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之惊天秘密:荣国府第二条路线

十一章  荣国府的第二条路线及“穆莳拜”小考


 文本及点评: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邢夫人答应了一声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紬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未识黛卿能乘此否?]】众婆子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封建社会王公贵族是极其讲究门面的,因此黑色一般不是王公府第的主色调。如果我没想错的话,“黑油大门”在全书中仅此一处,这就是说作者独独赋予了贾赦“黑”的面孔。有人说《红楼梦》没有脸谱化,这倒是事实,但是并不能以此认定是书中没有脸谱,贾赦其人就是例子。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甲戌侧批:黛玉之心机眼力。】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前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与“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其意在于贾赦居处不属于紫禁城,因为紫禁城是一个整体,其中有隔出来的院子,但是却是互相通联的,没有可以独立出入的院落。梨香院有通街的后门,贾赦住处有通街的前门,都不符合紫禁城内建筑的规制。梨香院所影雍和宫笔者多有论述,贾赦住处实际是对畅春园外那三间用于永远圈禁隆科多的小屋的暗写。【甲戌侧批:为大观园伏脉。试思荣府园今在西,后之大观园偏写在东,何不畏难之若此?】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甲戌侧批:这一句都是写贾赦,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甲戌侧批:追魂摄魄。甲戌眉批:余久不作此语矣,见此语未免一醒。】暂且不忍相见。【甲戌侧批:若一见时,不独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不能有此等妙文矣。】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甲戌侧批:赦老亦能作此语,叹叹!】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林黛玉千里晋京,投靠外祖母,舅舅竟然避而不见,读者不禁要问,其中寓意着什么?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甲戌侧批:得体。】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甲戌侧批:这一个穿堂是贾母正房之南者,凤姐处所通者则是贾母正房之北。指点迷津之语黛玉此时所处位置该是乾清门广场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保和殿与太和殿一样,都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从侧面看就是五间大房,乃是作者的忠实之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当指保和殿。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甲戌侧批:蜼,音垒。周器也。】一边是玻璃海(上台下皿)。【甲戌侧批:海(上台下皿),音海。盛酒之大器也。】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甲戌侧批:雅而丽,富而文。】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甲戌夹批:实贴。】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甲戌侧批:先虚陪一笔。】笔者在下文有“东安郡王穆莳拜‘小考’”。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甲戌侧批:黛玉由正室一段而来,是为拜见政老耳,故进东房。】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甲戌侧批:若见王夫人,直写引至东廊小正室内矣。】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甲戌侧批:此不过略叙荣府家常之礼数,特使黛玉一识阶级座次耳,余则繁。】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甲戌侧批:写黛玉心意。】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装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作者以黛玉的眼目观察荣国府实是让读者对照紫禁城,上文中的陈设也正是宫殿中的陈设,“与别家不同”几个字几乎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你,这个大院里的人家是独一无二的。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甲戌侧批:金乎?玉乎?】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这炕在三间小正房的哪一间里?在南边还是北边?值得推敲。桌上磊着书籍茶具,【甲戌侧批:伤心笔,堕泪笔。】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甲戌侧批:写黛玉心到眼到,伧夫但云为贾府叙坐位,岂不可笑?】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挨炕一溜三张椅子”的常客应该是王夫人、赵姨娘和周姨娘。贾政在这里可以同时召见她们三人,也可以单独约见那一个。包括此处的文字在内,书中的信息告诉我们,贾政与王夫人是分居的。甚至有可能他们二人所影射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也搭着半旧的这些陈设作者未必看到过,批书人确实见过,否则没有后面的批语。【甲戌侧批:三字有神。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中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可笑近之小说中,不论何处,则曰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甲戌眉批: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故有“□骨变成金玳瑁,睛嵌作碧璃琉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弃前人也。】这两则批语好像不是脂砚斋的文字。作为皇室成员,她老人家不至于如此粗俗。或者说她即便想粗俗一把,但碍于皇家的面子,也会回避这样的文字。邓遂夫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他所校注的甲戌本中,将批语引用的骨变成金玳瑁,睛嵌作碧璃琉”,径自改为“胫骨便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琉璃”。让人感觉不是味同嚼蜡,而是“弄巧成拙”。“胫”“眼”二字,既不是批书人不会写的,也没有什么可忌讳的,何用留到二百多年以后填写?笔者既不是高尚的人也不是下流的人,但我算作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上面两个方框,是批书人故意留下的,是两个不好意思直接写出来的字。批书人显然是玩了一把“高雅”,附带一把“深沉”,目的当然是吊人胃口。究竟是哪两个字?我可以告诉你,但是你不能说我下流哦。它们分别是“屌”、“屄”二字。只有填上这两个字,才符合粗俗之人讽刺粗鄙诗人的创意,才符合上一则笑话的氛围。以平常心看“两句诗”,的确糙了一些俗了一些,但是其中有谐音有反讽有借喻,私下里说说,真的不失幽默。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甲戌侧批:点缀宦途。】再见罢。【甲戌侧批:赦老不见,又写政老。政老又不能见,是重不见重,犯不见犯。作者惯用此等章法。】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这里就是借喻,这四个字不要看做是王夫人指斥宝玉,而应该看作是赫舍里皇后的“痛心”。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甲戌侧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甲戌侧批:是富贵公子。】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甲戌侧批:与甄家子恰对。】极恶读书,【甲戌侧批:是极恶每日诗云”“子曰的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甲戌侧批:这是一段反衬笔法。黛玉心用猜度蠢物等句对着去,方不失作者本旨。】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甲戌侧批:以黛玉道宝玉名,方不失正文。】【甲戌侧批:字是有情字,宿根而发,勿得泛泛看过。】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甲戌侧批:又登开一笔,妙妙!】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甲戌侧批:此一笔收回,是明通部同处原委也。】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王夫人的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背地里”说明贾宝玉干的不是阳光的事,“出气”是发泄、宣泄、撒气,“咕唧”则令人费解,既然是撒气、宣泄怎么会是“咕唧”二字可以形容的了的。如果说王夫人暗示的是贾宝玉情窦初开时节的模仿动作,显然不应该在初来乍到的林黛玉面前提及。笔者思来想去觉得作者不是说给黛玉听的,而是写给读者看的,想揭露贾宝玉却又不愿过于直白,只好任凭读者自由想象罢了。因为这是开篇第三回书,因此我还猜想,曹雪芹曾经有更深刻的针砭贾宝玉的计划,就像对秦可卿的描写一样,后文的讽刺之笔是经过删减了的。【甲戌侧批:这可是宝玉本性真情,前四十九字迥异之批今始方知。盖小人口碑累累如是。是是非非任尔口角,大都皆然。】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甲戌眉批: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已早有一宝玉矣,幻妙之至!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及今尚未得见,狡猾之至!】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甲戌侧批:后房门。】由后廊【甲戌侧批:是正房后廊也。】往西,出了角门,【甲戌侧批:这是正房后西界墙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甲戌侧批:二字是他处不写之写也。】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甲戌眉批:这正是贾母正室后之穿堂也,与前穿堂是一带之屋,中一带乃贾母之下室也。记清。】便是贾母的后院了。【甲戌侧批:写得清,一丝不错。】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解惑释疑:

