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侍妾由来久,细说与君知
侍妾由来久,细说与君知

在当今的新闻中,这“二奶”所占比例不小,尤其是网络视频中,时常会看见那如狼似虎的正妻,纠集几个人,将这小妇人当街扒得个精光以羞辱,而围观之人俱在拍手称快,一饱眼福。唉,怎么一个乱字了得。

于是我在想,在我国古代社会,这“二奶”的现象同现在的情况相比,有哪些区别,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情况呢?其实,我心中也是有些茫然,今天借着刚看的一则新闻,把这头脑中的乱麻也来梳理梳理。

古代自是没有“二奶”一说的,在以男人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一个男人是可以娶几个女人的。易中天先生一再强调,原来我们说认为的古代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是说,妻只能有一个,其它的都是以妾的身份出现。所以,原来我们常说的“三妻四妾”是不存在的。

除了妻子外,同男人有性关系的女人都称为妾,当然,那些偶尔为之的乱整,如一夜情的就不算了哈。男人娶妻是有一整套程序的,比如要行所谓“六礼”,是要下聘礼的;而妾就不用了,妾原指女奴,地位低下,等同于货物。《春秋》记载:“女为人妾,妾不娉也”,所以,妾是可以用钱买来的。甚至有“杀妾不律”的说法,就是说主人可以随便处置妾,妾是可以当礼物送人的,就算杀了也不算违法。

妾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称呼,如宠妾、贵妾、侍妾、美妾、小妾等等,其实这都差不多是一个意思,皇帝的“二奶”可叫贵妾,也就是侧室,文雅点叫如夫人,清时皇室及王公家的称作“侧福晋”。也就是说,除了妻,其它皆是妾。

这妾的历史可谓悠久,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就是所谓的“媵制”,这是一种氏族首领才有资格实行的婚姻制度。即女儿出嫁时,岳家必须以同姓侄女辈陪嫁。陪嫁过去的姊妹或女奴,自然属于媵妾,而姊妹媵妾的身份比女奴要高,那就不必多说了。

再往后,便正式出现了“妾”。妾在家庭中,虽然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享受不了“妻”的待遇。原因很简单,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于妾。妾一般都来自出身低下的家庭,甚至是战败方奉献的礼品。

因此,妻为“娶”,而妾为“纳”,娶妻时送到岳家的财物被称为“聘礼”,而纳妾时给予的财物,则被称为“买妾之资”。

侍妾相当于媵妾,地位低于妾。侍妾指侍女,而且这些侍女不光侍奉主人起居,而且会成为主人的性玩具。地位比妾还低。是封建社会被男尊女卑思想摧残的妇女。

妾要想转正为妻寻简直是不可能的,概率很小,扶妾为妻至少是有条件的,首先是要无嫡子,因为如果有嫡子再扶妾的话,妾出子理论上可能大于嫡子,这对嫡子的生存,发展都是不利的;再有就是被扶妾需是长子生母。但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家庭,不会允许扶妾。一般是重娶继妻。

但也偶尔会有特例,像唐代杜佑以妾为妻,时人不耻。汉代霍光在原配死后扶正了陪嫁婢女。后来的霍成君就是这位生的。

 一般贫困人家是不会有妾的,从历史上看,妾的价格也是不低的,宋相韩琦曾花一百贯钱买了一个妾送给门客,这应该算当时一般成色的通行价格。一贯钱相当于现在的四百元左右,也就是说花了四万买了个妾;但在《水浒传》中,被鲁智深打死的郑屠,买金翠莲许了三千贯钱,这简直是天价,大概其中包含有讹诈的成分,所以那女子之父也不可能得到这银子的,这个不是真实行情,不可以常理度之。

到了明代,在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记载,老鸨允许杜十娘赎身,要赎金三百两银子。这杜十娘是有名的花魁,这价格要比一般小妾的价格要高。总的来说,在明代买个姿色一般的小妾,大概花费一百两银子左右。当时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三百元钱,也就是三万元左右。

在清代,一个小妾大概要花费在一百五十两银子,那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五百元,也很贵噢。所以即便古代允许买卖妾室,但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般屌丝还是望尘莫及的。达官贵族、豪商富户妻妾成群,贫困人家却连一个老婆都娶不上,甚至还要变卖家中女儿以换取钱财。

在《红楼梦》中有个很特殊的妾,就是平儿,她是王熙凤陪嫁的丫鬟,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她还真不是贾琏的小妾,她具备小妾的功能,但是不具备小妾的身份。她既没有姨娘的身份,也没有“二房奶奶”的地位,充其量不过是个特殊的丫头。准确地讲,平儿的身份是贾琏的“通房大丫头”。

所谓“通房大丫头”,根据刘心武先生的解释,指的是房间与主子只有一墙之隔,且有小门,便于夜间伺候主子。尤其是男女主子行房事的时候,她是可以站在旁边伺候的,以便于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在必要的情况下,得到主子召唤,她也得随时准备上床。她是与贾琏有男女关系之实,而无妾之名,所以,可当作妾之特例看待。

除了主人看上哪家的女子纳为妾外,如果要买的话,哪儿的最好呢?当然是著名的销金之地扬州。有“小秦淮”之称的扬州不愧是风月烟花的聚集地,那儿所培养的供人挑选为妾的女子是相当地有名,当时有个词叫“扬州瘦马”,就是说买扬州的女子作妾是最好的。清代文人赵翼在《陔馀丛考》中有记载:“扬州人养处女卖人作妾,俗谓之养瘦马”。

明人沈德符所作《万历野获编》中说,崇祯皇帝的田贵妃就是扬州瘦马。当时在扬州,有许多人是靠蓄养这类特殊女子来发财的。这些女子从小就被有计划地进行礼节培训,演习同男人交往的应对招数,还要被教导要安于卑贱,对主人事事承欢屈就,以及如何对付丈夫的元配等。

曾国藩在晚年想买一个妾,让儿子准备了三百两银子托人去买,他想要北京天津的女子,认为那儿的“多半乖戾”,只有江南女子温顺可人,而“扬州瘦马”更俱色艺双全,所以当是首选。 

在古代历史上的纳妾,除了满足男人生理方面的需求外,主要还是强调延续宗嗣,不说当年风流倜傥苏东坡了,即使是如圣贤般的司马光、王安石,其夫人也曾主动为他们买妾,但那是另一个故事,等有空再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男子为什么要纳妾?
“扬州瘦马”,古代富商喜欢的“绝技”,小妾们都是这样培养的
古代流行的“养瘦马”,女子听后不仅面红耳赤,还会害怕的双腿发软,
“扬州瘦马”指的是什么?清朝时期富人的爱好,心理扭曲到极点
.千古风流韵事 明清二奶为何被称为“扬州瘦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