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四训——影响数代子孙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没有一个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极少有人出仕,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因此曾国藩被人评价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慎独则心安

“慎独则心安。”这是曾国藩《戒子书》中一句名言。慎独是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这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礼记·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在独处无人时,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曾国藩将慎独作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敬则身强

曾国藩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恭敬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一个人的涵养,就在于一个“敬”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但曾国藩把敬当做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来做,他认为敬天敬人不仅可以提高自我修养,还可以使天下太平。一日敬畏一日精进,一日放肆则一日怠惰。

求仁则人悦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就是仁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官则对生民有责,为学则对社稷有责,知仁爱,才不失大道。人们如果只知道谋求私利,而对他人不知道宽仁,对万物不知道爱护.这是和道相违背的。如果用功利的心与人交往,他人回馈的也不过是功利的心罢了。当用豁达的心去与人交往,以仁爱之心处世,自然可收获一批以心相交的挚友。


习劳则神钦

习劳,“习”是学习、练习,“劳”是劳动、工作,即身体力行。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一个人努力的工作、辛勤的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给别人带来好处,神明都会对他的行为感到钦佩。现在有一些富贵子弟,生来就衣食无忧、锦衣玉食,这是必然不能长久的。即使已身居高位,曾国藩依然以勤勉自励。曾国藩曾说过:“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的经典家训: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全家共读)
一个家庭的兴败看这三个地方
140年前,此人说了四字遗言,他的后代240个人“出人头地”
国馆丨曾国藩哪四句家训,让后代没出过败家子?
曾国藩留下的最宝贵财富竟然是这个?
治心不外仁·礼·静——读《挺经》卷一《内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