林黛玉拜见了贾母之后,按照礼制,接下来是必须登门拜见两位舅父的,但是林黛玉到了大舅父家中,从未晤面的舅父却冠冕堂皇地婉拒了,黛玉只好回到荣府。仍然是需要提醒读者的是,贾赦贵为荣国府的长子长门,又是荣国公的袭爵者,但是却居于荣国府之外,书中说贾赦居住在宁荣二府之间,林黛玉自东向西而行时,却没有见到贾赦的“黑油大门”,这就是贾赦的尴尬之处。有怎样的隐情,我们留待后文剖析。林黛玉二番进入荣国府,由于要拜见二舅父贾政,因此走出了荣国府之内的第二条路径。

我们仍按第一条路径的解读方法来解读第二条路径:

1、“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

林黛玉这次进入荣府,并不是一进入荣府就下了车,而是应该在上车的地方下车,这个地方应该是上一次下轿的地方,就是贾母所居之地东侧的“垂花门”处。从这里如果是往西转弯则是回到了贾母的住处,因此林黛玉下车之后往东转弯,穿过隆宗门,她见到了另一个天地。林黛玉向东转弯,同时说明贾政的住处在贾母的东边,应该是在荣国府的中轴线上或是附近。“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并不是批书人所说的“是贾母正房之南”,而是乾清门广场,因为只有站在乾清门广场才可以看到南面的“五间大正房”。需要单独指出的是,甲戌本的批语:“这一个东西穿堂是贾母正房之南者”,是批书人帮助作者遮掩,如果他要说是贾母住处东边的穿堂,那么人们极有可能很快将慈宁宫门前的小广场与乾清门广场联系到一起……

