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描写柳树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柳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离别及哀愁结下了不解之缘。离别时,柳枝可供人攀折,以表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离人的美好祝愿;羁旅时,游子见柳便触发了家国之思,更增孤独凄凉之感;春天,杨柳最先抽出绿丝,它以窈窕柔美的身姿,迎接春的到来,也以葱茏茂密的枝叶、漫天飞舞的杨花送春归去;秋天,它引以为豪的绿丝绦、翠眉叶都变得萧索,独立秋风,受尽了世态炎凉;它既是风流袅娜的美貌歌女,又可为奸邪狡诈的献媚小人。此种,千百种滋味,无一不寄托着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

 

  依依惜别

 

  “折柳”经常出现在送别的古诗词中,因“柳”谐音“留”,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再者,杨柳的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一切顺遂。折柳送别时,还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说“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天下最使人伤心的地方,莫过于劳劳亭了。“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送别之地的柳条饱受攀折之苦,意谓人间的离别太多。李白这句诗,不仅由离别联想到折柳,更进一步联想到春风与柳青的关系。正是因为春风的吹拂,杨柳才渐渐变为青色,诗人偏说,是因为春风懂得人间的离别之苦,不忍看到折柳送别的场面,才故意不让柳条发青。春天是杨柳最袅娜的时候,春天也是离别较多的时候,离别时,依依不舍,折柳相送,试图把人留住。“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说,因为离别的人太多,你折一枝,我折一枝,渐渐柳树都变得“清瘦”了。想来,若草木有情,定不会吝惜自己,甘愿为诗人们传达绵绵的情意。李商隐说得好,“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世上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离别更令人痛苦的了。因此,春风若有情,定当不为柳条被人攀折而感到可惜。但是,折柳也应有度,李商隐说“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你们千万不要把柳条折尽,它可以送别行人,也可以欢迎行人归来啊。因此,不必将柳枝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折柳最多的地方应该是长短亭及灞陵桥了。李白在《忆秦娥·箫声咽》说“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是有名的送别之地,灞陵的柳也因为众多的离别而成为感伤的代名词。秦娥因为幽咽的箫声而受到深深的感触,以至于梦断秦楼之月,所以自然而然就联想起了与心上人离别之时的情景。可是,柳色绿了,一年又一年,而自己的心上人依然远在天边,只有那呜咽的箫声伴着幽幽的啜泣,冰冷的残月陪伴着消瘦的倩影。作者以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思与追求,这种苦思与追求是执着的,然而又是徒劳而无功的。

  当然,送别不一定非得折柳。刘禹锡在《忆江南·春去也》中说“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泡露似沾巾”,他说,你看那纤弱的柳条随风依依轻摇,就好像挥手作别时轻轻扬起的衣袖;而丛兰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像是一位不胜娇羞的美人,在离别之际泪湿衣袖。柳本来就是离别的象征,包含有留恋不舍之意;而兰花素来与梅、竹、菊并称“四君子”,是高洁典雅的象征。作者用柳和兰这两个意象来写送春,从侧面表达了对春天的无限留恋之情。

  柳条有千万枝之多,却仍然系不住离人的行。正如周紫芝所说的“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雍裕之的“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有人不但不折柳赠别,反而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行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可最终证明,这只是妄想而已,柳纵然有“万丝垂”的柳枝,却是无用的摆设。

 

  故园之思

  

  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赠别的情景。于是,“杨柳”与离别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游子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李白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今夜,听到《折杨柳》的笛曲,有谁不会心生思乡之情呢?本来这乡愁是诗人自己所生的,他偏偏宕开一笔,推己及人,说所有听到此曲的人都会思乡,使得诗的境界显得阔大。李白这首小诗,道出了所有人都会生发的情感,这才是它感人之处。王之涣也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哪有杨柳可折!这里,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能引发人的联想,深化诗意。

  柳与乡愁,一个是事物,一个是情感,二者如何共存呢?岑参说“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边塞的杨柳已经变得青翠,在风中舒展着千万条绿丝绦,“我”的乡愁似乎也罥挂在这杨柳枝上。“挂”字,想象更加奇特,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并巧妙地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极富浪漫诗意性,作者写的是哀思,却用美妙的意象加以衬托,更加强化了乡愁之浓。

  古时,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戴柳辟邪。张炎说“折得一枝杨柳”,本是为了清明应景,可是又突然想到羁旅之人,哪有什么家门呢,“归来插向谁家”,这柳条也是无处可插。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是春天的最典型特征,那春风中飘拂的柳枝,不知占了多少风情。

