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汉语知识讲座28---词义
第四讲  词义和语素义
我们知道,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语素也有意义。那么,语素义与词的意义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区别呢?前面学过,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类,那么,这两类语素的意义与词义的关系是否一致呢?本节分析这几个问题。
一、语素义
(一)不成词语素的意义
不成词语素本身不能成为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或固定结构(如成语、歇后语),所以,不成词语素的意义,只存在于它所构成的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
语素义就是指存在于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的语素的意义。如:
“番”,是一个不成词语素,有一个义项:“指外国或外族”。这个意义只存在于合成词如“番邦”“番茄”之中。
“尘”,也是不成词语素,它有“飞扬的或附在物体上的细小灰土”的意义,该意义存在于合成词“尘土”“吸尘器”等之中;它还有“尘世”的意义,该意义存在于合成词“红尘”“尘虑”“尘俗”“尘嚣”等之中。
(二)成词语素的意义
先看下面的例子。“海”,是一个成词语素,《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①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东海、南海。
②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
③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
④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
⑤〈方〉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广场上的人可海啦!
⑥〈方〉漫无目标地:海骂。
⑦〈方〉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
⑧姓。
(注:〈方〉,表示方言中的用法)
“海”的第①项意义,是词义,也是语素义。因为“海”具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的意义时,它可以直接作为词来运用。如“我们看海去”“海很大很大”,这时是词义。同时,它也可以与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或固定结构,如“海岸、海拔、海带、海岛、海产、海角天涯、海军、海难、海滩、海啸……”,这时,它的意义存在于由“海”所构成的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是语素义。
“海”的第②③④项意义,只是语素义,不是词义。因为,第②项意义只存在于由它构成的合成词“人海”“火海”等之中;第③项意义,只存在于由它构成的合成词“海量”“海碗”等之中;第④项意义,只存在于由它构成的合成词“海棠”“海枣”等之中。
可见,成词语素的意义有两种情况:
1、它的某个意义,既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如“我们看海去”中的“海”,与“海峡”中的“海”。
2、它的某个意义,只是语素义,不是词义。如“海量”中的“海”、“人山人海”中的“海”。
我们知道,词是由语素构成的。那么,词义是不是由语素义构成的呢?词义和语素义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了解这些,对我们理解词义、辨析词义、准确地使用词语,都有很大的帮助。词义同构成它的语素义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素义表示词义
有三种情况。
1、词义等于语素义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即由一个成词语素直接构成的词,其词义就等于语素义。如前文所说的“我们看海去”中的“海”。又如“玻璃”这个词的词义也等于它的语素义。
2、词义等于语素义的直接组合
这一般出现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中。如:
高大  又高又大。
国策  国家的基本政策。
看重  很看得起;看得很得要。
研制  研究制造
双休日  指星期六和星期天两个休息日。
3、两个语素原来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共同表达一个同原语素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这时的词义与语素义相比,得到了强化或进一步概括抽象。
如:种类  道路  偷盗  意义  声音  缺乏  制造  奇怪  寒冷  美丽。
种类  两个语素“种”和“类”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共同表达一个相同的意思。
偷盗  两个语素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共同表达一个相同的意思。
(二)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比喻用法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有的就是在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借代、比喻的手法而产生借代义、比喻义的。如:
