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教学常规

第一章  总 

1.为使学校明确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科学、高效、和谐的教学秩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依据省市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我县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基本途径,学校要认真抓好教学管理,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方针,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4.教学常规管理包括备课管理、上课管理、作业管理、课外辅导管理、学业考核管理等。

 

第二章  备课常规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上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备课内容要求

1.拟定计划。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双基”掌握情况和心理特点等,在备课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做到:学期有计划,单元有分析,课时有教案,并能超前备课。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举措、相关准备等。单元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单元教材解读、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单元教学整体构想等。教案内容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作业设计等。

2.钻研教材。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理清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确定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对教材进行科学的、适切的处理。

3.了解学生。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水平、学生个体差异等情况。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对课堂提问、基本训练和作业设计等进行全面、分层考虑。

4.设计教法。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按照教学程序设计考虑板书、准备教具,上课前要熟悉教学预设,做好教学语言的准备,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 精备作业。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练习,课堂作业本的相关练习要在课内落实,还能够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自己的作业”或者对教材的练习进行改进,作业不在多,贵在精。教师备课时对布置的练习、试卷都应先做一遍,并提出参考答案;有示范动作或演示实验的(包括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都要预先练习或操作过。

6.联系实际。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体验科学实践的乐趣。职高实验实训课备课要求教师在完成常规备课任务外,更要注重实验实训课的安全和实验实训课科学性。

7.制定教案。教案的体例结构要体现学科的性质与特点。要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研究体现本学科特点的教案体例,以支持教师简洁有效地落实教学准备环节,避免把写教案视为应付检查的形式性工作。

8.强化反思.提倡进行主题式反思,要求初级教师反思不少于全学期备课量的1/3,中级教师反思不少于1/4,高级教师不少于1/5,每篇字数不少于200字。教学反思具体可关注:课堂气氛、学生反映、教学效果、时间分配、目标达成、作业反馈、教具运用、难点突破、学生问题、得意片断、不良感觉等。

二、备课形式要求

1.纸质备课:纸质备课是教师备课的基本方式,一般每位教师每门学科每学期一本。除学期计划、单元分析外,课时教案具体做到:有课题、有教学目标、有重点、难点、有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有作业安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纸质详案的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纸质简案也必须包含以上内容与文本,且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2.电子备课:电子备课的内容和格式同纸质备课。详案及简案的要求同上。一般一篇课文(节)为一个文档。保存目录如下:一级目录:学科学年学期教师;二级目录:学期计划、单元;三级目录: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反思等。为防范网上下载直接上课,电子备课稿必须打印,每学期的电子备课书面打印稿必须完整上交备查。

3.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享。要求每学期在备课组内安排4次以上集体备课(重点放在教材分析、教法研究上),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指定专人做好记录。期末由备课组长按照规定格式把备课记录上交教导(务)处。集体备课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引导教师各抒己见,同时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也可以采用“小课题研究”方式进行集体备课,要求围绕主题进行。

三、备课管理细则

1.执行计划,加强调控。教师学期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交教研组或教导处审核,另一份自己用以控制教学进度。原则上同年段教学进度要基本一致,教师必须认真执行学期教学计划,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误差(提前或落后)一般不超过一周。

2.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撰写教案是备课活动的固态表现方式,可分层次要求。一般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撰写详案,尤其是新教师和年轻教师,都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作为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争做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可有适当的简案,但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教案是详案,特别在第一学年任教本册教材一般应有80%以上详案,第二学年或二学年以上一般有70%以上详案。名教师一般每周二课时以上详细教案,学科骨干一般每周三课时以上详细教案,教学经验特别丰富的教师经学校同意后可以书面简案。兼课2门以上的教师,所教学科都必须认真备课,但撰写教案可有所侧重。一般以考试科目为备课重点撰写详案,其余所兼学科可以撰写简案。

3.超前备课,提倡复备。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至少提前一天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上课前要“复备”,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调整,准备好课堂所需教具学具。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得失,写好教后记。

4.资源共享,鼓励原创。要引导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鼓励原创。允许借鉴参考优秀教案,每篇至多50%,而且要注明出处。不断完善,尽量用不同颜色表示:黑色(摘抄)、蓝色(原创)和红色(后记)分别来标识。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确定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备课重点,而后通过集体研讨,达到教案的整体优化和资源共享。为减少教师备课负担,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备好课,提高教学效果,各校任教学科必须相对集中,努力减少每个教师的任教科目。