  贺知章有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柳树的形与色。作者将之比喻成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以“碧玉”为喻,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杨柳的翠绿之色与碧玉相似;二是巧用典故,引发读者的联想:南朝乐府有《碧玉歌》,中有名句“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让人联想到风华正茂的美人。作者以“碧玉”来形容柳树,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清丽淳朴的少女联系起来,构思十分精巧。次句紧承首句,把千万条下垂的柳条比作绿丝绦。“丝绦”本指用丝编成的绳带,让人联想到女子飘扬的裙带,这不正是首句所写的“碧玉”一样的女子身上的丝织裙带吗?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而这位风华绝代的美人正是眼前的柳树带给人的美好想象。由此,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周邦彦也有一首咏柳词,“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描写的是柳丝翠绿,随风摆动的景象。“柳阴直”之“直”字用得十分准确,大概包含两层意思。一则说明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影子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二则表明长堤之上的柳树成行排列,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远远望去犹如一道直线。从诗义来看,以第二层意思为佳,因为隋堤多植柳树,而隋堤笔直延伸,没有弯曲,可以望得很远,所以称“柳阴直”。“柳阴直”是从远处观察所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句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绿丝一样,越往远处,柳条就越加模糊,像青烟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一个“弄”字,用得十分形象生动。“弄”是舞弄的意思,同时还有一种玩赏的意味。王国维评论张先的一句词“云破越来花弄影”说“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周邦彦的这句虽然不及张先词有灵性之美,却也因“弄”字增色不少。

  吴文英说“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他侧重刻画柳之色、柳之形。乍一看,柳条好像千万条金色的丝线,在空中飘扬。纤细的柳枝上长着浅黄色的嫩芽,这种浅黄色,在春阳的掩映下,更加醉人,好似一杯鹅黄色的酒。“金丝”二字,兼写柳条之纤细、柳色之金黄。“鹅黄如酒”注重柳色之嫩黄给人带来的如此如醉的精神享受。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新颖独特,将杨柳初生时嫩黄柔美的特点十分准确地刻画出来。

  韦庄说二月之春的美景是绿柳画出来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这两句点明清明节的特征——绿柳如烟,如诗如画。杨柳不是一棵,亦不是一排,而是满街,甚至满城,这才是春天的特征。清明节,满城杨柳尽是绿色,千万条绿丝绦在空中摇摆,如青烟氤氲开来,更像是蘸满了绿色的彩笔,将整个春天画了出来。这两句写景,颜色并不丰富,但却给人万紫千红、花红柳绿、五颜六色的视觉冲击感,所有的美景都隐藏在“二月天”之中,任人想象,任人徜徉。同样描写清明节前后之景,韩翃笔下的春景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立足高远,视野宽阔,语言高度概括。“春城”言长安城之华美,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飞”字动态感极强,同时也点明了暮春时节,呈现出一派缤纷烂漫的景象。“寒食东风御柳斜”,“御柳斜”是描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因此“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失意落魄

 

  柳纵然有万种风情,也有孤芳自赏的时候,不是说它有多高洁,而是说它有清颜丽姿却无人赏识。

  苏轼在《洞仙歌·咏柳》中说杨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清英秀雅”四字是作者对柳之风骨的评价,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而就是这么美的杨柳却“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杨柳处于寂寥无人之地。说永丰坊的杨柳,碧色可人,金黄色的柳丝在风中飘拂,十分美丽,只可惜却无人欣赏这种美。更多有关柳树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首二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描写柳枝,突出其繁盛而柔软之貌。春日的垂柳,最惹人注目的是那千万条绿“丝绦”,春风吹拂之下,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婀娜多姿。不仅如此,柳枝呈现嫩黄之色,纤长而柔软,胜过丝缕。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千万枝”极写柳丝之繁盛。次句叠用两个“于”字,使节奏轻快流动,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金”、“丝”二字,写尽早春新柳嫩而软的娇态。这两句把垂柳的秀色照人、轻盈袅娜之态,写得极生动形象;为后两句的转折铺排作势。如此美好的一株垂柳,理应受到人们的珍爱,可作者却感叹:“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垂柳的生长环境是荒凉的,意指垂柳再好,却无人问津,它是寂寞孤独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垂柳的深深惋惜,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李商隐对柳是很有感情的,写过关于柳的诗作不下十几篇,而以这首《曾逐东风拂舞筵》最为有名。前两句是对春天之柳的描写。“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柳树曾经追逐东风,在宴席上翩翩起舞。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柳树作为春天的先知者,总是早早地吐露新绿,拔出长长的丝条儿,在春风中展现风采。“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可是到了清寒的秋天,柳树又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呢?它慵懒地在夕阳里打着盹儿,枝条稀疏,身上爬满了躁蝉。这两句所写的是秋景,与前两句形成截然分明的对比,一个繁花似锦,一个肃杀凄凉;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一个暮气沉沉;春天越是繁华,秋天就越是憔悴。这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作者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

 

  风流袅娜

 

