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十首醉美现代情诗,你想送给谁?

⭐读给她(他)听的中国十首醉美现代情诗⭐

 

☀☀【博主海域按】☀☀在四川金堂有个鲜花山谷,谷主是年过半百的一对夫妻。他们几十年来南北奔波,却不忘互相朗诵情诗,酿造爱情的甜蜜。多情的丈夫出奇的浪漫,五年前令然异想天开,要亲手培植一个世界最美的后花园送给妻子。前几天,夫妻双双走进央视《朗读者》栏目首期,当众给对方朗诵了情诗,并公开了1500亩后花园的秘密。由此看来,老夫妻互读情诗是大有作为的。鉴于斯,我特别用心编了这组情诗,给也希望互读情诗的夫妻们提供一点方便。其实,人老了,如果也能静静地读读情诗,或者,俩个人互相给对方朗诵几句情诗,慢慢品味深藏于每个人心底的那分情愫,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好。

    

☀☀  【前缘】席慕蓉*☀☀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麽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麽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烧著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因此今生相逢

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

却又很恍忽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赏析】*☀席慕容的这首散文诗表现出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做科学的探讨与论断,诗人只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

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黙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

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到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正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人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析难以划分。

                                              

 


☀☀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赏析】*☀舒婷,1952年出生,1969年下乡插队,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

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

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 

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

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

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
卞之琳(1910—2000),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是中国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  

《断章》的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像,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像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是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让人遐思无限。

 

☀☀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赏析】*☀  徐志摩(1896—1931),“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因为他的和诗作内容充满了矛盾,所以他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诗人。他自己的诗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正是他自己一生凄迷、惶惑、矛盾思想的形象概括。应该说,最能显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诗作,既不是那些积极进取的

篇章,也不是那些苍白无力的呻吟,而是一部分抒发个人情怀,有真切的生活感受,揭示某种人生哲理又给人以美感的诗篇,如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是诗人徐志摩的名作,也是“新月”诗作中最简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徐志摩十分崇拜泰戈尔,视他为智慧与光明,5月下旬

他陪同泰戈尔往日本,7月方回。《沙扬娜拉》就是这时期的作品,多半写在日本的观感,共18首,这首诗是徐志摩离开日本时所作。

诗的一开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

一样。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蜜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

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

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

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

 

 ☀☀*【剪不断的情愫】汪国真*☀☀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等你,在雨中】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外,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赏析】*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余光中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从自由体到现代诗,从敲打乐到民歌,无不显示他那丰富多样的才情。他尤其擅于借现实的题材抒小我之情而苦吟大我的文化乡愁。

  《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正因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让人伤感的黄昏才显得如诗如画。“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在余光中的诗作中,莲的意象曾多次出现。诗人崇尚莲的美丽与圣洁,因此,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便知晓了诗作中为何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如果不是瑞士有悄悄地告诉“我”七点已到,真不知会沉迷至何时。写到此处,诗人笔锋陡转,美人在时钟指向七点时翩翩而来。按常规,诗人应把幻觉在“我”与情人的拥抱和热吻中化为现实。然而诗人匠心独运,出其不意,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姜白石词中婉约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中。诗作至此嘎然而止,但余绪未了,让读者顿时傻呆,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余光中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最初,他沉迷于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滋润了他年轻的诗心。50年代,西方现代诗风靡台湾,余光中诗作也从古典走向现代。60年代初,在台湾诗坛继续西行的同时,余光中却折身而返,重归“故里”。在传统与现代中进进出出,使余光中后来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归传统时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是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此诗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诗达到了相当清纯精致的境界。

 

 


☀☀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赏析】*☀  一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唱了近七十年而仍葆其青春,可见它深受群众的欢迎。歌词作者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和勇猛闯将,作曲家赵元任则是大名鼎鼎的中国语言学家。名诗佳曲,珠联璧合,难怪生命力如此长久。

这首诗是刘半农在1920年旅居伦敦时创作的。诗的中心意象是“她”,全诗共四节,每一节都在低吟着思念“她”的绵绵情意。无论“她”代表的是游子远方的祖国,还是思恋者心中的恋人,都不影响诗中真情唤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思念。1926年,经赵元任谱曲后,《教我如何不想她》更是传唱一时,成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经典。

