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词名句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由于多年来缩水成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

  关于洞庭湖的诗词,以刘禹锡的《望洞庭》最为有名。全诗纯然写景,描写细致,比喻生动,读来饶有趣味。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描写洞庭湖的水光和湖色。秋气侵寒,月光如水,秋夜月下的洞庭湖极其朦胧静谧,水色和月色不分彼此,相互交融,水天一色,茫然一片,到处都是一派祥和空灵的气象,表现了洞庭湖湖面的开阔和廖远。湖面上没有一丝清风,更没有一丝的涟漪,水面平静,就像没有被打磨过的铜镜一样,宁静而自然。“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静柔之美。

  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写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岛上古迹众多,风景秀丽,是洞庭湖中最著名的小岛。从远处眺望君山岛,只见岛上草木繁茂,山色青翠。在皓月的银辉之下,君山愈显苍翠葱茏,洞庭湖水愈显平静清澈,就如一个白银雕盘,而苍翠的君山就如盘中的一个小小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这个比喻匪夷所思,妙到绝处,不仅巧妙形象地形容出了洞庭湖山水一色的美妙景象,而且体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接近三千平方公里,何其广袤无垠,然而在诗人的眼里,诺大的洞庭湖不过是一个白银盘,而湖中的君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青螺,诗人胸襟宽广,气度不凡,可见一斑。

  杜甫的《登岳阳楼》亦是描写洞庭湖的名篇。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描写的是洞庭的浩瀚无边,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专门写洞庭湖水,写景既是实写,又是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诗人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只见湖水茫茫,极其广阔,吴地在湖水之东,而楚地则在湖水西南,好像是湖水把本来相连的吴楚两地隔开了。一个“坼”字,非常有力,把看似静止的山水写得富有动感。诗人四面眺望洞庭湖,看到的是茫茫无际的湖水,仿佛整个天地都被湖水浮了起来,日日夜夜在水上漂游。“浮”字下得也很准确,亦具有强烈的动态感。这两句一写水面的宽阔,二写水的力量,虽有夸张成分,也有写实的成分,诗人准确地抓住了视觉上的错觉,真实地再现了洞庭湖水的无边无垠。此外,这两句又不纯粹是写景的,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更多有关水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一诗中赞叹洞庭湖的名句。八月的洞庭湖汪洋浩阔,湖面风云激荡,波涛汹涌,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湖中波涛翻涌,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了岳阳城。“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一个“蒸”字,一个“撼”字,有千钧之重,把洞庭湖的气势十分准确地刻画出来,而且这两个字眼还赋予洞庭湖以人的意识,产生了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此外,写景之外,这两句还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李白的《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一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明丽的秋景。秋季的洞庭湖十分宁静清爽,特别是在月照之下,一湖秋水,水波不惊,澄澈如画。在如此清净宁谧的境界了,诗人逸兴遄飞,异想天开,欲“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两句,是奇思妙想之笔。它直接点出了月色之美,虽承上写来,却有所转移。第二句写诗人欲“乘流直上天”,但因洞庭湖夜色太美,诗人“且就洞庭赊月色”,准备在人间欣赏月色。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这些“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最美的风景都是不需要金钱去买的,因此为“赊”。然而,“赊”字似又无理,“月色”既不能“赊”,也用不着去“赊”,自然美景“目遇之而成色”。然而着此一字,就将八百里洞庭写成了一位富有的主人,他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无价之宝,他慷慨好客,不吝把月色“赊”与李白。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给人以亲切之感,极其巧妙。李白是好酒之人,面对良辰美景,不仅起了诗兴,亦起了酒兴——“将船买酒白云边”。作者在船上赏月,明明在湖上,却说到白云边买酒,亦是无理之辞。但仔细玩味,便可知其中妙处。洞庭湖面十分辽阔,远望之下,水天相接,湖畔的酒家便好像在白云之处了。次句不仅极写湖面之宽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一诗,前两句“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写景,是诗人远眺碧波浩渺的洞庭湖所见。八百里洞庭,广袤无际,烟波浩荡,仿佛与碧天连成一片。湖上的君山,层林叠翠,千重翠色投入到洞泉之中。诗人写湖水,从近到远横向铺展,衬其平远广阔;写君山,从上到下俯仰纵览,衬其高大幽深。“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作者泛舟湖上,随着阳光突然铺满水面,就觉得小舟漂浮在了天上,到达了日边。这当然是作者的想象之笔,但也不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洞庭湖广阔无边,远远望去,似与上天相接,特别是在日光的照耀之下,水光与阳光交相辉映,给人以遨游天际的错觉。末句用了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将简单的泛舟湖上转换成超脱的体验。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参菩提】张 恒丨在洞庭湖倾听古韵
刘禹锡在洞庭湖写下姊妹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情画意传唱千年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望洞庭·刘禹锡
【央视荐诗】8月16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邓石如篆书集字」湖光秋月两相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