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逍遥游》教案

知识目标

1.疏通文句,弄懂文意。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能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2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逍遥”也作“消摇”,意思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用联绵词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还是个叠韵词,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
二、分析、理解第一段 
1、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        (海运)

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

蜩与学鸠不能远飞,是因为什么?    (枪榆枋而止)

大   舟:                         (水 
适莽苍,百里千里者:               (三餐  粮)

小结:作者通过事例、比喻和对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尘埃,它们的运行都必须有所依托,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 是不自由的。 
 2、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区之二虫又何知!”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写“杯水芥舟”、“适远备粮”有何作用?
    水要负大舟就得“积之厚”,风要负大翼也得“积之厚”,而要出行,粮食的储备也要根据路途的远近或多或少。这就从生活常识的角度阐明了万物不光“有所待”,而且“所待”还有大有小,也使得“万物有所待”的道理从前边的大鹏、尘埃等个例延伸到了生活中方方面面,具有了普遍性。
4、这样看来,道理到这里似乎已经说完了,那么第二段又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述的呢?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大知不及小知,小年不及小年”在文中起一个过渡作用。第一段是从广阔的宇宙既空间的角度取材,而第二段则从时间的角度取材。强调了“大小之辩”。
                            
一、分析、理解第二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3.文中运用最多的是对比。 具体怎样对比的? 
鲲鹏:水击…..莫之夭阏  (大知) 
蜩与学鸠:枪榆…..控于地(小知)       结论------------------“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蟪蛄:不知晦朔     不知春秋             (小年) 
冥灵、大椿:以五百岁为春秋   以八千岁为春秋  ( 大年) 
彭祖:以久特闻     (大年) 
众人:悲           (小年)          结论-------“小年不及大年” 
鲲鹏:抟扶摇羊角……然后图南(大志) 
斥 :不过数仞…….此亦飞之至 (小志)  结论-----------小知不如大知。) 
4.对比说明了什么? 

暗示人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 

5  众人希望和彭祖一样长寿,如何理解作者的“不亦悲夫”?

人只看到了自己的寿命没有彭祖长,而没有看到其实彭祖的寿命相对于冥灵、大椿还是很短的,而即使大椿、冥灵能活多少万年,它们的寿命仍然是有尽的,而不是“无穷”的。所以,庄子认为人们可悲的地方在于不懂得彭祖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一样受到年的牵制。

6、作者是不是认为大鹏和蜩、学鸠之类就没有区别呢?从哪里能看出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7、作者选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及“大寿的冥灵、大椿”、“众人匹之的彭祖”来喻证“小年不如大年”的观点。

8、你认为作者写鹏、写蜩等动物,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吗?

大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庄子自己——向往着自由逍遥却又无法逍遥。所以他在众人与彭祖相比时,用了一个“悲”字。他在悲着众人,笑着蜩、鸠时,也在悲着自己。鹏尽管有能力,有恒心与毅力,能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南”,但它终究“有所待”,不能随心所欲。这不正是庄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吗?他参透世事,不愿被“供于神龛”,也能梦蝶忘我,不为丧死而悲,但他终是一条“涸辙之鲋”,不得不为“五斗米”而苦。《逍遥游》便是他在痛苦中的挣扎,也是挣扎中的期盼。但是正是有了这一份纯美的期盼,坎坷的人生才充满了诗意。
    蜩、鸠自然也隐喻着生活中的那些无知而自大的人。这就是庄子的寓言故事——“以寓言为广”。)
    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二、分析、理解第三段 
1、这作者写了几类人?看法是怎样的?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 
    宋荣子、列子      (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 “犹有所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2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所提到的宋荣子、列子,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3、自视甚高的人、宋荣子、列子和上文所写的几个寓言有没有对应关系?
   这个问题主要用于加深对前面寓言故事的理解。学生大多能够回答,比如,自视甚高的人像蜩、学鸠、斥鴳一样以为自己已经达到逍遥的境界了,认为宋荣子,列子等人不逍遥;有人羡慕宋荣子、列子,认为他们已经达到逍遥的境界,其实他们还有所待,这和人们羡慕彭祖长寿的道理是一样的。
  4、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绝对的精神自由。 

5.庄子认为怎样能实现逍遥?