5.推门听课,定期检查。听课是检查评价备课情况的有效方式,学校要“从上课看备课,以听课促备课”。校长、教导(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每周推门听课至少达到2节及以上,以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从上课情况看教师备课是否认真、及时、深入;每人每次听课都必须对上课情况打出等第(分为A、B、C、D四个档次),作为评价教师整个学期备课情况的重要依据,每次听课结束后与任课教师作深度的交流。各学校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备课检查评价方案,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备课检查评价制度,每学期对教师备课情况作出分为A、B、C、D四个档次的评价。

第三章  上课常规

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45(小学40)分钟时间,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

一、教师上课规范

1.教学目标要明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确定课堂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得当,知识讲授准确、清楚,既重视“双基”落实和能力培养,又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培养。

2.课堂常规要遵守。教师应准时上课,提前1-2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并带齐教案和必要的教具等,要示意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以保证45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要示范遵守课堂规则。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课堂上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坐着讲课,不使用通讯工具,中途不擅自离开教室。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行为端庄文雅,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确切简明。坚持正面教育,不训斥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积极引导学生遵守纪律,保持良好读写姿势,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3.教学手段要合理。要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等方面的优势,但又要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使用的尺度,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演示实验,各校必须按进度100%做;有条件的学校可要求边讲边实验和增补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直属中学开出率要求达100%,其他学校达到90%以上。

4.教学内容要正确。教学内容的讲解要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概念、定义的表述,对定理、定律的论证,对例题的讲解等,都要准确无误。新课的小结简单明了,使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条理,促使新旧知识结构化和网络化。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5.教学方式要变革。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各教学环节之间安排有序、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流畅。教学内容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课堂结构严谨、合乎逻辑。新授时间一般控制在30-40分钟,练习10分钟左右。上完每堂课、每个章节或单元,要及时摘记教学提纲,经验教训,以不断改进教学。

6.考验实训要抓紧。职高教师要按计划完成实验实训任务,确保实验实训的安全规范,注重实验实训过程的科学、实验实训数据的记录、实验实训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束后的小结。要积极拓展实验实训方式,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二、上课管理细则

1.深入教学一线。学校领导应深入教学第一线,足额承担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带头上好课,并鼓励、欢迎教师随时听自己执教的课。

2.明确课堂标准。学校对如何上好常态课、复习课、试卷评析课等要定期作专题研讨,要改变发一张练习题讲义就是一堂复习课以及试卷一发、分数一报、答案一贴就是试卷分析课的状况。

3.平等互动交流。学校领导应掌握全校教师平时课堂教学的情况,全面实施相互听课制度(领导和教师双向互动),做到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并及时反馈。每人每次听课都必须对上课情况打出等第,交教研组管理,以作为全学期教师上课情况评价的依据。学校要建立定期与不定期向学生征求课任教师教学工作的情况,特别是上课情况意见的制度。

第四章作业常规

布置作业在于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认真批改作业是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和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作业布置规范

1.有效作业。教师设计作业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挑选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启发性的作业内容和形式。防止教师布置无效或低效作业,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应亲自尝试一遍,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利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布置作业要提出格式要求,强调书写规范,独立按时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2.精选习题。除配套的作业练习外,教师要精选或编写补充作业,切忌“拿来主义”,增加学生负担;份量要适当,能在课堂完成的作业不布置到课外去做,每天课外作业总时间初高中不超过90分钟,小学高年级不超过45分钟,中年级不超过30分钟,低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难易要适中,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准,也要有利于培养“尖子”,适当照顾后进生,提倡因人布置弹性作业。

3.分层布置。针对不同学生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可供选择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使所有的学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作业数量上实行弹性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数量的作业,照顾学生的差异,多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建议小学实施“无作业日”,每周一次。

4.形式丰富。每节课要布置预复习作业或口头、书面、实践等不同形式的作业;每次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5.创新作业。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短期、中期、长期作业统筹安排。努力推行课外实践性作业,多让学生去读书思考,多让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非书面作业教师应作相应的指导与评价。

二、作业批改规范

1.批改规范。批改次数和学生作业的次数一致,有实例点评,错误有圈点或指正,有改错。按要求布置的课内、课外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无漏批、批错现象,批改率100%,严禁只布置不批改。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打勾规范,不连勾带拖,尽量打在题目的结尾处。对差生要努力做到面批面改。作文批改可精批(通览后细改,有眉批、总批)与略批(通览全文,找出问题,写出评语)相结合,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杜绝形式主义,只批不改。

