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句丽,消失的地平线(下)

高句丽,消失的地平线(上)

二零零四年七月一日

在苏州举行的第廿八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会场外,暑热中等候已久的人群传出欣喜的掌声:中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份遗产的成功申报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使中国又增加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更使得高句丽这个消失已久、又被误解很久的古国,以新的面貌走入人们的视野。伴随中国学术界对东北历史的一些研究成果,特别是高句丽的归属问题极大地挫伤了韩国人的爱国热情,此番申遗成功成了一个导火索,南边的棒子聚集中国驻韩使馆示威,据说切下不少手指头、焚烧多面五星红旗。

 

 

其实在高句丽历史问题上我们没必要与棒子们过于叫真,只要明确高句丽是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存在过的古国就可以了。论证对高句丽历史继承的合理性其实意义不大,作为泱泱大国,周边的小国历朝历代都在向天朝朝贡,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客观地说,从语言、血缘等民族亲属角度说,高句丽应与棒子比较相近,尽管当年多数的高句丽人被迁往内陆,但在庞大的汉族人口面前无疑是渺小的可怜,而吸收了部分高句丽遗民的新罗则受到其影响较大。棒子们就偏要认这个祖宗,也是一种自由,学术研究和世遗申请也不能改变别人的态度,就让他认那个曾经的县级(亦或乡级?)单位做祖宗又能如何,我们何必拘泥于非我国主流历史的某个古民族的争夺呢?北边的棒子不是把那个论辈分埃及法老也得叫声二大爷的檀君遗骸挖掘到了嘛,把他老人家从神话中硬生生拉进尘世间,又何必盯着来自中国东北的蛮夷高句丽呢?另外,咱们自己的教育也要跟上去,现在十个人中,至少有八个会把高句丽读成“高居力”呢。

 

高句丽被灭国两百五十年后,新罗大将王建弑主自立,建立了王氏高丽政权。之所以叫高丽,是新罗曾臣服于高句丽,以高句丽继承者自居(总要找个正统的理由)。新罗人是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人(马韩、弁韩、辰韩)的后裔,应该与夫余人的高句丽没啥血缘关系,的确有不少高句丽遗民在国灭时并入新罗,但应该不算主流吧。在文化传承上,王氏高丽乃至到今日朝鲜族继承了高句丽很多,但如果说不同血缘、不同地域的王氏高丽就是高句丽的延续,那么日本继承中国文化也很多,难道我们能说中国历史就是日本历史吗?现代民族毕竟是在历史上逐步迁徙、融合而形成的,不能因为本民族有某个古族的部分基因就进一步要求占有该民族活动过的全部区域,那样的话吉卜赛人岂不要意淫出一个空前的大帝国来?记住当年唐朝大臣曾对高句丽使臣说的话:“既往之事,焉可追论!至于辽东诸城,本皆中国郡县,中国尚且不言,高丽岂可必求故地!”

 

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中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中国古代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高句丽又称为“高氏高丽”。宋代以前,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由于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等原因,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混乱乃至明显错误。《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几部史书。《明史》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甚至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错误的交代,将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二零零九年十月九日

本来口罩是很不主张在人际罕至的山区路段开夜车的,倒不是怕遇到劫道的或者怪兽啥的,主要是担心未知路况自身的状况和一旦遇到紧急状况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形。这次为了可以在桓仁有足够游览时间,竟然开了三个小时夜路,中途在偶尔路过的村镇问路数次,终于到达桓仁县城已经接近晚上九点,口罩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人立即就像蔫了的黄瓜。

 

早晨起来才有时间去观察一下这座浑江边上的小县城,感觉很干净、很大气。口罩特意从集安连夜赶到这里,目标就是县城外几公里处的五女山城,那个曾称雄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存世长达七百余年的高句丽政权,其肇端就在辽东南山区的桓仁县。公元前三十七年,中国东北的夫余国王子朱蒙为避免兄弟迫害,逃离夫余国南下,以“纥升骨城”为中心建立高句丽王国。据专家考证,“纥升骨城”应为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的下古城遗址,而五女山则为其山城。高句丽人就是从这里开始逐步扩大活动领域,历经四十余年迁都集安,这里是其第一国都。

 

 
 

五女山的山门处建有一座小博物馆,介绍高句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五女山区域出土的有代表性的文物,引起口罩兴趣的是一个两厘米长的孩童饰物和两枚“经略使”官印,没有具体年代的文字说明。

 

换乘景区车辆行至半山,开始徒步攀登上千级的台阶,这的确是个体力活。想来古时高句丽人受到攻击,会从平原城撤往山城据守,着盔甲、持兵器的古代士兵应该还没攻击到城墙边就体力透支,这应该是隋唐时代数征高句丽均遭失败的原因之一;薛仁贵最终从辽东一直打到平壤,尽管虏其君灭其国,但沿途仍有十余座高句丽山城未被攻克,冷兵器时代对这种意守难攻的山地城池办法不多,到宋末蒙古大军数措于西南小山城钓鱼城似乎也是同样道理。

 

通过西门登上山城,可以看到山城利用险峻的山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充分显示了王城霸气。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山城里发掘了多处高句丽遗迹,其中一号大型建筑基址长十四米,宽五米,原有七块础石,保存六块础石和一个柱坑,表明应为六开间建筑,从建筑规模和等级被推测为王宫遗址。还有数处方形的半地穴建筑,出土遗物以铁镞、甲片居多,推测为兵营遗址。更为珍贵的是,山城里还出土了一副铁制脚镣,这是中国已发现的高句丽文物中唯一的刑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山顶的了望台突兀高耸,壁立千仞,是山城的制高点,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从这里俯瞰山下的辽宁省最大的桓仁水库,景色十分壮美。

 

 

五女山山势险要,自然风景也是一大亮点,特别是口罩到访的秋季,漫山红叶让人仿佛置身画中,口罩在山顶甚至看到某影楼居然把很重的器材扛上来,为一对新人拍摄婚纱照片。辽宁东南部的秋叶在全国的名气已经很是响亮,每年国庆前期间都有大量摄影师和普通游客慕名前来采风和赏枫。

 

往东门的下山路倾斜度很高,其中十余米几乎直上直下的梯子,小口罩到现在还在很自豪于自己如何勇敢地自己爬了下来。从东门沿半山腰的横路往南门去,沿途除了秋色浓烈的彩色植物之外,可以看到断断续续的城墙。山势险峻处以山体为城,平缓处和隘口处都以石筑墙,很多城墙应该是明朝前期,建州女真在原高句丽城基上修筑的,看上去还算完整。

 

 

山城出土的文物中真正属于高句丽时期的恐怕是少数吧,两千年时间的磨灭和人类的活动,应该把大部分高句丽的东西都归于尘土中了。从桓仁经新宾到沈阳,全程约三百公里,口罩用了三个小时,算是很快了。此行全程五天,从清王朝的发迹之地进入吉林南部,然后沿着鸭绿江峡谷中的边境公路一直上了长白山,再从长白林区回到鸭绿江边的集安小城和辽东山区的桓仁县城,遍访高句丽遗迹之后回到沈阳,全程一千七百公里,打破了口罩自驾游的天数和里程,也小小挑战了一下自己。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七百年高句丽最大山城乌骨城:“乌骨”之辨
中国世界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关东边疆铁驴行】第49天的行程
沈阳塔山山城旧址
中国秦汉隋唐历史上 汉族最顽强的敌人:高句丽王国的建国历程
被忽略的世界文化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