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中的洋货都有哪些

原著成书于清朝康雍乾盛世时期,当时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商业贸易也比较频繁,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经广州口岸销往欧洲,西方人称中国的瓷器为CHINA。一些洋货也漂洋过海进入大清国,成为皇帝和权贵们的新宠,也成为上流社会的消遣闲情逸趣的奢侈品。小说中王熙凤的祖父就是专管外国进贡朝贺等事的官员,东南沿海一代的洋船洋货都是他家的,“护官符”上有“江南王”之称。贾府身为皇亲国戚,日常用品和把玩物件儿除了大量金银器、玉器、瓷器、漆器等精品国货之外,洋货也多件次地出现在小说中,读者从中可以感知两百多年前大清王朝的生活状态。

洋货在当时很时尚,贾府虽然富贵,也不过几个当家掌权和得宠的人能接触到此等稀罕物件儿。贾母的大花厅里摆放一个洋漆描金小茶几,上面有洋漆小茶盘,盘里放着茶吊、茶碗、洋巾,还有一个眼镜盒。眼镜在当时是舶来品,正宗的洋货。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眼镜用作礼品晋献给皇上,皇帝常把它们赏赐给公卿大臣。最初的眼镜是用金属连接起两个镜片,用线绳固定在耳朵上来帮助矫正视力。贾母的眼镜显然很进步了,已经有了眼镜盒。十三世纪世界上第一副眼镜在意大利问世,眼镜盒也随之产生。渐渐地眼镜盒也由盛放眼镜的盒子变成了装缀品,与玉佩、荷包等挂在腰上以为时髦。“老祖宗”年事已高,眼睛花了,需要借助眼镜才能看清楚东西。看戏时要不时戴上眼镜向戏台上瞅一瞅,然后摘下来装进盒子。尤二姐进府时她也要戴上眼镜拉过手来仔细瞧一瞧肉皮。

眼镜镜片大多以玻璃为主,平板玻璃由比利时最先制成,在当时也是稀罕物儿,还没有广泛用到生活中。潇湘馆的窗户上还糊着窗纸,失眠的林妹妹透过窗纸看见晨曦泛亮。李纨的窗子上镶有玻璃,周瑞家的送宫花时,隔着玻璃看见李纨歪在炕上睡觉,估计也就是安装一小块罢了。贾宝玉提着的灯笼还是“明瓦灯”,用蛎壳磨成半透明的薄片,嵌在窗户上或灯架上以透光照明,称之“明瓦”,林妹妹的玻璃绣球灯插上洋蜡烛,在亮度上和轻重分量上都要好于明瓦灯。庆贺贾母八十大寿时,皇上钦赐品、元妃、王爷、亲王、驸马等贺礼皆视为平常,唯有对粤海将军邬家送的一架玻璃屏风格外垂青,足见玻璃制品在当时有多么金贵。

贾宝玉是荣府的少主子,深得贾母王夫人宠爱,身边的洋玩意儿自然不少:吃的有灵柏香熏的暹猪,喝的有西洋葡萄酒,穿的有来自国外的雀金裘大氅,房间里装饰着带有西洋机括(开关)的玻璃墙壁镜,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

林黛玉手上除了玻璃绣球灯,另一个洋物件儿颇具女性化——一把银制西洋小剪子。放风筝时拿出来齐根剪断了风筝线。放风筝寓意为“放晦气”,须得连根儿减掉才会消灾祛病。而林妹妹除了身体有病,心病也很难医,情丝万缕,任是西洋小剪子也剪不断,理还乱。

王熙凤是荣府的管家奶奶,生性争强好斗,操心劳神,以致经常头疼,便在头上贴两小块西洋膏药缓解病疼。还有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凤姐儿站在餐桌前,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其实就是用一块洋抹布包着一把筷子,由她导演一出滑稽戏表演即将开始,主角儿是刘姥姥。

刘姥姥初进贾府时,看见凤姐儿堂屋中的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下面坠着一个秤砣一样的东西咯当硌当不停地摆动,忽然又敲出几声金钟铜磬般的声响,刘姥姥猜不出是个什么爱物儿,也弄不清是做什么用,原来这是一个挂钟。当时中国还是传统手工制造业,而西方的机械制造业已经很发达了。冯紫英向荣府推荐的四件洋货中就有一个自鸣钟,原著称“乐钟”,有三尺多高,内有一个小童儿拿着时辰牌,到什么时候就报什么时辰,另外还有一些人在打十番(乐器),兼具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一千两银子可谓价格不菲。类似的计时工具还有两件。一个是怀表,怀表是佩戴在胸前或揣在怀里的计时工具。一般用一条金链子系在纽扣上,掏出来端着看时显得很有身份,派头十足。一天夜里贾宝玉冒雨前往潇湘馆看视林妹妹,两个人谈论宝玉避雨用的箬笠、蓑衣,谈论林妹妹刚写的诗《秋窗风雨夕》,询问她的病情,打听她爱吃些什么,不知不觉中已聊到深夜,林妹妹催宝玉回去休息,这时宝玉从怀里掏出一个核桃大小的金表,一看已经是亥初时刻。看起来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最容易忽略个就是时间了,说来说去,最想说的话却一直说不出口,只好提着林妹妹送的玻璃绣球灯笼惺惺地离开。另一个是座钟,当时的瑞士有着先进的制表技术,钟表由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后得到皇帝的青睐,康熙皇帝写的《咏自鸣钟》中有“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的句子。那日袭人母亲去世,袭人被哥哥接回家去守孝,只有上夜的丫鬟服侍宝玉半夜醒来喝茶。没有了袭人的管束,晴雯麝月两个丫鬟尽情疯玩儿起来,竟然忘了时间,外屋上夜的婆子催她们早点儿睡下,彼时大家听见什锦格子上摆着的自鸣钟敲了两下,已是凌晨两点钟还在嬉耍,这几个丫鬟也太贪玩了吧。

