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复习优化设计——作文(二)符合文体要求
二)符合文体要求

案例探究

[案例探究]阅读下面这篇作文,想想最大的问题什么?如果叫你修改,你将怎样修改?

压力是动力的前奏曲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会面对各种压力,于是不免有彷徨,但我认为,适当的压力是好的,它是动力的前奏曲。

我上初一、初二的时候,特别贪玩儿,一放学,我就到同学家玩游戏机,甚至忘了吃饭,忘了写作业。有一天,我和同学玩“魂斗罗”,我们俩配合得特别好,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过了一关又一关,我们完全沉浸在刺激的游戏里,天不知不觉就黑了,可我们不知道。等打完了所有的关,我才发现,已经晚上七点多了。

坏了,我知道,今天我肯定是跑不了一顿打了。我悄悄地回了家,看见院子里灯火通明,爸爸正阴沉着脸坐在院子里,我的腿软了。

“你去干啥了?你知不知道你妈和我急成啥样?是不是又玩游戏机了?”爸爸话虽严厉,并没有动手。接着,妈妈出来,对我说:“孩子,你看你把你爸爸气成啥样了?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生气?他还不是……”

“别跟他说了!不懂事的东西!你将来要是考不上县一中,你就别进这个家,我没这么丢人的东西!”

从那以后,我加倍努力,下决心再也不玩游戏机,结果我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如果没有父母给我的压力,我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动力,不可能有今天的我。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说过:“外界压力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但它更是前进途中的润滑剂。”我相信这句话是正确的。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凭者双手打出连破世界记录的水平。当记者采访她:“你是怎样对付自己身负的压力的?”她回答说:“我知道亿万同胞寄希望于我这双手,但我并不沉重,因为我将压力打到对方那边,于是,便增加了自信心。”将压力传给对方,这是何等潇洒,她不也是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吗?

爱的朋友,如果你正徘徊在无忧无虑的道路上,那么,快请为自己加上些压力,别让自己轻轻飘飘的,记住,有压力,才有动力!

[评点与探究]这篇作文问题比较多,比如写得单薄,写得肤浅,但最大的问题,或说其原因是在没有把握文体特征写,成了一种三不像的东西。此文前半部分是记叙文,记叙了他与同学打游戏机这样一件事,时间、地点、人物都具备,事件过程也交代得很完整;后半部分又是议论文,有论点,有论据,也有说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同学们对文体特征不太了解,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是以形象的手法感染读者,也就是说写记叙文就主要以叙事来表现思想或感情;而议论文以抽象思维为主,主要以事理的论证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即写议论文就是要阐述观点,要用各种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其次,没有弄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记叙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篇好的文章不可能只用一种表达方式,相反,常常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在一篇文章中,记叙和议论常常是“形影相随”的。但记叙文的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是为了深化记叙所要表达的思想或强化记叙所要表达的感情,不需要论证;而议论文文中的记叙是为说理服务的,应该尽量简洁,能把论据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不能用太细致的叙述甚至描写冲淡说理。

这篇的作文若修改成议论文,就需要把叙述部分“压缩”,只需交代自己面对怎样的压力又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即可,即将前面部分记叙的内容概述为后面议论的“引子”,引出论点,论证部分充实事例展开论证。如果改为记叙文,则应当将自己如何面对“压力”和又如何变压力为动力的过程,生动地叙述出来,并将后面部分“论证”的文字删去。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文体放开了,于是许多人都误以为高考作文不讲文体了,四不象,不伦不类的作文也多起来了。其实高考“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讲文体,不要文体,而是为了给考生充分选择擅长的文体的权利,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1994年要求写记叙文《尝试》,有一个省超过3%的考生写议论文,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因为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记叙文单元”就包含了记叙、抒情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体裁。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就有考生写散文、小、说、童话、科幻故事等,这些都是符合当年试题的文体要求的。

符合文体要求,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信手胡来写成四不象。看下题:

你热爱生活吗?你关注生活吗?生活是个大课堂。只要把目光投向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美化心灵,树立志向……

请你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介绍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例文一]     生活中的错

“咚!咚!咚!”传来敲门声。

“哎,来啦!’我跌跌撞撞地冲出卧室。打开,是一位六十开外的老者:“请问……”“您请进!”对待客人,当然要礼貌一些,“您往这边走。”

“对不起,爸爸不在家。”奉茶后,我微笑着向他道歉。“没关系,你就是小林吧?没错,和老林长得真像!”老者眯起眼睛,细细的打量着我。“什么?林……”我顿时语塞。

“啊?你不是老林的女儿?这里是……”老者的笑容僵住了。“三十幢二单元。”我答道。“哎呀,哎呀,对不起,姑娘,真对不起。”老者仓皇而“逃”,留下我在后面莞尔而笑。

“什么?他多大年纪,在家里呆了几分钟?”当我把这个“笑话”说给妈妈听后,妈妈一脸紧张。“干嘛?人家不过找错门了嘛!”我不以为然。“你不知道,现在社会上坏人多,说不好人家……”妈妈语气凝重,我半信半疑。

“下不为例啦 !但我还是觉得人没那么坏!”

