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漫谈(13--14)

对联漫谈(13):山登绝顶我为峰

(无穷江月)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福州)人,清代清嘉庆进士。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销毁。后来朝廷迫于英军压力,把他解职,充军新疆伊犁。1850年起用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潮州途中病死。林则徐的名字家喻户晓,因为他是爱国政治家,其为人、其情操堪称典范。他在对联方面的成就也堪称典范。在清代对联大家中,林则徐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之所以是典范,在于他的高度,让人钦羡却难以企及。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题福州鼓山)

 

福州鼓山,在闽江北岸,登山可观海。这副对联写林则徐登山时的情怀。海是无边的,这副对联则从海的尽头看到天可以作海岸。固然这是视觉效果,也是想象所致,更是个人胸怀的袒露。山是高的,但山有顶,到了绝顶,还有更高吗?有,因为我在站山顶上,给山创造了新的高度,我成了新的山峰。这副对联从极远极高处,再向外延伸,于是海有天作岸,山有我为峰。其特点是在极限处向外延伸,突破限度。那么,这样是不是不着边际,狂人痴语?不是,因为海以天作岸,基于视觉效果,山以我为峰,基于我在山上的存在,都合情合理。景物高,是因为人境界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自题)

 

林则徐查禁鸦片时期,写这联自勉。上联说,像大海接纳百川,因为它能容纳,才变得那样大。告诫自己,要有海一样的胸怀,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容纳不同的人。下联说,山高千仞,因为无所欲求,所以刚强。勉励自己,能像大山那样,杜绝私欲,刚正不阿。林则徐一生为国家效力,却受到不公对待。他奉命到广州虎门禁烟,并成功地抗击英国入侵者,但却遭诬陷,受革职,被流放新疆。他忍辱负重,不改为国为民初衷。他的一生,是联中所表达的至大至刚的真实写照。

 

苟利国家生死以;敢因祸福避趋之。(自题)

 

林则徐因为禁烟抗英,被革职充军去新疆伊犁,途经西安,口占一诗留别家人,诗中有这两句。他在充军伊犁其期间,常常把这一联抽出来咏读,勉励自己。联意为: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表达了愿意为民族命运和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的爱国情操。

 

从以上所引的对联看,林则徐的对联有股阳刚大气。当然,他的对联有时也充满清新气息:

 

人行柳色花光里;身在荷香水影中。(题福州西湖桂斋)

长空有月明两岸;秋水不波行一舟。(题福州西湖宛在堂)

新涨拍桥摇橹过;杂花生树倚窗看。(题福州西湖宛在堂画船)

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题杭州西湖孤山梅亭)

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题成都文殊院)

 

能写出大气者,往往也能写出清新。能写出清新者,则不一定能写出大气。林则徐的对联之所以高,在于他那无可比拟的阳刚大气。

 

 

对联漫谈(14):进退一身关社稷

(无穷江月)

 

前文引了几副林则徐抒发情怀的对联,可见其境界之高。他写别人,也同样是高境界。

 

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题福州西湖李纲祠)

 

1829年,林则徐主持的福州西湖疏浚完工后,他将原在越王山麓已倾圮的李纲祠,移建于西湖荷亭,并题下这副对联纪念李纲。李纲,祖籍福建邵武,是北宋和南宋之交抗金名臣。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李纲任京城四壁守御使,组织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朝因而无人领导抗金而灭亡。南宋高宗即位初,李纲一度被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其后又被起用、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抑郁而死。宋史》说如果北宋不罢免李纲,北宋二帝不至于被金兵俘虏,北宋也不会灭亡;南宋若用他,中兴功业也不至于不振。上联说他被起用(进)和被罢免(退),关系着国家安危。下联说他死后英灵千年以来都镇护着湖山湖山指李纲祠周围的湖和山,也可以进一步指国土河山。这副对联通过个人(李纲)与国家的对比,一身与社稷的对比,构成一个具有巨大艺术力量的意象。

 

林则徐给予宋代英雄高度的评价,他人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进退一身关社稷,这句话是他对李纲的肯定,也可以用来对他的肯定。从他逝世后的挽联以及后人纪念他的对联中可以看出来。

 

千古英雄皆堕泪;四方妇孺尽知名。 (胡林翼)

千秋青史存公论;四海苍生哭此人。 (李彦俊)

庙堂谁有平戎策;志士空怀报国心。 (叶元章)

御侮制夷,公真能手;销烟禁毒,前无古人。(朱江侠)

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郭沫若)

 

在众多挽联和纪念联中,我特看好福州林则徐祠堂的对联: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此联据说是左宗棠所撰,也有说作者佚名。上联说,附和林则徐的人不全是君子,进谗言者陷害他的必定是小人,他忧国如忧家,本朝存在的正直之气,高尚之风,两百多年来还在他身上保留着。下联说,朝廷依靠他为长城般的支柱,乡野百姓视他为及时雨,可惜出战尚未取胜,就在八千里的征程中如大星坠落般病逝。二百余年,指从1644年清王朝在北京建都到1850年林则徐逝世,共两百多年。八千里路,指从福建闽侯至广西约八千里路(文学用语,不一定准确)。二百余年时间长,八千里路空间大,这些都是厚重阔大的特征,正好反映他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而结句中的大星颓,特有沉重感,使人更加怀念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对联
日历里的名胜联——2023.6.14
杭州西湖荷亭
林则徐对联故事
林则徐对联集
联话清联十大家之四林则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