半夜贪玩的晴雯不小心着了凉,次日起来便觉得头疼发烧,鼻塞声重,是感冒症状。宝玉急忙命小丫头拿出鼻烟壶,鼻烟壶可是一件地道的洋货,这是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小扁盒子,揭开盒盖,看见里面有有一个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生有肉翅,疑似西方天使造型。里面盛着真正的汪恰洋烟,汪恰洋烟质量上乘,为一等宝烟。洋烟和旱烟吸法不同,旱烟要装在烟袋锅里、或卷在纸里点燃了用嘴吸,而洋烟却用鼻子嗅。晴雯用指甲挑了一些闻了闻,顿觉一股酸辣透入卤门,连打几个喷嚏,直说疼快,鼻烟似乎有医疗功效。宝玉又令人取来西洋膏药“依弗哪”贴在晴雯的太阳穴上,又请太医开了中药方剂,配合贾府私家“秘方”——净饿,中西医结合慢慢调养。

冯紫英推荐给贾府的四件洋货,除了“乐钟”外还有一件奇货。花梨木匣子里衬着虎纹锦,锦上叠着一束蓝纱,用鲛丝织成,名叫“鲛绡帐”,质地轻薄,透光性能很好。鲛绡是神话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泛指薄纱。和潇湘馆茜纱窗上的“蝉翼纱”比起来一定会逊色许多,“蝉翼纱”银红色,远看就象烟雾一样,所以又名“软烟罗”、“霞影纱”,除了色彩艳丽,还织有百蝶穿花等图案,纯属“中国制造”。

“乌云豹”是贾母送给宝玉的一件大氅,“乌云豹”又称“雀金裘”,是使用孔雀羽毛与金丝拈成线织成的,金翠辉煌,碧彩灼烁,非常名贵,就是后来不小心烧了一个小洞,晴雯带病修补好的那一件。它来自和邻国“哦啰嘶”,即今俄罗斯。

凤姐儿送给林黛玉一小瓶暹罗国进贡来的茶叶,薛蟠也请贾宝玉品尝暹罗国进贡来的“灵柏香熏的暹猪”。这里两次出现的暹罗是古国名,在今泰国一带。凤姐儿送给宝玉的生日礼物中有一件波斯国玩器,波斯国即今伊朗。

怡红院有一株树叫“西府海棠”,西府海棠又称“女儿棠”,是名贵品种之一,枝梗坚挺,花色略红。其势若伞,葩吐丹砂。相传来自“女儿国”,那个国家的海棠最茂盛。“女儿国”无从考察出具体地理位置,大约是因为海棠花儿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具有闺阁风韵而讹传虚拟的国名吧。

薛宝琴曾跟随父亲到西海沿上购买洋货,见到一位“真真国”的女孩子,据她讲那女孩儿十五岁,长相和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披着黄头发,打着垂帘,头上戴着珊瑚、猫儿眼、祖母绿等宝石,身上穿着金丝锁子甲洋锦袄,佩戴镶金嵌宝的倭刀。她父亲请求通事官(翻译官)要来她用汉字写的一首五律,意境、措辞、格律、对仗都完美无缺。“珊瑚、猫儿眼、祖母绿”如此珍贵的宝石容易令读者联想到富庶的“楼兰古国”。“锁子甲洋锦袄”和“倭刀”容易让人联想到东洋国家,“倭刀”是对日本刀或仿制日本刀而制成的刀械的称呼。好奇的是读遍小说,并没有发现东瀛、琉球等邻国。“真真国”在哪里也无从考证,至少与大清帝国有密切往来,可见当时中西方文化有很深入的交流。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中有一条来自“茜香国”大红汗巾子(腰带),是北静王送给他的,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蒋玉菡是誉满京城的戏剧名角儿,本角儿小旦,艺名琪官。他性格温存,扮相俊美,唱腔圆润,精湛的技艺博得王侯权贵们的青睐和公子王孙们的追捧。与忠顺王、北静王、冯紫英、贾宝玉等交往密切,戏台上反串一折《占花魁》扮演秦小官,唱得宝玉如痴如醉。一次,在冯紫英家私宴上贾宝玉初识蒋玉菡,二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宝玉赠玉玦扇坠给他作为见面礼,蒋玉菡便解下系在腰上的大红汗巾子与宝玉的松花汗巾子相交换。而这条松花汗巾子本是袭人的,阴错阳差到了蒋玉菡手里,大红汗巾子也辗转落到袭人的箱子里,为后来蒋玉菡聘娶袭人埋下伏笔。婚后第二天开箱时被蒋玉菡认出,方知娶的是宝玉的丫鬟,袭人也方信姻缘前定。应验了曲子中的那句“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一条外国汗巾子成为一段友谊的见证,也是一段姻缘的纽带。大红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的进贡品,“茜香国”在哪里无关紧要,倒是“称臣纳贡”尽显大清帝国的强盛,“四方朝贺”是很有尊严的事情。

如果您觉得值得收藏和转发,请您点击关注“蚂蚁上树”,与小蚂蚁一起畅游文化的海洋!您的关注是对小蚂蚁最大的支持!小蚂蚁会每日定时更新精彩内容,么么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宝玉给晴雯使用的西洋药:汪恰洋烟和依弗哪,究竟是什么药?
细数贾府中那些无处不在的舶来品,居然这么多!
许振东:《红楼梦》中的西洋美人和外国器物 ——兼谈曹雪芹小说创作地理视域
红楼梦里有12样外国物品,渗透在衣食住行中,虽不起眼却有深意
再读红楼–千里姻缘一线牵(28)
《红楼梦》里的西洋物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