2.批改及时。一般作业(除作文外)的批改不超过2天,单元试卷批改不超过3天,作文批改不超过一周,以保证作业讲评的时效性。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互批自改,但不允许用学生批改来代替老师批改。不允许以集体评讲代替老师批改,以张贴答案代替老师批改,以家长签字代替老师批改。提倡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除作文外)。

3.及时评价。要求各学科作业实行“等级+评语+日期”的批改方法,小学还可用带有激励性的标志(如小红花、五角星等)进行评价。等第、评语和批改日期要书写规范。记分要客观公正、评语要实事求是,多用鼓励性的评语,肯定学生的成绩,遇到问题,要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小学建议实行作业等级双批制度。一是正确率,分“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二是书写的质量,分为A、B、C三个等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作业评价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机。

三、作业反馈规范

1.有发必收。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并及时批复,从而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并针对作业中出现的漏洞和缺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有批必评。教师对批改的作业应作适当的批改摘记,特别是对具有独创性或有代表性错误的应予详细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3.有错必纠。一般作业在第二天反馈,最迟在下节课前。对无故缺作业的学生要及时询问原因,进行批评教育和补做,抄袭、马虎的重做。订正形式应当统一。订正不需要擦去错误内容,可在空白处重新作业。订正后的作业仍然要及时批改,并进行二次批阅。

4.有评必展。采用集体讲评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共性的错误要引起重视,详细分析,找出根源,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个别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应考虑单独解决,尽量进行个别辅导;学生作业中独创的方法更要及时推广,成果共享。对作业特别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当众表扬鼓励,定期进行作业展评,通过相互欣赏比较,发挥榜样的激励引领作用,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四、作业管理细则

1.协商控制。建立同班各学科作业布置协商机制。每天由班主任负责协调、控制课外作业量,并有作业布置记录单(表),确保每生每天课外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

2.检验抽查。学校建立对学生作业本(含配套练习册、教师编印的讲义)批改质量情况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制度,可依照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的方法进行。学校要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或提出要购的教辅资料“书名”,让学生及其家长代购。每项作业批改后,特别是测验、考试及时进行讲评,并作批改记录,作为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  学业考核常规

考核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反馈改进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学业考核规范

1.评估次数要控制。根据学科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形式。教学效果的评估可采用考查和考试的形式,并注重探索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形式多样、富有实效且在平时课内实施的日常考查模式。考试科目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平时考查(单元测试)属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考查,及时查漏补缺。非考试科目在加强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必须在期末考试前一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期末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查为辅,可采用面试、作品、技能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学业成绩档案。小学阶段要降低纸笔测验的权重,评估的结果采用等级制。中学可以采用考试分数制;但不得排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2.试题命题要科学。考试的命题是考试的中心环节,考试命题应体现新课程理念,遵照新课程标准,试卷结构突出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五方面的要求。倡导“能力立意”,既要考查知识与技能,又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试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运用知识,自觉培养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现象,体现正确的教学导向。试卷的难易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小学高段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须在0.85左右,初中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须在0.75左右。高中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须在0.65左右。既要考虑到学优生的能力提高,更要关注后20%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中考试的范围原则上以期初备课组的授课计划为准,确保授课计划的严肃性。

3.考风考纪要严肃。明确端正考风对于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杜绝作弊行为,力求考试真实、准确反映教与学状况。克服唯量化与过于强调相对比较的倾向。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不准以任何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避免成绩排名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考试组织者在试场设置、对试场纪律的督查中,加强考风建设,促进诚信考试,实现考试育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要忠于职守,引导考生诚信考试,把考生的作弊行为抑制在萌芽状态,严重者报学校有关部门处理。考试组织部门要实施巡考制度。

4.阅卷工作要仔细。阅卷过程要认真细致,倡导指定阅卷组长,校内“流水作业”。当参考答案有争议或主观性较强时,应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标准评分,不能机械地按参考答案给分。成绩公布后,若发现有差错,应在阅卷组长统一审核后纠正,以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5.分析评讲要到位。学业考试试题要依据课标、教材要求,有梯度,难易适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的“双基”和智能发展情况。每次考试或考查以后要进行认真的质量分析,并指导学生自我分析;及时进行讲评,使师生共同认识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6.多元评价要运用。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探究与实践方面的素质发展,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劳动实践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与课题研究的设计、实验操作、科技类、艺术类、卫生健康类活动课外兴趣活动以及各学科学习中表现出的综合性素质进行适时的阶段的自评、互评与点评。

