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学概念·因革
与诗学有关的文论概念。“因”指沿袭,“革”指新变,系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意为沿袭与新变互相结合,才是“通变”的方法。刘勰以“通变”论文学,重在其“变”:“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但他既指出“因革”互生是“通变”的方法,也就是看到了“变”的内在辩证性,有所承又有所易。《通变》篇重在讲文体基本道理和具体文辞文意之间的关系,而《物色》篇中,刘勰则明确将“因革”置于文学发展传统之中:“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唐皎然以为“作者须知复变之通,反(返)古曰复,不滞曰变”(《诗式》)。清吴乔就此发挥道:“诗道不出于复变。变谓变古,复谓复古。变乃能复,复乃能变,非二道也。”(《围炉诗话》)对“因革”作了较详尽阐述的当推叶燮。他首先明确变化是世间事物包括诗的基本运动法则,因而对诗歌历史应把握其正变盛衰、因创沿革。他考察了中国古代诗歌历程,以为“因而能创”是基本规律,前后代诗歌之间,“前者启之,而后者承而益之;前者创之,而后者因而广大之。使前者未有是言,则后者亦能如前者之初有是言;前者已有是言,则后者乃能因前者之言而另为他言。总之,后人无前人,何以有其端绪;前人无后人,何以竟其引伸乎?”(《原诗·内篇下》)这讲的就是继承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对诗人的要求就是“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外篇下》)。(陈引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文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良言录(521-540)
与人相处的技巧之九(28)
让男人爱你到上瘾,需要培养这三种“能力”,缺一不可
我不允许准备买手机的人不知道这6个知识
【微信新技巧】一个手机号码,两个微信账号,你学会了吗?
你以为是违法但其实都合法的件事!!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