2“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林黛玉进入乾清门广场,这里的气象自然与他处不同。读者们有没有想过,如上这句话里的景致,林黛玉是如何看到的?书中文字极其隐晦难懂,林黛玉明明是站在“南大厅”之北,那么他是怎么见到了南大厅之南的五间大正房的呢?笔者的理解是:曹雪芹原意:“向南,大厅之后……,“向南”二字,表明林黛玉一直在走着,他经过了后右门、中右门来到了太和殿广场,只有这里符合“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等诸多元素。这才是作者借林黛玉所思所想的、“母亲”常常说及的、与别家不同的“贾家”。原来是这等天下第一号的气派。“正经正内室”一句即是作者对太和殿的遮掩,按照“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逻辑,这是贾府的“外室大堂”。其中也有作者对太和殿的讽刺,其中内涵请读者朋友慢慢品味吧。

3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海(上台下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上面这段文字,读者们倒是不必“胶柱鼓瑟”了,因为曹雪芹已经达到了把读者带入紫禁城的目的,因此林黛玉进入“荣禧堂”之后的所见所闻,切不可与江宁织造府挂钩。作者所说“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幅对联在哪里?是悬挂在墙上的吗?是悬挂在墨龙大画两侧的吗?是固定在“荣禧堂”大门门框上的吗?都不是。原来这幅对联既不是织造府“荣耀”的象征,也不是“荣禧堂”的装饰之物,而是“金銮殿”朝会的实景。本来有这幅对联就足够证明黛玉眼中的荣禧堂就是金銮殿了,但是作者怕你仍不相信,故而搬出了“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海(上台下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等一系列实物,做进一步的证实。要知道“古鼎”自古以来就是皇家皇权的象征,尤其是三尺来高的大鼎,绝不是寻常人家能用的,也不是他们敢用的。关于“东安郡王穆莳拜”,下文剖析。

4、林黛玉见识了“正经正内室”,贾政却不在这里,那自然要找王夫人了。书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 请读者记住,王夫人居住之地就在这正室东边的耳房,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贾政是自然不能住在这耳房之内的。贾政在哪里?“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呀,这才是贾政的房子!请注意,我没有说这是贾政的住处。读了上面两段话,我们假借林黛玉的慧眼见识了王夫人和贾政的两处房子,笔者立即产生了一种感觉:贾政与王夫人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起码不是一对寻常的夫妻,因为贾政与王夫人各有居所。进一步说,贾政既可以在自己的屋子里单独召见哪个妻妾,也可以同时召见一妻二妾,俗语叫作“侍寝”,这是一种颇类如皇帝一样的生活。王夫人进入贾政的屋子,坐在哪里是一定的,但是按书中文字,她就是不该坐在“西边下首”。作为贾政的正牌夫人,她应该坐在“东边上首”,或者是“西边上首”。王夫人自觉坐在西边下首,说明她的实际地位不是“第一夫人”,她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皇四子胤禛的影子。王夫人既然已经坐在“西边下首”,她又硬拉黛玉上炕,黛玉不得已挨着王夫人坐下,说明了什么?说明黛玉坐在了王夫人的上首,这两个人的座位反映的是胤礽和胤禛这对哥们的实际关系。朋友,你看懂了吗?