诗歌的四节是四个时空变化的场景,它们都是从广阔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的一个瞬间,一个片段。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在天与地构筑的巨大空间,诗人捕捉的是“微云”“微风”这种飘渺淡雅的事物,微微云与风即能引相思,突出了一个怀有思念的人内心纤细而善感的特质,他的心就像轻柔的发丝,微风拂过就可以“吹动”它,有了这种对景对人的细微刻画,一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显得合情合理;诗人表现白天的思念透露着一丝俏皮,夜晚的思念则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诗歌第二节的用移情的写作方法描绘了月光与海洋缱绻缠绵的感情,“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诗人把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比作“蜜也似的银夜”,在情致上甚至高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哀怨,如“蜜”的“银夜”给相思这种令人难眠的情愫抹上一缕明亮的色彩,读者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望月怀远的人再次低吟“教我如何不想她”时含泪的微笑。一日的相思不足道,一年的相思便可叹了。诗歌的第一、二节写白天与月夜,暗示一天的时间变化,第三节和第四节则跨越春、秋两季,来表达更长久的相思之情。“水面落花慢慢流”化用古典诗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境,把怜惜时光流转的哀愁纸上,青春易逝的现实使第三节“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感叹显得凄清而寂寥,诗人对燕子的疑问“燕子你说些什么话?”表达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困惑与无奈,“水底的鱼儿慢慢游”看似随意的一笔,却暗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相思之味。“枯树”“冷风”“野火”“暮色”“西天”“残霞”描绘了深秋萧瑟的傍晚,诗歌第四节把“相思”置于荒凉冷寂的环境中,“教我如何不想她”所表达的意蕴变得更为丰富,既饱含热切的渴望之情,又充满悲凉的失落之感。




全诗把日思、夜想、春伤、秋悲的反复思念以起兴之笔娓娓道来,每一小节以时空的转移相互呼应,表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深切思念。抒情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在诗中每一小节的出现,彰显了这首诗具有西方抒情诗的特点——反复吟唱,这种回旋往复的抒情方式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念之情推向纵深。《教我如何不想她》有着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子,更浸润了诗人的中国古典诗词情韵,此诗不仅在每一节都展现了优美典雅的诗歌意境,而且二、三、四小节的起兴句分别押江阳韵、油求韵、遥条韵,读之婉转悠扬,中国传统诗歌的画面美与音乐美的艺术魅力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赏析】*☀  这是作者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作者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抒写了“ 我”对“你” 的深切期待。“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痴人痴语,痴得让人感动。你能说这不可能吗?
五百年太长,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五百年又太短。为爱而期待,千年万年又何妨。这是一个美丽的梦,尽管美丽得有点忧伤。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先声夺人, 把热烈、诚挚的爱涂抹得如此浓重。

诗的第二节, “我”以树的形象出现。“树”作为一个意象承载了“ 我” 的爱的全部内涵。五百年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佛, “ 佛于是将我化作一棵树,”诗人为何要将“ 我”化作一棵树呢? 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我” 作为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日日夜夜守望着爱情,坚贞不渝,何等的热烈、执著。这种感情非此意象难表达。诗的第二节接着写道: “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花开还要“慎重” , 可见不是随意开放, 只是为“ 你” 而开放, 将“ 我” “ 最美丽的时刻” 奉献给“你” 。“朵朵”,花开热烈,正因为“ 我” 对“ 你” 爱得热烈。“ 前世的期盼”照应诗的第一节“求了五百年”,说明这种热烈的爱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由来已久,使人联想到爱情的逾久弥坚。

诗的第三节写“ 我” 的心灵低语。“ 当你走近请你细/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颤抖的叶”发出的微响是来自我心底对爱的声声呼唤,因此,“ 颤抖” 的不再是叶,而是“ 我”热切期盼的心,可“你”却没有停留地走过去,“ 我”的倾诉付诸东流。无论何种原因, 这种结局对“ 我” 来说都是残酷的、令人心碎的。既然花只为“ 你”开放, 而“ 你”却“无视地走过, ” 那花还为谁荣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心。”飘零的分明是花瓣,却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实则是物化的情感。花自飘零,人自惆怅,令人回味无穷。

(博主海域查找网络资料编辑整理,仅为有缘人分享,绝无商业企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读诗人余光中诗歌《等你,在雨中》
席慕容诗作《一棵开花的树》及赏析
写给妻子的情诗《梅雨笺》——青鸟翩然而至 | 开卷有声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赏析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及其它
布朗宁诗作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