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陶《陇西行》赏析
《陇西行》赏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首诗用意工妙,入选唐诗三百首。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貂锦”(锦衣貂裘),这里借“貂锦”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这里没有直接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期音信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附录《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锦: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4、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译文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作者简介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123篇诗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陇西行·陈陶
陈陶诗词全集(103首)
​岭南诗联社(第295期)格律诗词专辑
史上最感人的一首反战诗,短短28字,抵过万字小说,句句催人泪下
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写下一首反战诗,1000年后依然让人想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