拴:①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②比喻缠住而不能自由行动:被琐事~住了。
第①项意义是其本义和基本义,第②项是比喻义,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
下面着重分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的语素义只能反映词义的部分内容和特点。如“木耳”,两个语素所着重反映的只有“木头上(长)”和“耳朵形”这样两个特点,不能反映“木耳”这个词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1、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
(1)几个语素共同借代。如: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如“眉目清秀”。用“眉目”来指“容貌”,这是用部分指代整体。
眉眼: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神情。如“小姑娘眉眼长得很俊。”这也是用部分指代整体。
笔墨:笔和墨,指文字或诗文书画等。如“笔墨流畅”“西湖美丽的景色,不是用笔墨可以形容的。”这是用工具代结果。
血汗:血和汗。用来象征辛勤的劳动。如:“粮食是农民用血汗换来的。”
(2)其中一个语素是借代用法。如:
归田:指退职回乡。语素“田”是借代用法,指代“家乡”。如“解甲归田”,“告老归田”。
嘴甜:说的话使人听着舒服。语素“嘴”是借代用法,指“说话或说的话”。以身体部位代替相关动作或动作的结果。
嘴硬:自知理亏而口头上不肯认错或服输。语素“嘴”是借代用法,同上例。
1、   1、   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如:
(1)构成词的几个语素作为一个整体,用作喻体。如:
手足: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手足情深”。
摇篮:①供婴儿睡的家具。②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以上两例,词义是几个语素整体所表示的比喻义。“龙眼”“虎口”“线索”“饭桶”“草包”“落汤鸡”“里程碑”“奠基石”“中流砥柱”等等都是。
(2)构成词的几个语素中,只有一个语素是比喻用法,只用了一个语素的比喻义。如:
山脚  山的靠近平地的部分。其中语素“脚”是比喻用法。
带鱼  体长侧扁,形状像带子,我国重要海产鱼之一。语素“带”是比喻用法。
笔直  很直。语素“笔”是比喻用法,像笔一样直。
火红  ①像火一样红:火红的太阳。 ②形容旺盛或热烈:火红的青春。语素“火“是比喻用法。
瓜分  像切瓜一样地分割或分配,多指分割疆土。语素“瓜”是比喻用法。
另外,“肤浅、雪白、碧绿、蚕食、云集、席卷、蜂拥、心扉、心弦、月球”等都是。
(三)几个语素的意义仅表示词义的某些内容
客观事物有各种丰富的特点,形貌、性质、功用等等,人们用合成词去反映客观事物和现象时,只能用组成该词的语素去反映其中的某些特点,而不是全部特点。因此,语素义只表示了词义的某些内容,不能完全表示词义的全部内容。
台灯  放在桌子上用的有座子的电灯。语素“灯”表示这是一种灯具,语素“台”表示这种灯是放在桌子等有平面的家具上使用的。
黑板  用木头或玻璃等制成的可以在上面用粉笔写字的黑色平板。语素“黑”表示颜色,语素“板”表示这是一块板状的东西。
电视  ①利用无线电波传送物体影像的装置。②用上述装置传送的影像。语素“电”表示是利用电的,语素“视”表示可以看的。
开关  电器装置上接通和截断电路的设备。语素“开”表示接通,语素“关”表示截断。
买卖  生意;指商店。语素“买”和“卖”是生意所涉及的双方的最主要动作。
再如“夏至、霜降、知音、破例、毕业、失眠、饼干、蛋黄、故事、名片、手套……”也是。
这类词很多。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几个语素的意义去推断词义。因为这类词的词义不是几个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语素义只表示了词义的某些内容。
(四)合成词中部分语素失落原义
1、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其中一个语素表示词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词义,这是复词偏义现象,这样的词是偏义词(又叫“偏义复词”、“偏义复合词”)。如:
国家  ①阶级统治的工具。②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语素“家”在这里没有具体意义。
忘记  经历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记忆中,不记得。语素“记”在这里没有意义。
这些在合成词中不表示词义的语素,原来都是有意义的,只是经过慢慢发展变化,才在特定合成词中意义失落,起陪衬作用。如:
兄弟  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指“哥哥和弟弟”。发展到现代汉语,成了一个词,义项有:①弟弟;②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亲切口气);③谦辞,男子跟辈分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自称。这时的“兄”是一个语素,并且语素义失落,在这个合成词中不表示具体意义,只起陪衬作用。
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原来表示语素义的情况与现在语素义脱落的情况,有时是并存的。如“人马”,有两个义项。①指军队:“全部人马安然渡过了长江。”②泛指某个集体的人员:“原班人马”,“我们编辑部的人马比较整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等。第一个义项中“人”和“马”这两个语素的意义共同构成了词义。而在第二个义项中,语素“马”只是个陪衬语素了。又如八十年代新出现的“独生子女”,其中“子”和“女”在具体使用中,有时有一个是陪衬语素。