  柳与美人有太多相似之处,然而柳在人们的眼中不算是高贵之物,因而以柳为喻的女子多是出身低微的歌舞女子,这是这种女子才更具风流袅娜之美。

  唐代的韩翃有一首著名的诗《章台柳·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诗以两个叠句开篇,有寻寻觅觅、急切呼唤的意味,韵味深长,表达作者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章台”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喻指娼家聚居之所。“颜色(往日、昔日)青青”,喻柳氏之青春美;“今在否”,以疑问语气,写作者内心的担忧。“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两句,以折柳送别的习俗借喻柳氏恐怕已被他人占有。章台柳的柳枝年年都会低垂,年年也会受到不同人的攀折,这是已定的事实。作者以“纵使”二字作假设,是说柳氏依然袅娜娉婷,风华不减当年,可是值此兵荒马乱之秋,她或许已被他人占有了吧。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写得传神活现。诗表面上写柳,实际写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张先的《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一词,就写了杨柳(歌女)的一生。“移得绿杨栽后院”句,交代绿杨生活的环境,意味着绿杨今后便免遭攀折之苦了。“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两句以拟人手法,描写杨柳初萌,轻盈袅娜的样子。“学舞宫腰”将杨柳人格化,宛如一个初学歌舞的娉婷少女,“学舞”言其年尚小,还未成熟。“二月青犹短”则进一步突出其稚嫩:时值二月,春风和煦,柳芽初萌,柳枝初长,还未长垂到地。这三句写杨柳的“身世”,似乎借以暗示着一个小歌女脱离风尘,进了人家宅院。接着两句写杨柳在“后院”的生活,暗示歌女有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生活。“几叶小眉寒不展”以美人之眉比柳叶之细长,这是杨柳长成之后的形象,更是小歌女的形象。“寒不展”,状歌女颦眉之态,表明她心绪不佳。“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两句点出离别情事,“肠先断”之“肠”既是歌女的心肠,又喻杨柳的枝条。末二句写柳丝,同时也是写人的幽怨,至此,柳条与离人之怨已经等同。更多有关柳树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温庭筠有《题柳》一诗,前两句“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起兴,从正面写柳。杨柳初垂时,像千万条碧绿的丝线,从空中垂下,远远望去像弥漫的青烟一般。柳丝含情,懂得轻拂人面;柳丝同时也是十分娇弱的,仿佛春风一吹就能断掉。这两句描写的是柳丝初垂的样子,着重点出一个“柔”字。“拂面丝”之“拂面”意为轻轻地拂过脸颊,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带给人的是愉悦与舒畅之感。既然如此,只有足够温柔、足够软绵的柳丝才会给人带来此种感受。“不胜吹”即经受不了吹拂之意。春风多是拂面轻柔的东风,然而就是如此温柔之风,那柳丝还经不起吹拂,足以说明柳之柔弱,弱不禁风。这两句中的“拂面丝”、“不胜吹”都是饱含感情之语,作者在紧扣柳丝特点的同时,还把柳丝当作一位美丽多情而清瘦娇弱的美人来写。结合以下几联来看,颔联写香随尘起,影伴舞娇,既写其艺,复展其姿。颈联则谓其伴羌笛之曲而歌。尾联则以柳絮飞过宫墙,喻歌舞女子之征入宫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吟咏杨柳以寄托情思,或有以杨柳喻歌舞女子之意。

  晏几道词中多写歌女,他在《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一词中也以杨柳喻歌女,寄托了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两句写二月春景,着重突出柳之碧绿繁茂。起句点明时令,从大处着手,勾勒春景,明快轻灵。“二月”是春光绚烂的时节。此时,最惹人注目的要数那青葱茂密的杨柳了,它几乎占据了满城春色。“碧城”是柳树丛生的形象化比喻,给人以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以及美好的想象。次句收缩镜头,从细节处刻画二月之杨柳。春风中,杨柳翩翩起舞,纤长的柳枝如美人细腰,袅娜多姿。千万条碧绿的“丝带”不停地飘荡,好像是迎春的旌旗。“绿相迎”照应上句之“到碧城”,不仅刻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殷切相迎的动人意态,也传出词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的心情。其实,这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杨柳正象征着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舞伎形象。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便引出女主人公,而下片则巧妙地以柳叶和眉将物与人联系起来。

 

   奸邪小人

 

  柳条千条万条,在有些诗人笔下是盎然春意,而在某些诗人眼中,那是凌乱不堪的。

  曾巩的《咏柳》一诗,题为“咏柳”,实则借柳讽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两句写凌乱的柳枝。柳条是讨人厌的,它的枝条凌乱不堪,而且无生机可言;首二句,作者抓住了柳条的特色,并使之人格化,丑恶化。“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两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意思是说,柳树试图想用柳絮把天日遮住,殊不知到人间还有清霜降临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不正是柳叶凋零之时吗?这两句依旧紧扣柳树的特点,以柳絮纷飞来比喻势利小人妄图蒙天蔽日的行径;以天地间的清霜喻指人间正气;以清霜摧残柳叶的自然现象暗写邪不压正的真理。咏柳而讽世,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更多有关柳树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纤柔轻盈、妖媚多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历史故事,讽刺矛头直指邀宠取媚的小人及腐败的朝政,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
拂面不寒杨柳风里的柳芽儿​
【西南作家散文】黄良木 / 杨柳依依
春日赏柳【美文欣赏】
可爱的柳丝柳条,恼人的飘飞柳絮
五首咏柳诗,白居易这首只能排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