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许情愫笔底心 --- 谈诗词与情感

《斗胆再侃诗词》一文中曾谈到诗词的情感,现在想把此问题展开来说说。还是那句话:文学这东西全凭感觉。不当处望文友指正。

诗词有哪些要素?我想,无论古体诗词还是现代诗,都包含情感、形象、含蓄、简洁这几个要素。其中以情感最为必不可少。诗可以直白,可以拖沓,可以无情景,那仍然能算作诗,顶多不算好诗,若是缺了情感要素,恐怕只能归入分行文字了。

情感可以浓烈,也可以淡雅,可以凄楚、温馨、豪迈,也可以是慵懒无聊。总之,得有点什么让人体会你的心境和情绪,要不然就很难有诗味。比较下这样两句:“六点起床,太阳还未升起”,“一早起身,太阳懒洋洋不肯露面”。哪句更有可能来自某首现代诗?情绪自然是区分要素。


还是体会下古代大诗人的杰作吧。先看看来自名篇的佳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这些佳句很多人都能熟记。恐怕除了意味深长的词语,真挚浓烈、催人泪下的情感也是其因。


引用此类诗词,不能忘了中国文学史上两位著名亡国国君,那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国破被俘,转眼间繁华落尽,唯有伏枥悲吟,读起来着实让人同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赵佶,《燕山亭》)


诗有万篇,各达其意。诗词当然不能总是如此情感强烈,更多时候是相对平和的表达。但平和不等于平淡无味。那种相对含蓄的情感流露读起来同样意味深长,如下佳句所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秦观,《南歌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纳兰性德,《蝶恋花》)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青玉案》)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刘伯温,《眼儿媚·秋思》)

这些诗句看起来是在写景,但背后隐隐透出诗人的心境。情景交融,才有感染力。和那些不痛不痒的写景比较下,不难发现二者的区别。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受通道,所以诗词中大量采用视觉形象表达情感。但听觉也同样重要,那些大诗人都不忘借助声音形象来加强感染力。典型的当推李煜的名句:“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李煜,《捣练子令》)这位亡国之君实在有才,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体验其天上地下的切肤之痛。

类似例子如李清照的以歌叙情:“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李清照,《蝶恋花》),温庭筠描写雨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张先用马嘶表现征尘与离情之苦:“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张先,《一丛花令》)。

古人特别喜欢描写鸿雁之声。也许是由于鸿雁叫声有点凄凉,再加征雁远行很能表现当时的路遥之苦。上面例子中有纳兰性德的“雁声远向萧关去”和刘伯温的“云压雁声低”。柳永的“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玉蝴蝶》)更有声形并茂之感。晏殊的描写特别惊魂,有点像现代惊悚片:“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


现代人喜欢讲人生,讲哲理,从众多现代诗可以看出一二。这固然没错,但诗中的人生哲理并非要论出正缪短长,只不过是借题发挥,宣泄情绪。古诗词中不乏此例: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李白,《秋风词》)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纳兰性德,《沁园春》)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我想,元好问的设问最有特点,直接刺中人生命脉。此问题应是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诸学科的研究热点。元好问当然无法给出精确解答。他要做的是让人在思考中体会人生酸甜苦辣。这正是众多诗人要做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说“行路难”?我偏说“行路不难”!——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8)
诗词创作如何选材?
古典格律诗词中的名句打造浅析 第63期 2019年(总期264期)【昆仑诗词】
【云帆词家】刘献琛·胜景赖君佳句压,长空雁过疑相答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
诗词吾爱网古诗词佳句集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