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朴仍然不过时,踏踏实实才是真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富养”孩子。在吃穿方面,我从来不会亏待我女儿,她有什么要求,我都会尽量满足。但我不认为自己是在“富养”女儿,我也不认同“富养”的观念。在我看来,“富养”难以让孩子脚踏实地。 
   有一次坐地铁,我看见两个孩子,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款智能手机,正在那里对比,看看谁的手机品牌好、型号新。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慨万分,我能认出其中那款较高档的手机,还是因为同事刚刚托人在香港买了一个,而他托人在香港买的原因就是嫌这款手机在北京卖得太贵,这样他就可以节省将近两千块钱。一款差价有两千块钱的手机,可想而知它有多贵,但它却成了孩子们手中用来攀比的玩物。 
   追求名牌、追求前卫是当今学生们的“半成熟心理”的表象,缘于他们对社会、对外界的模仿。再加上潜滋暗长的虚荣心,他们为了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就会在衣着、新潮电子用品等方面与同学攀比。你玩酷的,我更酷,我超酷,我酷毙了! 
   孩子之所以这么喜欢攀比手机、攀比衣服、攀比吃喝,其实是他们内心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不自信,所以他们更在意外在的东西,并想通过这些外在的事物“证明”自己。 
   一些在年轻时吃过苦的家长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于是“再也不想让孩子像自己当年那样受苦了”,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对金钱、物质上的要求。 
   还有一些家长虽然自己生活很简朴,省吃俭用,却倾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要求。我就曾经亲眼看见一位穿着朴素的母亲,领着孩子去买鞋。他们去了阿迪达斯专卖店,孩子看上一双两千多块钱的鞋,售货员介绍说这款鞋的功能有多好,孩子立刻就喜欢上了。我以为他的妈妈不会同意,没想到她完全没有犹豫,很平淡地说:“那就买这双吧!”从她的态度和孩子的神情来看,这样的鞋他们应该不只买过一双。 
   家长自身的虚荣心与攀比行为也在影响着孩子,再加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娇宠,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因此,孩子攀比行为的养成,始作俑者的家长自然难辞其咎。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懂节约、好攀比,那孩子“要面子”的心理到底是从哪来的呢?不就是家长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的吗?要想让孩子不爱慕虚荣,不跟同学比吃比穿,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多肯定和鼓励孩子,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自信了,攀比的事物就会从外在转向内在,积极参与正面的竞争。 
   第二,必要时跟孩子讲一讲:家长的工作状况是怎样的,需要怎样的劳动才能赚到工资,每月的收入有多少。要让孩子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学会体谅父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 
   第三,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做家庭理财,参与安排每个月的家庭支出,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做事的能力,又可以让孩子约束自己。 
   第四,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多跟同学比较学习和精神层面的事物。 
   第五,要培养孩子延迟满足心愿的能力,从而珍惜自己的所得。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不要马上答应,而要让孩子体会到渴望的滋味后再满足他。因为来之不易,孩子才会懂得珍惜。 
   最后,我还想提个小小的建议,也是我的一点见解:有时候,家长要适当地满足孩子小小的自尊心。为孩子保留一份“面子”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孩子暂时不因为外在的东西不如别人而变得自卑,过后再引导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在的事物上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型攀比”正在流行,父母苦不堪言,孩子:花你点钱怎么了?
“妈妈, 同学说我的穿假名牌”, 妈妈一句话, 直接伤害孩子自尊心
名牌鞋被指成中学生第二张脸 校园攀比风难除
孩子多大拥有自己的手机合适,家长们你们怎么看?
炫耀、虚荣攀比心理的家庭成因及分析
重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