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故事】公孙弘四十学《春秋》

公孙弘四十学《春秋》

 

【原文】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1),字季。少时为薛狱吏(2),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4)。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杂说(5)。养後母孝谨。建元元年(6),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徵以贤良为博士。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注释】

(1)齐菑川国薛县:《史记索隐》:“薛县属鲁国,汉置菑川国,後割入齐也。”《史记正义》:“表云菑川国,文帝分齐置,都剧。《括地志》云:‘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故薛城在徐州滕县界。地理志云薛县属鲁国。’按:薛与剧隔兗州及太山,未详。公孙弘墓又在青州北鲁县西二十里也。”今属山东滕州。

(2)少时:年轻时。狱吏:监狱中的管理人员。

(3)牧豕:放猪。海上:海边。

(4)《春秋》杂说:《春秋》为春秋时期鲁国编年史,其后为《春秋》做传(补充具体事例)者甚多,其著名者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6)建元:汉武帝年号。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

 

【译文】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他年轻时当过薛县的监狱官员,因为犯了罪,被免职。他家里穷,只得到海边去放猪。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他奉养后母孝顺而谨慎。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天子刚即位,就招选贤良文学之士。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

 

【读书札记】

《三字经》有“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句,《三字经》注解均以“削竹简”事属公孙弘。而《史记》《汉书》及笔记等书于此均无记载。专家亦证其为子虚乌有之事。惟公孙弘四十乃从胡毋生学《公羊春秋》,亦可谓晚学有成。《颜氏家训》云:“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亦此意也。

 

【人物小传】

公孙弘(前200~前121),字季,淄川国(郡治在寿光纪台乡)薛人。年轻时曾任狱吏,因罪被免职。乃以在海边牧豕为生。40岁时从胡毋生研究《春秋公羊传》。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60岁的公孙弘,以贤良被征为博士。后因出使匈奴不合帝意再被免职。公元前130年(元光五年),诏令征求文学儒士,淄川国推举公孙弘应诏,其策奏被汉武帝选为第一,召见后拜为博士。官至左内史、丞相,封为平津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孙弘是不是心机险诈的小人?!
(昌乐地名故事)柳泉侯国与公孙弘
【处世哲理】做人要做到内精明而外浑厚
此人养猪出身,40岁开始读书,60岁步入仕途,76岁封侯拜相
养猪专业户出身,70岁出山,却成了汉武帝朝第一名相
从放猪郎到汉朝丞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