“贾政”之名,谐音“假正”,是作者专为对抗“雍正”而起的。对于这一点,只要多看看周汝昌先生的红学系列,即不难理解。但是贾政虽然是“假正”,他身上却极少雍正的影子,他所演绎的大多还是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及诸子严厉、冷酷、苛责的一面。可是康熙皇帝不单单有其严厉、苛刻的一面,他还有相反的一面——妇人之仁,这表现在溺爱子女、易于伤感诸方面。康熙四十七年秋,康熙帝在例行的秋季巡狩中,带上了尚不满七周岁的十八子胤衸,但是胤衸偏偏在缺医少药的巡狩途中患病,康熙为此十分焦虑,或许是后悔不该带着这么幼小的儿子长时间颠簸,因此康熙帝在胤衸患病期间寝食不安。康熙皇帝不仅自己担心焦虑,他还在观察所有年长的皇子对病中胤衸的态度。当胤衸夭折以后,他立即对太子胤礽的冷漠和麻木表现出了极度的厌恶和憎恨。在视觉艺术中,诸如电影电视,演绎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或许容易一些,但是在一部文学作品中,演绎一个极为典型的双重性格的人物,的确很难。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一部靠隐喻借喻来反映历史真相的书,指望她逼真的演绎出康熙皇帝的双重性格,实在是难之又难。加之曹雪芹创作环境的恶劣,因此康熙皇帝的妇人之仁、享乐排场、骄纵子孙等品格形象只能交给贾母去演绎。第三回书中始终不曾路面的贾政即是作者心目中的康熙皇帝,而王夫人的的确确是充当了一回雍正。

我们现在分析“东廊三间小正房”到底是紫禁城里的哪一宫哪一殿。既然解读的是“贾政”的住处,那么我们就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三大殿之内,那么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养心殿”。养心殿与乾清宫、坤宁宫合称“内廷后三宫”,是自雍正以后满清八代皇帝长期居住、生活、行政的地方,是中国一百八十多年政治权力中心的中心。养心殿,东西三十六米,进深十二米,结构上分为三大间,它的明间和西次间前檐接建抱厦,是紫禁城中少有的几栋左右不对称建筑之一。东次间是皇帝休息之所,因此窗前开阔明亮,毫无遮掩。明间设宝座,是皇帝在平常日子里接见重要官员的地方,一百四十年以后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垂帘听政就是在这个宝座后面进行的。西次间分隔成南北两室,南部又隔成东西三小间,中间一间最大,面南设坐榻,是雍正皇帝与军机大臣密议军国要事之处。西小间就是著名的“三希堂”。

作者将这三间大房子婉转写成“三间小正房”,不仅是别出心裁,也是别有深意的。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殿,这才是“正经正内室”,它的确是“面阔五间”,与前面文字相符。养心殿后殿的东次间设有宝座、紫檀长条案,西次间布置有紫檀云龙大立柜,与前文林黛玉眼中的五间大正房的陈设相似,这就是曹雪芹“顾左右而言他”的本领。他虽然指引我们见到了仪门后面的“金銮殿”,却只能说那是“正经正内室”,他不敢写“五间大正房”的陈设,只好把“五间小正房”的陈设移植到大房子里来。他不敢直写后面养心殿建筑群的布局,只好写作“东廊三间小正房”。寝殿(养心殿后殿)有东西配殿,有的资料交代东西配殿各为五间,但是卫星地图上显示,东西配殿的“块头”要比紧挨着的正殿小得多,大约只有其五分之三,曹雪芹将其形容为“三间耳房”并不为过。因为东西配殿是皇后和贵妃侍寝的临时住所,王夫人作为“假正”的正室夫人,住在“正室东边三间耳房”里,符合皇家礼制。所谓“东耳房”大名叫“体顺堂”,“西耳房”叫“燕禧堂”;“体顺”、“燕禧”之名很容易让人与眼下的“按摩”、“洗浴”联系在一起;因此体顺堂、燕禧堂的功用是不难理解的。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笔者此文一发,会有许多“按摩院”更名“体顺堂”。至于“燕禧堂”是否就是“荣禧堂”的出处,有待专家们考证。需要多说一句,雍正在世时,他的皇后是否就住在东配殿里,虽然不属于红学的范畴,但是也颇值得清史学家们做一番考证,这种考证可以佐证曹雪芹的《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历史事实。

养心殿与慈宁宫不过一条夹道相隔,直线距离不足一百米,曹雪芹怎么让王夫人和林黛玉走的那么让人琢磨不透呢?