这个问题也比较容易,学生能够很快地找到,我着重突出了“彼且恶乎待哉?”这是一个反问句,就是不需要依靠什么。不需要依靠其他事物是逍遥的,反过来需要依靠其他事物就要受到它们的牵制,就是不逍遥的。那么作者前面两个自然段和“逍遥”有什么关系呢?由此转入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6.总结 

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层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腿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五、鉴赏 
1.借用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世间万物有所待:

1)、鲲鹏 ——(六月息)      寓言说理 善用比喻
    
2)、野马、尘埃                 想象奇特 意境开阔
   
3)、大舟、草芥               气势博大  汪洋辟阖
   
4)、蜩与学鸠       也有所待         
2
 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
                               
3
、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  ——无所待              (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 无己无功无名——  追求绝对的自由  (主旨)

类比、比喻、夸张、拟人等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

文言字句归纳:

一、重点字词注释
 1、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2、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3、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4、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5、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6、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7、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8、斯:则,就。  
9、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10、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11、 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12、 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13、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14、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15、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16、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17、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  

18、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19、绝:穿过。  
20、至:极点。  
2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22、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  
23、 举:全。劝:劝勉,努力。  
24、 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25、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26、待:凭借,依靠。  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

27、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28、 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二、通  
冥——溟  反——返  知——智  而——耐  辩——辨  有——又   辩——变 
三、古今意义对比: 
生物——与今义同。 
野马——借喻,代“游动的雾气” 
果然——饱满的样子;食饱之状。 
众人—— 一般人 
羊角——借喻,代“盘旋而上的旋风” 
然后——这样以后。 
不过——不超过 
虽然——即使这样 

四、特殊句式 
《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覆杯水于坳塘之上——-状语后置或介宾短语作补语 

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之二虫又何知?——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以知其然也————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彼且恶乎待哉——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

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五、一词多义: 
其:不知其几千里也——句中语气助词,舒缓语气。 
    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代“”鲲“译做“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在选择句中用以加强揣测语气的语气副词。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译做“它” 
    其广数千里——代词,代“鱼”,译做“它” 
    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译做“他” 
    奚以知其然也——代词,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 
而: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怒而飞——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 
    水浅而舟大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我决起而飞——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我腾跃而上——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而彼且奚适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而征一国者——通假字,通“耐”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夫列子御风而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而御六气之辩——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 
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水之积也不厚——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结构助词“的” 
    则芥为之舟——代词,代“水”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代“鹏” 
    蜩与学鸠笑之曰——代词,代“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此”“这” 
    众人匹之——代词,代“彭祖” 
    汤之问棘也是已——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 
    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的” 
    翱翔蓬蒿之间——结构助词,“的” 
   此大小之辩——结构助词,“的”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代词,代“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沮——代词,代“宋荣子” 
   辩乎荣辱之境——结构助词,“的”。 

志:志怪者也——记载

鸿鹄之忐哉——志向

博闻强志——记忆

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标记

名:其名为鲲——名称,名字

圣人无名——声名

以故其后名之褒禅——命名,取名

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说明白

隳名城杀豪杰——高大敌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风

请息交以绝游——停止

长太息以掩涕兮——叹息

图:而后乃今将图南——计划,打算

图穷匕首见——地图

入则与王图汉国事——商议

于:而控于地而己矣——介,引出动作处所,到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冰——介,对

水为之而寒于水——介,比

欲有求于我也——介,对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介,被

斯: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副,则就

    予为斯序,既病逝者——代,此

暮门有棘,斧以斯之——劈,斯的本义

哀我人斯——句未语气词

斯是陋室——表承接

则风斯在下矣——代,它

若:背若泰山——像,好像

若能以吴越之众古与中园抗衡——如果

若毒之乎——你

更若役——你的

徐公不若君之美——及,比不上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他,他的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这,这样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封万户——或,或者

若夫乘天地之正——与至夫结合,若夫,至若用在一层开头,表语气

修:末存知其修者——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修饰

是:是说也,人常疑之——代,这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表判断

觉今是而昨非——形,正确

是已而非人,俗人同病——意动,以。。。。为是,正确

惟兄嫂是依——与惟构成固定句式,表宾语前置

 

〓《至乐》:庄妻死,他不悲反倒鼓盆而歌,当惠施责怪他太不尽人情时,他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运斤成风  
  惠子是庄子的辩论对手。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匠石说:我过去可以这么削,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
每况愈下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加思索:“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盗亦有道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  
枯鱼之肆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 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蒙城县城东郊人。曾为漆园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与老子并称“老庄”。同是道家,老子 以箴言表达 ,凭直觉感受  ,微笑待人 ,说给心听,教人 。庄子 以散文描述 ,靠聪慧领悟, 狂笑处世 ,直指心灵 ,嘲人 
   《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轩—— 《逍遥游》优秀教案5
庄子《逍遥游》赏析
观点 | 李振纲:《庄子》生命语境中的“列子”说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笔记
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赏析及翻译
《逍遥游》解读与探究(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