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几天一直在写明嘉靖年间有关东南沿海的事,但对其中影响最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却迟迟没有动笔,按说照着以前所学习到的知识一路写来,也不是件难事,何故总在迟疑而不能为呢?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对倭寇的定义同官方有别,再有就是对一些背后鲜为人知之事的一点看法而犹豫不定。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旋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倭有功,升任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等文集,且在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

戚继光可谓是文武全才,标题所写的这两句诗就能看出他的胸襟和抱负,他的著述颇多,对古代战阵和兵器亦多有发明和改进,是史上少见之奇才。他百战百胜,史书所载,他每打一战都是歼灭战,都是全胜;而且已方的损失往往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经常出现只损失几个人,最多损失几十个人;而敌军损失几百几千人。这样的伤亡比例,类似于清末英法等国和腐朽的清朝军队交战的结果,中国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军事家是能达到他这样的成就的。

戎马一生,在戍边抗倭、平乱安民方面为明朝立下了不朽战功。他在一首题为《马上作》的诗中这样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这首诗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他所建立的“戚家军”,纵横千里,几无敌手。但是有点遗憾的是,戚继光此生没有打过一次能彪炳史册的大战恶战。这是他那个时代的对手实力所决定的,戚将军可能也为此感叹不已吧。

我们知道,戚继光是以抗倭而名垂千古的,但倭寇虽倭寇,其实也许称海盗更为确切些。因为这些被称之为倭寇的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大明子民,加上一些因为日本多年战乱,很多战败的将领、武士和破产的农民等无以谋生之人,纷纷逃亡海上而形成的武装集团,所以,戚继光的抗倭战争如果改为肃清海患可能更确切些。

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重“塞防”而轻“海防”的传统,为这“塞防”,自春秋始就建在今天看来除旅游功能外,其它无任何功能的长城,历代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这其实反映的是农耕民族小农经济的思想,把自家的院子用个篱笆圈起来,以示这是俺家的地盘之意,至于对“海防”,那是极不看重的,惹急了,发一个禁海令了事。

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明代规定“片板不许入海”;清代有“迁海令”,强令沿海居民从海岸后退30至50里。加上明土地兼并严重,从而使大批失地之民生活无着,纷纷铤而走险,所以,在东南沿海形成了不少的武装势力,再加上海上走私的武装集团,直搅得近海居民无有一日之宁,历史将这些沿海的武装集团,统以倭寇称之。

既然称之为倭寇,那么应该有对其规模,领导人的记载,至少交战双方也要知道是同谁在打仗吧。而遍查史书,我们不知道这倭寇的首领为谁,就目前知道的所谓倭寇首领,什么王直、徐海等人,无一不是我大明子民,这是什么道理?

倭既名不副实,战又无大规模之仗,那么是否戚继光民族英雄的光环要大打折扣呢?其实也不能这么说,毕竟他在东南沿海为保障民生,征战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海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多次击溃来犯之敌,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从而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从以上这些功绩来说,戚继光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

至于有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指的是戚继光同张居正的关系,按说自古以来,朝中无人难做官,这戚继光向张居正示好,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后台,这个本无可厚非,戚继光想实行“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理想,完全靠自己的文才武略是不行的。

但是,据他同时代人,文坛“后七子”的领袖兼史家的王世贞对戚继光颇有非议,他在《嘉靖以来首辅传中》记载,张居正是死于滥服壮阳药,耗竭元气而亡,而所服之药正是戚继光所贡之“腽肭脐”。

“腽肭脐”也就是今天之高档滋补品海狗肾,其实就是常说的“鞭”,戚继光久在东南沿海,弄点这些土特产来孝敬一下上司,自是方便,这“鞭”即使在当时也属稀罕之物,明文学家沈德符亦言之凿凿,他在所撰《万历野获编》中说,此妙物“盖蓟戚继光所岁献”。

“岁献”,也就是说年年都有贡,不仅如此,戚继光还献有试药的工具,这是什么工具呢?自然是美女。王世贞说:“戚时时购千金姬”送与张居正。

这真是有些让人不敢相信,但这却是事实,这在张居正自己所写之书牍中,也记载有戚继光送礼的记录。

想那戚继光的俸禄一年能有几何?他哪儿来的银子买这“千金姬”及稀罕之物上供,于此,史书无载,我亦不敢臆测,但来路不当是肯定的。付出即有回报,张居正在世时,戚继光和得到了大明朝武将所能获取的所有最高职务与荣誉。

尽管《明史》将戚继光与同为名将的俞大猷相比,下了个“操行不如”的结论,但我们却不能轻易作出戚继光的人品有亏的结论。对戚继光来说,他为了同身居要职的顶头上司及同僚中的文官搞好关系,保住自己的兵权,不能不牺牲自己的人品,委曲求全,曲意迎合张居正等贪财色的高官。戚继光是十分讲究策略的人,如果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如何保国家的平安?一个廉洁刚正之人,在当时的明朝官场,是绝对混不下去的。

所以,我觉得,尽管戚继光的另一面似乎很不得体,似乎见不得人,似乎应该谴责。但你应该知道,他镇守东南之时,“百姓欢悦,倭寇丧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因他而保全。

说他为官清廉可能不妥,但他即使有来路不正这财,也是为了上下打点以固其位,且他爱兵如子,能同士卒同甘苦,离职之时,他“领将印三十余年,家无余田,惟集书数千卷而已”。在戚继光死的时候,家中条件简直比清官还要廉洁,估计在有明一朝,只有海瑞能比了。对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还能对他的人品有什么怀疑吗?

戚继光晚年十分凄凉,由于受到朝廷倒张运动的牵连,万历皇帝把他从塞北贬到广州,由于广州基本无战事,一代名将无用武之地,不久因被再次弹劾而遭到罢免回乡,后来他便在孤独之中离世了,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其窘迫贫困之状让人感到酸楚。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年青时的豪言壮语,一直激奋着后世,虽然他因官场之潜规则,被迫行了些为人侧目之事,但若从他一生所为来看,当得起民族英雄这四个字。戚将军不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抗倭英雄戚继光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新编历史剧《戚继光》创作谈
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 明朝的战狼!
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家拳 明末戚家军习练此拳曾打得倭寇落花流水
这两个人一直被我们认为是“英雄”,其实在他们身上也有很多污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