7.成长记录要贯穿。义务段倡导建立和运用“成长记录袋”,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评价形式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激励。学生成长记录袋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如奖状和荣誉证书,表扬信,家长与教师的寄语,同学间、师生间、家长与子女间的互评记录等。

二、学业考核管理细则

1.建立完整的考核档案。学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对国家课程计划设置的所有学科都要进行学业考核评价,评价方式具有操作性,能体现学科特点。学校要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质量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所有学科每次考试(考查)试题、每学期期末各科成绩和统计分析数据等。

2.做好全面的质量评价。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全面、科学,要从起点看变化,从“投入”看“产出”,特别要注重教学的效益和成本,既要统计合格率、优秀率,也统计巩固率、参考率、后20%人数,还要结合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学生对该学科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等。统计数据既要体现阶段性的教学现状,有得于分析教学效果,又要体现发展性趋势,便于更改教学措施。统计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但不要把整体性的统计数据公布。任课教师考后应完成书面试卷分析,一般包括试卷命题质量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和成绩分析、存在问题、弥补措施和改进教学的意向,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第六章  课外辅导常规

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措施,在集体教学之外,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外辅导规范

1.集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这是指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辅导形式。集中辅导如: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中,对学生进行集体的“专题化”小结和辅导;在每一单元结束后,根据作业等反馈渠道汇总的信息,有计划地对部分学生进行集体答疑、指导。分散辅导如:深入班级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课余时间接受学生的提问,或主动为后进生实施补差辅导等。

2.提优与补差辅导相结合。这是指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辅导重点“对后进生以补差”为主,从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认真辅导,反复训练,使其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对优秀生以“提优”为主,进一步发展基思维,拓宽其知识面,加强学科知识学习与生活、社会、科学的联系,充分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

3.知识与方法(习惯)的辅导相结合。这是指科学安排辅导的内容:既要辅导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4.课内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这是指合理安排辅导的时间:本着尽量不占用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的原则,应以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辅导为辅;课内辅导重在面向多数,全面提高;课外辅导重在关注两头,提优补差。

二、课外辅导管理细则

1.统筹安排课外辅导活动时间。学校课外辅导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晨读前、午休时、自修课或放学后进行,农村由专车接送的学生应优先辅导,保证他们能及时上车回家。明确课外辅导内容,课外辅导的内容一般为答疑,即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补课,即给因病事缺课或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补课、辅导,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指导学生做好课外作业,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学习态度上给予指教。

2.建立课外辅导典型学生学习档案。课外辅导要分类指导。教师应对所教的好、中、困难生三类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或特点随时了解,准确掌握,对其中的重点或典型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计划,因材确定辅导内容。学校对教师辅导学生的工作也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逐级检查,评定等第。

3.严格禁止有偿辅导及家教。学校不得以辅导为名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不得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及节假日休息时间进行辅导,以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课外辅导是教师的职责,不得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第七章附 

一、明确校长职责。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负有领导责任,校长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全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在教学活动的展开上,能起到宏观调控和具体保障的作用。

二、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务)处是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和教学指导的行政职能机构。教导(务)处主任是校长管理教学的主要助手和具体执行者,是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的主要组织者,承担着具体的管理职责。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加强常规管理,协助校长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时上报市教研室并组织实施;检查教研组计划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对全校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教学常规管理资料;负责每月召开一次学科教研组长会议;协助校长一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一学年组织一次教学论文交流评奖活动,一次教改成果展示活动及学术研究活动。

三、强化教研规范。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平台。教研组长全面负责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组织工作,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有直接责任。其在教研规范方面的主要职责有:贯彻落实教导(务)处计划、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学期教研计划必须有研究的中心,具体的内容及时间,人员安排等;确立各年级教学要求,检查各年级教学进度,每学期至少二次;科学合理地控制好本学科的作业量,做好本学科的考试工作,主要是根据教务处布置,组织好阅卷工作和考后分析工作,并提出改进意见;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或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协助教务处一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等。

四、健全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的检查与评估以常规要求为基本内容;以各校实施常规所积材料为基本资料;以实地听、看、谈、查、问为基本形式进行,市教研室受教育局委托结合调研及下校听课等进行必要的抽查,或不定期组织各学校教导主任骨干教师进行抽查,抽查面每学年不少于学校数量的三分之一,抽查结果纳入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之中,凡抽查不合格者不得评为先进学校。各校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应作为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基本依据,具体的管理和考核办法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实施细则进行操作。

五、在职或在聘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均适用本办法。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比照执行。本常规自发文之日起试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日常教学常规及要求
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
关于小学备课教案、学生作业的有关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