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演讲、朗诵与讲故事

近几年,各地纷纷试图通过开展诸如演讲、朗诵、讲故事等竞赛活动,来对教育系统,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笔者不仅多次参与了这类活动,而且常被邀请去做评委或点评嘉宾。发现参与此类活动的师生普遍存在着一种理性上的认识问题:忽视了演讲、朗诵、讲故事的联系和区别。

一,三者的概念及特点

1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它具有社会性、现实性、艺术性、综合性、逻辑性、针对性和感染性等特点。

演讲一般可分为陈述型、说服型两种类型。演讲的目主要是说服听众采取某些行为,传达希望听众了解的信息,针对特定听众的要求提供信息,为有争议或挑战性的观点提供讨论平台,争取听众的参与及合作;使听众参与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等。

演讲要有计划、有准备、反复练习;要设计好能够吸引观众的开场白和准备好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要善用空间、姿势和表情;要注意把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以克服视线的压力;要注意抑扬顿挫,调节语速和语调。

2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还可通过朗诵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

朗诵是一种再创作活动。它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还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是其常用的表达手段,除此之外,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3、讲故事。讲,是讲述、说;故事,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讲故事包括何时、何事、何地、何人、何故五要素,要根据听众的认识水平、职业、经历等因素来量身定做;细节必须具体,要懂得用描述的方法,来丰富所要表达的重点;要注意稳定情绪,开好头;要多用亲身经历的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在讲一个事实或心理效果时,多用事实来侧面衬托;语音要轻重有别;不要拘泥于故事原形……

二,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它们都是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进行的一种艺术审美活动;都是出于我口入于你耳,面对一定的群体,利用人的发音器官,把书面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都要求口齿清晰、吐字清楚、语调优美,在停顿、语速、重音等方面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达到准确、鲜明、生动;都要求音调须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有节奏之美;都需要有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做到绘声绘色地表情达意。

2、三者的区别

1)表达语体及特点不同

演讲是论述社会的政治问题、文化现象、伦理道德等的评论性语体。语言上多用陈述句、祈使句、复句。朗诵是口头文艺语体,可以是诗歌、话剧,也可以电影片断和散文,是虚构和想象中的情境和情感的再现和表现。讲故事是叙事性文体,多用描述性语言。

从性质上看,演讲属演讲学范畴,它是演讲者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态度,以达到宣传真理、交流信息和思想的目的。朗诵是二度创作的口头艺术,是演员在理解感受文学作品形象和感情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有声语言再次创作艺术形象的过程。讲故事则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式的生动、形象的描述。

2)目的、功用不同

演讲是根据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教育领域活动的需要,说服听众接受一定的观念、思想,因此演讲稿除了要具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外,还要有严密的论证逻辑,清晰而巧妙的层次结构,要让人听了你的演讲就能够记住、信服你的观点。

朗诵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带给人们艺术的欣赏,主要以形象性、抒情性、美感性为其基本特征。只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朗诵者都可拿来进行二度创作。由于朗诵者的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感受理解的水平不同,音色音质不同,其创造出的形象是不尽相同的。

讲故事也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的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述,能够达到激发行动、展示自我、传播价值观、鼓励协作、分享知识和勾画未来等多种目的。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的意义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稳妥办法。故事不仅能够反映生活,揭示世界,而且能够对人的塑造施加着积极影响,具有教育意义。

3)受众期待与表现者的身份感不同

演讲的受众心理是对演讲者所说的内容“真实”、演讲者的表现 “真诚”。朗诵的受众心理是对朗诵激励人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讲故事的受众要求讲述的内容充满矛盾冲突、情节紧凑,与个人生活经验相近,不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的讲述内容和具有生动、形象和幽默的形式。所以,演讲追求生活或逻辑的真实或真实感,朗诵允许和需要想象和虚构,而讲故事则需要情节曲折和讲述的生动有趣。

