盛世,一片喜庆,安宁,祥和的氛围中,正是自己政治生涯的大好时机,执政治世的气魄显露无疑。在艺术上,作者引经据典,遣词造句,对仗工整。在用典上:“鹊飞”化用了汉魏时期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句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蝉噪”化用了南梁时期王籍的《入若邪溪》中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形式上:鹊对蝉,飞对噪,山月对野风,曙对秋,对仗工整,用词精巧。

 

 

总之,这首诗歌,在内容上就是写入朝的所见所闻,表现自己春风得意的心情。形式上对仗工整,引经据典,善于遣词造句,不过过于雕琢,缺乏深意。不过,相较于当时的其他宫体诗人,水平还是高出一筹,更何况是随口吟出,也算是宫体诗中难得的作品。

 

附录:曹操的《短歌行》和王籍的《入若邪溪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入若邪溪诗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郁氏文化】驱马历长洲——上官仪及“上官体”(文/孙庆忠)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气度雍容的上官仪,逃不过官场乱斗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156首
诗词笔记:脉脉广川流
《唐诗鉴赏辞典》第七首《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