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甲戌眉批:这正是贾母正室后之穿堂也,与前穿堂是一带之屋,中一带乃贾母之下室也。记清。】便是贾母的后院了。

这一节文字,看似十分简单,好像王夫人、林黛玉出了贾政的屋子,只走了半个“南北宽夹道”,通过一个东西穿堂,就到了贾母的后院。而现实是,“贾母”所居住的慈宁宫,前有慈宁花园,西有寿康宫,北有今天人们所说的西三所,东庑房外面是南北数进没有名字的平房,几乎是四面环围。虽然在东西庑房之间有徽音左门和徽音右门,但却不通“街”,不仅正室之后没有穿堂,后院的大佛堂更是没有后门。因此要由养心殿后角门去慈宁宫,怎么也走不出王夫人的路线来。笔者经过无数次的比对故宫手绘图、卫星地图和书中文字,揣摩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段,感觉有几种可能:第一,养心殿正北,即是西六宫,养心殿的确有后门,所有的皇帝都会给自己留这个方便;出后门向西有一条宽夹道,西头即是雨花阁;现在的西三所,在曹雪芹、脂砚斋生活的时期,可能有北门,而且通慈宁宫;或者是慈宁宫与东院落相通并且东围墙有出入的便门,自养心殿到慈宁宫大概十分便捷;康熙、雍正当朝的时候,他们上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无论从乾清宫还是养心殿去慈宁宫尽孝心,都会考虑便捷不便捷的问题;否则曹雪芹不会写的这样轻松,似乎王夫人、林黛玉自贾政处抬腿就到了贾母处。第二,曹雪芹写了一大堆“夹道”、“宽夹道”、“穿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读者的眼光吸引到紫禁城里来。曹雪芹意在制造一种“在中国其他地方,在一个大院落里找不到这么多的夹道、穿堂”的氛围。因此曹雪芹在这一问题上再次玩模糊概念的游戏,不管走得通走不通,只要突出了“夹道”、“穿堂”的命题就够了。第三,或许事实上养心殿到慈宁宫的路径真的不顺畅,但是曹雪芹故意写的轻松简捷,他就是要告诉读者,书中贾政的住处和贾母的住处,就是近在咫尺,一如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和慈宁宫一样。第四,本人似乎感觉得到,曹雪芹在指点读者,与王熙凤相关的贾琏就出生或生活在养心殿或慈宁宫北边的某处宫殿(房屋)里。这所房子的方位就在雨花阁以东,西六宫及其以北的地方。至于“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的宽夹道,我倒以为那是琏二爷住处的内部格局,而非养心殿、慈宁宫周围的布局。如果有条件的话,将来可以考证一下康熙皇长子胤褆和皇八子胤禩的生母是否生活在笔者划定的区域之中生活过。

东安郡王穆莳拜“小考”:

据周汝昌、刘心武诸先生考证,康熙朝太子胤礽曾经写过一副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周先生在多本红学著作中提及。周先生和刘先生认为这一对联与“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有些类似或相通。虽然笔者并无点评诗词的资格,但是仍然认为胤礽的对联算不得高明,“楼中饮兴因明月”虽然与下句对仗工整,但是“饮”、“因”同音,并不上口,如果仅以这一副对联评价胤礽的诗才,反倒不值得恭维了。但是无论专家学者怎样论定胤礽,笔者对太子胤礽的才华是深信不疑的。其原因有三:1、胤礽自幼聪明是不争的事实。康熙皇帝对胤礽望子成龙的希冀之心十分的强烈,因此胤礽启蒙的时间不仅早于凡夫俗子,亦且早于康熙帝的其他皇子,这都是抹煞不了的。有资料显示,胤礽启蒙的时间没有准确记载,原因是胤礽自出生以后就是康熙皇帝带在身边,从咿呀学语之时,康熙就已经对其言传身授。一说胤礽五岁入学,一说六岁即有数位博学大儒正式做他的师傅。康熙二十六年,十三岁的太子在文华殿为满汉大臣讲书并获得赞誉,证明太子胤礽不仅少年老成,亦且博闻强记、功夫扎实。即便算不上神童天才、文采风流,但是编几副对子的能力还是有的。2、教授胤礽的师傅都是当时名儒大家,胤礽十三岁可以讲书,那么他“会写字”的时间一定更早,后文第八回书“贾宝玉大醉绛云轩”就是例证。从林黛玉的话语中我们知悉,贾宝玉写大字的功力已是相当高了。后面多处文字告诉我们,太子的拥趸们,那些急于巴结太子的人,那些想把宝押在太子身上的人,他们之中想求太子墨宝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因此太子胤礽题写的对子、匾额流落民间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至于我们今天为什么鲜见胤礽的墨迹,或与雍正的子孙们小心眼有关,或与中国人的势利眼有关。3、上文“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专家考证是康熙帝书赐曹寅“瑞萱堂”的曲笔,仅“赤金九龙”四字已然可以证明那是皇帝御笔。而“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显然是比皇帝的赤金低一等级了,因此它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九千岁太子所作了。当然这一切都是寓意,曹家是否得到过胤礽的墨宝还应该有史实证明之。在文网弥漫的雍乾两朝,且不说胤礽写没写过近似的对联,即便是写过相似的对联,曹雪芹也不敢照搬到《红楼梦》书中。曹雪芹即便是点到为止,也说明曹家未必真的“收藏”过胤礽的对联。