2、几个语素,有的语素可以表示词义的某些内容,有的语素意义模糊(不能说没有意义,但也不能明确指出它的意义)。如:
麻利  敏捷;迅速。语素“麻”在这里意义模糊。
又如“丝糕”的“丝”、“江米”的“江”,这两个语素在这里意义模糊。
三、了解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关系的作用
为什么要了解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呢?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掌握这类知识,对理解词义、辨析词义、准确地使用词语等,都有很大的益处。
(一)可以根据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说明事物得名的来由、造词理据。(此处内容供参考)
名称与客观事物现象之间,虽然是“约定俗成”的关系,但是人们在给某个事物或现象命名时,总是要以语言的造词规律和事物现象的某种特征某一标志作为命名的根据。用作命名根据的事物现象的特征或标志,在词里的表现,就叫造词理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得名之由”。
“巾帼”,借指妇女。为什么?因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这是用妇女常用的物品来借指妇女,“巾”和“帼”两个语素义是借代用法表示词义,由相关的物品指代人。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为什么?春秋时代楚国行军时,走在队伍前头的人手里拿着茅草,若遇敌情,则举茅草以报警,前茅是报警用的旗帜、报警的信号。所以后人用来指名次列在前面。
当然,由于词义的发展和变化,一个词可能会跟它所由形成的语素之间失去意义上的联系,它的构词的理据性也变得模糊难辨。如:谁都知道“阑尾”是什么,但是为什么叫“阑尾”,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几种常见的外国语中,“阑尾”一词的读音跟汉语的lánwěi都毫无关系,汉语外来词词典也没有收列“阑尾”的词,那就只能从汉语本身去探索它的语素义了。“阑”字有“尽头、残余”的意思。如《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酒阑”,就是酒喝到尽头,快结束的时候。而阑尾正是盲肠的尽头、“尾”端。“阑尾”是末尾的意思。(见《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
(二)有助于准确用词。
语素在所由构成的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有的语素义比较生僻,这使人们在理解词义时有一定的困难。这时若能了解语素义,词义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
“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可是经常有人把“厉”错写成“鼓励”的“励”。误用者没有理解组成该词的语素及其语素义。接:交战。砺:砺石,磨刀石,磨(刀),这是磨快、磨利。“砺”也写成“厉”。可见,该成语不可写成“再接再励”。
“秣马厉兵”mòmǎlìbīng,喂饱马,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秣,喂牲口。厉,同“砺”,磨(刀)。厉兵,砺兵,磨快兵器,指做好准备。
(三)有助于辨析同义词。
有不少同义词之间的不同,表现在所由构成的语素的意义不同上。如:
“阻止”和“制止”,两者构词方式相同,而且都有一个语素“止”。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阻”和“制”上。“阻止”是“阻拦使停止”,“制止”是“强制使停止”。
“权利”和“权力”,两者的不同主要在“利”和“力”上。“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权力”: ①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两词比较,“权利”着重指依法享有的不容侵犯的利益;“权力”着重指权柄和力量。“权利”靠跟“维护、合法、民主”等词搭配;“权力”常跟“统治、国家、机构”等词搭配。
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下表:
1  语素义直接完全
表示词义
①词义等于语素义
玻璃
②词义等于语素义的直接组合
高大、私营、研制
③几个同义近义语素共同表示词义
琐细、种类、缺乏
2  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或比喻用法
①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
A几个语素作为整体共同借代
笔墨、血汗
B其中某个语素是借代用法
归田、嘴甜
②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
A几个语素作为整体共同比喻
手足、摇篮、青云
B其中某个语素是比喻用法
木耳、山脚、瓜分
3  几个语素的意义表示词义的某些内容
开关、手套、知音、挂面、 台灯、买卖
4  合成词中部分语素失落原义
①复词偏义
忘记、兄弟
②部分语素的意义模糊
丝糕、麻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词汇篇(上)
再不看就来不及了!
论刑法解释中的词义分析法
汉语词分类
现代汉语简答(5)
中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