演讲的表达是非表演性的。演讲不能扮演角色,表现形式是讲、述、论,追求的是情、事、理的事理融合。演讲过程中只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演讲者自己永远是自己,即使是演讲中在学某一角色行为或说角色的语言,也是在以“我”即演讲者的身份在“学”其样子或转述角色语言。同时,演讲人始终以自己身份中,思考并与受众直接交流。而朗诵则是一种表演,表现形式是“咏”和“诵”,追求的是表演效果。在角色的身份、角色性格和行为中进行抒情、思考、自语和注视等艺术创造。讲故事可以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讲其他人或者非人类的故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故事,讲述者一般都不扮演单一的角色,而是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和环境来模拟不同的角色语言,进而使听众获得真实的感受。

4)思维方式、表达情境、对象感以及态势语的使用不同

虽然演讲、朗诵与讲故事三者都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但是,演讲主导的思维是逻辑思维,朗诵主导的思维是形象思维,讲故事则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紧密结合。

演讲的情境感表现为,在现场的情境中,演讲者时刻在直接和现场受众交流,只要获得现场受众的共鸣就是成功的。演讲的对象感体现为,演讲者需要心中时刻有受众。朗诵的情境感,主要是在作品的情境中。朗诵者以角色的身份和观众间接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只有在一种“告诉”情境中才需要。更多的时候,朗诵者需要忘记受众,心中只有作品情境和语言。讲故事的情境感,既是在现场的情境中,时刻要观察受众的感觉以调整“讲”的策略,又是在作品的情境中,讲述者要不断变换角色语言来和受众间接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一种“告诉”情境中才需要。

演讲的态势语,主要是用身体的姿势、面部表情,这些态势语却必须是本真自我的自然而然的流露。朗诵是带有表演性质的艺术,它不仅要通过动作、表情等表演来塑造典型形象,而且还要通过布景、灯光、音乐、化妆造型等的配合,强化作品的独特感情,渲染令人心动的艺术氛围,营造令人神往的艺术意境。讲故事既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等表演来塑造典型形象,也可以通过布景、灯光,甚至是音乐来配合讲述。既可以是本真的“我”的表现,也可以是虚构的“我”的演绎。

5)现场的交流方式、语音造型不同

朗诵是把文字变为声音的艺术,追求的是用声音创造原作品的意境。受众可以是直接面对朗诵者,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享受语言的魅力。从这种意义上说,朗诵更偏重于朗诵者对作品的把握、主观再创造的感受,它是一种单向交流。

演讲是双向交流的活动,演讲之所以在众多的传播方式中具有特殊价值,就是因为演讲者和听众是面对面的,演讲者可以及时地根据现场听众反应来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讲故事既可以单向交流,也可以双向交流。一个故事是昙花一现,还是被人们铭记不忘,取决于表演情境的气氛以及讲述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

朗诵在语音造型上应有适当的艺术夸张。朗诵者的语流起伏明显、节奏感很强,讲究旋律、节拍和发声法,追求韵味,允许各方面都比演讲语言夸张,语气、语势的变化都有明显的表演痕迹。演讲的语言是生活化了的舞台语言和舞台化了的生活语言。也就是说,它是介乎舞台表演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如果只用舞台表演语言演讲,演讲就失去了真实性,失掉了面对面口语交流的感染力;如果完全采用生活语言,演讲则缺少严肃性,缺乏吸引力。所以,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语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口语。在语音造型手段上,演讲以对本色语言适当修饰和变形的自然风格的语言为主,兼以朗诵的各种手法。讲故事在语音造型上需要娓娓道来的轻声细语,也需要艺术化的夸张。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讲述的内容来确定。

(本文刊发于《语文建设》2011年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演讲才会更出彩
关于朗诵与演讲、朗读、新闻播音几种语体的区别
朗诵、话剧、朗读、播音、演讲五种语体的区别
演讲开场,如何一鸣惊人?
【老耿新视角】耿人健原创|演讲怎样才能先声夺人?
8种开场,6种结尾,让你的讲话更生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