“笃,笃,笃。”又是敲门声。打开门,“请问你找谁?”这回我可聪明多了,不让这位小伙子进屋了。

“请问姓徐的人家住在这里吗?”小伙子彬彬有礼地问。“对不起,这里是三十幢二单元。”

“那三十二幢在哪里?”这……请稍等。”我窜到了厨房里:“妈,三十二幢在哪里呀?”“往西走,是谁呀?”“找错门的。”我回到门口,送走了小伙子。

“哎,你这丫头,怎么这么实心眼,你告诉他不知道不就完了,把他一个留在门口,多危险!”

“可是别人问我……找路很辛苦的!”我满是委屈。

“说不定是坏人来探路的!”妈妈教诲。

“橐,橐,橐。”又来了。现在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如果是坏人,可不好对付。“防人之心不可无!”妈妈的影子出现在我身边,轻轻地对我说着。尽管我总觉得自己似乎并没有做错。要不要开呢?

“砰!砰!砰!”真是锲而不舍。

“别敲了,没有人!”我好生厌烦,对着门口大吼道。

到底谁错了?

[例文二]  由苹果的两种坏法想到的

平时生活里,我很爱吃苹果。经常吃,于是,我发现苹果有两种坏法。一种是外皮先坏,进而逐步深入内核;另一种是由内核先坏,最后扩散到表皮。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都是坏的罢了,反正我是不会吃坏苹果的。这是“雅士”的风度,因而也就无法感受到坏苹果的奥妙。而我不一样,如此“好吃”,怎么肯轻易扔掉一只苹果呢?

下面就来谈谈我吃这两种坏苹果的经历。看到第一种苹果,我会拿到水池边,边洗边抠出坏处,然后擦拭一下,吃了。感觉还挺鲜美,挺解渴,而事后也没有异常情况发生。对第二种苹果,我是冲洗,擦拭,猛吃几口,突然会感觉到柔软中有苦涩,大势不妙,是一只从里坏到外的家伙。此时,如不及时吐出而吞了下去的话,那结果就只能是明天多跑几趟厕所。但更多时候,不会犯这个傻,果断地扔掉了它——那只表皮蛮好而质地坏了的苹果。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像苹果。它们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的,然而它们的缺点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譬如友情,当两个人距离太近而产生磕绊的时候,他们会一时地埋怨对方,然而当他们发现自己错了或者应该原谅对方的时候,他们就会抠去那个坏处,虽然有过伤痕,但他们的质地没变友情依然“鲜嫩”、“光彩”。而那些专靠拍马逢迎,不择手段谋取名利的人,他们总是那样笑容满面,甜言蜜语,体贴入微;而当你低落冷场的时候,他们就会撕去那层看上去平易近人、亲密可爱的表皮,变得像内质坏烂的苹果那样令人作呕。一个不小心,你就被他套牢,不得不连上好几趟厕所。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务必要时时关注,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把握生活的真实。

[解析]此题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很容易形成宏大叙事或泛泛的议论。此题在文体上似乎没有限制,其实不然。“可以记叙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介绍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明确指出三种文体,即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而且要写自己的“感悟”或“见解”及“评价”,所以不要说写成诗歌、戏剧不行,写成小小说也不符要求。自然文体上不伦不类同样不符要求。

例文一是记叙文,选取了一个很小的角度,围绕一个中心,记叙敲错了门,找错了地方的小事;而且三次情节很相似,几乎是重复地发生,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母亲的教诲,一次比一次郑重;而我的防备心,一次比一次强烈。来自生活的真实小事,生动反映了当前这个缺乏信任感、诚实指数很低的社会现实。而题为“生活中的错”,结尾暗暗问一句“到底谁错了”,如常山之蛇,遥遥呼应,发人深省,揭示中心。

例文二顺着题目的提示:“可以记叙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现象——苹果的坏法——入手,由事而议,由苹果的坏法,引申出两种不同的朋友,“慎重择友”的观点,也就在不言之中了。从“经历”到“感悟”,是比较典型的“一事一议”式的作文。

由上面的两篇例文及分析,写什么文体就该像什么文体,而关键是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按照文体的特征来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使高考作文上档次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讲练:青春励志类作文(写作指导 范文)
记叙文万能模板 精
201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1)
高考作文的文体选择
正解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