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学概念·神气
古代与诗学有关的文论概念。“神气”一词,原指人的精神气貌,《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魏晋时候,“神气”用于画论,指超越绘画线条色彩的精神气势。如谢赫《古画品录》评晋明帝画:“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诗文中的“神气”,指的是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性,通过语言的艺术表达而流荡在字里行间的神韵气势。苏轼《东坡志林》:“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今皆作‘望南山’,便觉一篇神气索然也。”“望”字生硬,非悠然之态,有碍神韵的流畅,所以苏轼评之为“神气索然”。元杨维桢《赵氏诗录序》说“情性”与“神气”之关系,颇中肯綮:“情性未得,而谓得其神气,益妄也。”他还以“神气”作为品评诗歌的重要尺度:“评诗之品,无异人品也。人有面目骨体,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论述“神气”最详的是清代刘大櫆《论文偶记》,他把“神气”作为行文之道的极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他又将“神”“气”分开论述:“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神只是气之精处。”文章有气无神,“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又补充说:“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由此可见,刘大櫆的“神气”主要指的是语言气势,其独到之处在于能由表及里,由粗入精,由具体到抽象;缺点是仅就艺术上指点门径,没有从作者的胸襟情性方面进行强调。(张小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避开“贝尔纳效应”,拴住女人的心
摄影:红色鸡蛋花美观(1)
八年级下册物理125个必考点
电脑键盘上所有英文键的意思
一定要记住的28条人性干货,看完让人成熟!
揭秘人性潜规则: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生存与发展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