如果读者还是不能相信专家的推理,那么请看笔者对“东安郡王穆莳拜”落款的解读。笔者曾经说过曹雪芹从来不做无用功,他创造一个“东安郡王穆莳拜”的签名也必有其独到的寓意。我们现在试探着分析作者的用心:1、“东”,不仅仅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而且自古以来就代表主人之意,例如房东、股东、做东、东家等等。中国人习惯以东为上,请客时,主客要安排在东边的座位;朝堂之上,文东武西,也是因为数千年封建官吏制度,不管三公九卿,还是六部几院,大官多是文官。另外,紫禁城里,有东六宫、西六宫,太子一般都住在东六宫,胤礽乃东宫嫡子且有太子身份,以“东”喻之恰如其分。2、“安”与“宁”、“静”等字义紧相连属,废太子亡故以后,雍正皇帝“开恩”,谥号“密”。一个“密”字具有“安”、“宁”、“静”的数重意义,因此以“安”喻“密”未尝不可,就像笔者在前文揭示曹雪芹以“宁”影“密”一样。3、紫禁城西北隅有一处院落,今天叫“寿安宫”,但过去不叫这名字。这处宫殿始建于明初,开始叫咸熙宫,嘉靖十四年,改名咸安宫。咸安宫的名字叫了二百一十六年,直到乾隆十六年时,也是曹雪芹开始筹划、创作《红楼梦》的时候,才改为“寿安宫”。太子胤礽被废以后,被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软禁在咸安宫十三年,直至胤礽亡故。东安郡王之“安”与咸安宫之“安”,当指一件事。4、胤礽一生,先为太子,太子又名储君,乃王中之王。被废之后,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称其为“废庶人”,民间称之为“废太子”,独与“郡王”无干。曹雪芹来了一把“以虚寓实”的手段,以“郡王”之名喻“废太子”并非不可理喻。前四点都在暗示对联的作者是太子(废太子),“东安郡王”与咸安宫的废太子是相去不远的。

至于“穆莳拜”三字,相对来讲更好理解:“穆莳拜”谐音“没时拜”,其一层意思是废太子被圈禁,没有机会亲近皇上拜谒皇上,与康熙皇帝渐行渐远、与皇帝宝座渐行渐远是不可逆转的时势;其第二层意思是一个有缘做太子无缘做皇帝的人,自然是没有机会接受别人的朝拜的。曹雪芹以“没时拜”隐指胤礽是极具深意的,请读者不要忘记,胤礽前后做了将近三十七年的太子,这期间不仅是满朝文武、京里京外的官儿要像敬拜皇帝一样敬拜他(当然是皇帝不在跟前的时候),即便是他“为王做宰”的兄弟们也不敢公开的怠慢他,更不敢公开的冒犯储君的威严。“没时拜”是与胤礽曾经的“有时拜”作对的,是对太子胤礽的深度讽刺。因此作者为“废太子”取名“穆莳拜”属于隐晦中的直白,婉约中的粗犷,用批书人和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是“真好文字”。

曹雪芹在第三回书中提出一个“没时拜”的命题来,既暗示我们第三回书开始“临代御”的故事,就是废太子的故事;同时以“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暗示我们,此后书中文字不排除胤礽被废之后的故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脂批本第三回
石问之、李恒:荣国府平面图的两个难题——凤姐院与王夫人的居处
【红楼梦解读】大话红楼梦(七)林黛玉进贾府 | 古典名著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解读
大观园布局之谜(3)
清代第宅的陈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